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微 信 诗 歌 学 会
安 徽 分 会
(第 14 期 总第014 期)
本期诗人:孤城 谭大用 王明
本期编辑:倪雯 校对:黄冬松
诗书画一体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也是世界绘画史上独有的一枝奇葩。
“逸、神、妙、能、佳”是“诗书画印”品评鉴赏的互借标准。
古老的汉字透过甲骨文、岩画,可窥一斑,这里不做赘述。
书画,不仅源自相同的工具,还源于共通的运笔关系与审美思想。
诗人王维可谓是山水画的鼻祖,而携印入画、书法用笔的始作俑者当推“元四家”之一的赵孟頫。至此,诗、书、画、印完美结合成为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
诚如苏轼评价王维的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后人论东坡画:“东坡悬崖竹,一枝倒垂,笔酣墨饱,飞舞跌宕,如其诗,如其文。”
可见,“诗书画印”交相生辉,是人们所倡导的—种优良的文化传统,也是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安徽分会不定期组织版面刊登诗人的书画印作品,欣赏他们诗情画意的审美情味与思想。
孤城,原名赵业胜,安徽无为人。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刊》社中国诗歌网编辑部主任。出版诗集《孤城诗选》。作品散见《诗刊》《人民文学》《星星》《诗选刊》《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等期刊。入选《中国年度优秀诗歌》《中国诗歌排行榜》《中国新诗年鉴》等选本并获奖。
蝴蝶谷
有一些景致,需得柴刀开道
才可以相遇
循杯沿的喧嚣,容易撞见内心的空寂
这人世鹅卵石上站不住的光阴
统统随溪流逝去
人在这样湿滑、幽僻的所在行走
像一个错笔字
草果茂密,红着心思,默许瀑布怀远
五线溪流空白
让我怀疑满山谷万千蝴蝶, 都是
乔装私奔的音符
草木民间
秋凉。晨光与暮色交替,洗换
一滴露水里的村庄
木叶翻动,动作无疑娴熟。万物倏忽
皆有葱茏的味觉
于无形,于虚旷,食客归隐
呐喊。一个人的海啸。卑微到
可以忽略
一切居于别处,光阴再三按捺
替灰烬
暂管真身
省略
省略前世。省略草木人间
那些过往于内心的旧日苦楚,省略缠绕的
人事庸常——
那些日子,泅溺了多少暗伤与眼泪
笃定那夜凄凉,有人独自出走,举目苍茫
找不到一隅栖身的所在
有人清醒,暂时停下嗜赌人生
他有不可饶恕的惯性
有人彼时虚度,怀揣不遇,毫无知情
补不上心疼,补不上
手心的春天。其余惘然
一切无从遇见,一切来得太快。省略闪电
省略犹豫的空间
一切都省略,好像没有发生。世事继续
摆眼前,貌似妥帖。看不出
瓷性的裂痕
谭大用,笔名非石,号無極齋,安徽无为人。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芜湖市鸠江区书法家协会主席,芜湖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鸠江区文联委员。
凭吊蛟矶庙
不见片瓦碎石
铸形的时间
终于发出一声太息
思亲的泪,溶化在滚滚的万里吴江……
从幽深的水巷月色
冲破含满稻花的静夜
打湿了爬满水锈的江岸
油夫已归去
望帝的魂魄,怎能穿过千古蜀道
蒲团上固定着一个生命
远摆钟尾,又有谁能翻开
蛟矶庙里的那页日历……
故乡月夜
那最后的更夫早溶进一声远去的木梆
背影铺成一片安宁
从昨夜的犬吠中走出来,清癯的水乡
依旧提一盏古老的灯笼
穿过密集的月光,寻觅
那枝哀怨的栀子花
而木篱笆已阖上了乌黑的睫毛了
巷墙上被稻草的烟灰爬满
从巷口驶过的小木船
一声欸乃把故乡拖得长长
静静地,只留下万亩良田和水巷的低语
垂柳咏唱着一段九曲柔肠
——怎么也说不尽的故乡
王明,別署蘭馥精舍, 1980年生,安徽芜湖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芜湖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芜湖市篆刻委员会委员,芜湖市鸠江区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幼时便喜墨事,自书法、国画始,尤善山水,及长浸淫篆刻,从著名篆刻家学艺,受教精深。近年用功于小楷,自两晋至近代各家皆有摹写,获益良多。作品获国家保密局“中国梦保密情”书画大赛三等奖,入展“梦笔湖山”芜湖、宣城两市联展,安徽省芜湖市书法家协会作品两省展、安徽省芜湖市书法篆刻双年展等,篆刻作品发表于《书法报》等报刋。
思念
思念是流水
睡梦中追索却无处寻觅
刻意回避 却在心迹中
流淌
思念是星火
在冰冷的夜温暖方寸心田
渴望的火焰无从炙烈
又总在燎原
思念原是精灵
陷于无形攻城略地
苦涩的心境
流连于虚幻的泽国
思念其实是梦
如雾缥缈如雨潇潇
如风杳杳
如寂寥
中国微信诗歌学会安徽分会
顾问: 王寒山 朱鹤年 孤城 李商雨
会长: 黄 平
副会长:孙启泉 李劲松 方华 苏东山(常务)
秘书长:倪 雯
副秘书长:纪良发 梁作成 王恩斌
编辑部 主任:黄冬松
编辑部 副主任:苏东山 朱先贵
外联部 部长:李远波
外联部 副部长:张承斌 端琼
投稿邮箱:179317445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