深秋。
白露第二天。
2020年9月8日。农历七月二十一。星期二。
昨夜雷雨。
今天天空蔚蓝如洗,空气清新。
为落实一个涉及神仙沟支流事项的市长热线电话,需要经过神仙沟上游。脑海中一个酝酿了许久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我和市河道处、河长办、河口区水利局的同志,与河道处仙河分处两位同仁一行十余人,开始了神仙沟源头探幽之旅!
从胜利大桥过黄河,顺黄河北堤东行,视野开阔,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和绿油油的原野,空气中是浓浓的秋的味道。
极目远眺,黄河滚滚东去,宛若一条巨龙。
东行20余公里,堤下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豁然镌刻着一行字——神仙沟源头。
立在石头旁边,眼前一亮:茂林荒野的世界里,一个你想象不到的神仙沟,豁然摆在你的前方。
神仙沟,源于黄河,直流入海。
黄河在改道现行清水沟流路之前,通过甜水沟、神仙沟、宋春荣沟分流入海。
据黄河水文志记载,1953年7月10日,神仙沟实测流量963.7立方米每秒。
是年8月22日,黄河出现3946立方米每秒洪峰时,从神仙沟行洪3594立方米每秒,占峰量的91.1%。黄河的主河道在神仙沟。
此时的神仙沟河宽300米、长约27公里。
至1964年7月前,神仙沟河长达到了59.8公里。黄河,在此行水十年又五个月。因此,神仙沟是正宗的黄河故道。
思绪归来,只见静静的河面,清澈的河水,一望无际的槐林,原生态的草地,与宁静的天空,让人仿佛来到了北欧草木繁茂的森林。极目远眺,河面开阔,两岸草深林密,人迹罕至。微风吹过,秋的味道与荒野的气息混在一起,让久驻城里的人耳目一新。
沿神仙沟右岸的小路北行,路旁的苇荻簇拥,岸边是一排大树,大树后面是河,河对面是树林。北行不远,路从右岸转到了左岸。小路弯弯曲曲,两旁的荒草更加厚密,随风摇曳。岸边的大树成行,景色更加清幽美丽神奇。这种景象,好像在五指山的七仙岭下见过。仔细一看,却又不是。似曾相识,却始终想不起来是哪里。
我们终于忍不住美境的诱惑,喊停了车。没等车子停稳,同行的人们纷纷跳下了车,大家啧啧称奇,跑到河边拍照。带路的车停在不远处,还以为后面车子遇到了野生小动物,直到看见人们纷纷扑向河边,也下车举起了手机拍摄……
离源头奔下游,河水渐深,河面渐宽,河两岸繁茂的植被中,或独立,或联排,或一簇,不断可见郁郁葱葱的杞柳。杞柳又叫蘑菇柳、馒头柳。这是一种生长在黄河入海口的原生态树种。葱绿如球,硕大自立,点缀在黄河入海口的湿地。
多少年以前,我曾经在黄河断流多日,陪同一个中央媒体记者顺黄河河床去看入海口,行至无路时改成徒步,在接近入海口处,看到过成片的杞柳。一簇一簇,成百上千颗,一人多高,就立在黄河滩左右岸边。当时那个记者欣喜若狂,赤脚上前,拍了不少照片。遗憾的是,这些树后来被人为的砍伐,代之为速生杨林。杨树怕涝,一次黄河水漫滩,杨树林就变成了火烧火燎的情形,迅即枯萎。而那些被砍伐的杞柳树,却永远不能再生了。毁灭一个物种容易,但是保护下来却难。近些年,我一直以为在黄河入海口已经难以见到成规模的杞柳树了,不料想,在神仙沟上游,依然保有黄河故道的原生物种,非常难得,真是意外之喜。
曾经北京有个画家朋友专门来黄河口画这种柳树。他说,在细雨蒙蒙的日子里看馒头柳,就是一首诗、一幅画……
车行不久,路边树林深处,隐隐约约有护林人的小屋。小屋的主人,好奇的向着我们张望。门前不大但整洁的院落,被四周老黄河故道的野草林荫围成一个天然的篱笆。如果在周末的日子里,到这个小屋里住上一住,听听风声雨声鸟儿鸣叫声,看看树林野花荒草摇曳,和鸟儿谈心,与野兔邂逅,在河道边坐一坐,会不会是成仙的节奏?“清风和琴韵,流水洗俗心”,这是十年前去香山看红叶,我在眼镜湖边吟诵的诗句,想不到在这里,也能让人有吟诗的冲动。
好看的是这条路。这是一条林间小道,邻河一侧是一排树,树高且直,当时两只眼不够使,竟然没有看清是槐是柳。车行处草分两边,一边是树林,一边是河流。一如火车,透过车窗看出去正是那条美丽优雅的仙河。
黄河入海口草木繁茂,但是经过多少年生产、建设、开发,原生态的荒草野菜,年龄小的人已经看不到了。路边的荒草基本都是荻子、茅草,草上面缠绕着小野豆。这是黄河入海口独有的野生作物,生命力极强。春天发芽,秋日成熟。记得老人说过,黄河故道的小野豆,在过去兵荒马乱的年代,救活了不少外地逃荒者的性命。小野豆粒小而黑,晒干后磨成面,可以掺合着其他面粉蒸馒头,据说可以增强免疫力。有一年,我从孤岛一个地摊上买了十几斤,送给了老人一半,他们如获至宝,专门去八分场看着磨成面粉,蒸了一锅馒头,一家人分着尝一尝。免疫力强不强不知道,但是九十年代末,确实发生过国外某些机构专门到黄河入海口偷采小野豆种子被北京国际机场查获的事件。据说这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有着用途广泛的良好基因,育种专家把它用于改善大豆的基因,提高大豆的生长能力。
神仙沟两边茂盛的树林,多是槐柳。六十年代,这里曾经是华北平原地区最大的矿柱林基地,有十万亩连片的槐林。从七八十年代,由于黄河持续断流,黄河来水量减少,海水入侵,地下咸碱水升高,许多树林大片枯萎。能在神仙沟河道两边留下来的,都是得益于神仙沟的护佑。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绿树成荫,成就了神仙沟的生态之美,而神仙沟用甘甜的黄河水,拯救了孤岛地区环境生态的生命。
这里的美景是黄河口地区独一无二的。这里简直就是郊游者的乐园,是特别能打动人心洗涤心灵的地方。她的魅力之一在于清幽,我在担心,以后会不会因为游人如织而受到影响。人们该怎样走近她了解她亲近她却不要扰乱她的生活呢?
车行八、九公里,草木渐疏。顺河小路变窄,被改造成人行步道。
我们把车停在路上,心有不甘,不舍得望着宽阔的河水,去桥上往北张望。这里是某单位办公生活区,为了散步方便,堵住了车行的路径。
绕过去再折返回河道,步行到河边,只见河两岸变成了砌石立墙。近岸处都是高楼大厦。
顺河下行,河道忽宽忽窄。河中或有孤岛,有电杆独树;或穿越小桥,蛇形迴转;曲曲折折,在小镇盘桓。小镇公园依河而建,有木栈道蜿蜒,有小亭翼然,林荫清幽,河水荡漾。
有个纪录片《海豚湾》,讲述日本太地町岛民捕杀海豚,他们只需要宽尾海豚,其他被围捕的海豚,不计老幼,一律捕杀。现场的情景惨不忍睹,血红的海水中,不断有挣扎逃命的海豚被钩叉杀死。日本一个社会活动家把这个岛上岛民残忍的捕杀海豚行为告上了法庭,结果,却败诉了。原因是因为海豚自己不会诉说。
是的,海豚不会诉说。但是,一切有生命的动物,都有良知。海豚知道,人也知道。
河道也有生命。她虽然不是动物,也不会诉说,但是她有生命,她需要爱护,渴望健康。
上级提出建设幸福河湖,地方纷纷响应建设美丽河湖。我市2020年的任务是建成5条省级美丽河湖。神仙沟,就在创建之列。
针对神仙沟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近几年加大投资,先后投入2亿元,围绕建设美丽河湖,涵养河湖生态,保持神仙沟老黄河故道的原始风貌,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
神仙沟是个有故事有传说的河流,我从心里被她的魅力所感染,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再来寻古探幽。
东营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的河道有40条,我基本都到过,还没有一条能有神仙沟这般充满神奇,魅力四射。这里,曾经流淌着黄河的洪水涛涛,3000多个流量的河水汹涌澎湃;而今,又是那样的宁静安娴,一如温柔似水的贤妻良母……他是浪迹江湖成名归隐的侠客。远离红尘滚滚,静看云卷云舒,采菊东篱下,红泥小火炉;他是淡泊名利的名士。从昔日的庙堂之高,来到荒无人烟的河海之滨,听风饮涛,超凡脱俗。看到今日的神仙沟,无法想象昔日的黄河主干流,在这里有过十载辉煌的岁月。她是黄河的足迹,是黄河的过去,是黄河历史的一部分。
她的温顺,她的沉默,她的世界,她思想的高雅、追求的卓越、品格的质朴、生命的顽强,她的美丽沧桑、丰富多彩,她的深沉厚重、含而不露,都值得我们热爱和敬仰!
每年,在她旁边的槐林深处,都会有很多人来参加槐花节。人们慨叹槐林逐年减少,殊不知,是神仙沟数十年如一日,哺育着日渐退化的槐林,涵养着黄河故道的生态。
从神仙沟回来偶得小诗,
龙卧黄河口,凤栖神仙沟,
日出东方红,美哉我神州。
神仙沟,自踏上源头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流淌在我的心中……
奇哉,神仙沟!
美哉,神仙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