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文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兴宁东路北侧第二实验中学院内。据《洛宁县志》记载:洛宁文庙始建于宋咸平四年,明洪武六年、清顺治九年重修。文庙是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所建。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中轴线对称布局,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为中国典型的官式建筑。原有照壁、大成坊、泮池、棂星门、戟门、东西掖门、大成殿、东西厢房、崇圣殿、名宦祠、乡贤祠等组成,现仅存大成殿、崇圣殿、戟门和东西厢房等古建筑。
大成殿
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大殿和月台两部分组成。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悬山式砖木结构,皆用斗拱,后墙内有石质檐柱六根,前檐柱为六根木柱。柱下有鼓形石质柱础,金柱与梁架接替处有雀替,上有彩绘雕制的花卉纹样图案,梁架与檩接替处施驼墩。斗拱为重拱重昂式,昂嘴断面较厚,上呈“人”字形。斗拱布局除柱头拱各一朵外,明间补间铺作两朵,其它各间一朵。耍头周围刻卷云纹图案。房顶覆灰筒瓦,五脊俱存,有吻兽和花草纹、龙纹砖雕。文庙前有月台,平面呈“凸”字形。整个建筑庄严稳妥,大方肃整。
崇圣殿
崇圣殿为面阔5间,进深4间,单檐挑角歇山回廊式建筑。正脊垂脊俱存,正脊两端鸱吻已残,为龙形张口吞脊状。正中火珠已毁,各脊流动兽全无。重拱重昂,斗拱与柱高相比约为20%。阑额下有小枋,面檐部皆为斗拱,顶部使用灰瓦琉璃剪边与琉璃吻脊,南坡中心有琉璃瓦方心;殿内数根木柱力托梁架,梁枋上皆饰彩绘。东西两山墙正中耍头为龙头状。殿内有三个雕刻精美的“垂莲柱”,在豫西地区罕见,其它与大成殿相类似,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
戟门
戟门为面阔3间,进深2间,单檐硬山式建筑,中间用通柱,前后檐下皆用单跳斗拱,屋顶经过翻修,不复旧观。戟门东西各有掖门,西掖门已毁,东掖门也被现代修葺,但风韵犹存。
时代印记
洛宁文庙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原文化,反映了河洛地区特点,承袭古制,又不乏时代特色,大胆创新,达到了建筑艺术风格和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是河南现存文庙中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为研究我国儒家思想的发展传播和文庙祭祀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洛宁县文物部门争取资金对其进行了补缺、修缮。




时代的印记告诉我们,将走向何处。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来源:洛宁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