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雎姓有约2万人左右。姓氏:雎(jū),作为一个稀有的姓氏,常有人将它和睢(suī)混淆。

一、研究雎姓的意义
为了华夏雎姓儿女了解自己的雎姓,认知雎姓,了解雎姓文化,特编辑此文解释说明。姓氏是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我国秦汉以后,姓氏合一,姓氏开始有了尊卑贵贱之分,婚姻要门当户对,民间同姓不通婚,以防遗传疾病发生。近代虽然姓氏只是区分人的符号,但是除了便于人口管理外,考察研究人的血统基因和遗传防病仍是重要任务。姓氏看似简单,但是它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而且具有历史价值、现实价值,从姓氏中我们可以从基因学遗传学角度了解人的血脉渊源,姓氏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研究姓氏,还有利于传承华夏文明,推动中华文化发展,所以不可小看姓氏学的研究。
雎姓是一个古老而稀少的姓氏,全国雎姓两万余人,主要集中居住在扬州、仪征、西安临潼区铁炉塬。另外小金乡东雎嘴、西雎嘴,礼泉县南坊镇,长安县,内蒙丰镇、集宁、察右前旗、兴和、后旗,包头,大同,阳高,天镇,张家口等地也分别有几百人到几十人不等。雎姓在百家姓中找不见,但在万家姓中有。
上古时期,轩辕黄帝的长子少昊管理着东夷。《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少昊在管理部落时,以鸟名命官,其中雎鸠氏相当于现在司法部长职责,后来慢慢简化为雎氏。
到了周朝以后,诗经中出现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名句,春秋战国又出现了“唐雎不辱使命”。但是雎作为姓,写入史册最早的名人还是楚国屈原时的雎大夫、明朝洪武年间的监察御史雎稼。
明朝时,雎姓集中居住在江浙一带。由于连年战乱,北方人口锐减,人口开始由南方向北方迁移,山西洪洞大槐树成为人口迁移的中转地。明成化年间(1487年8月10日),陕西临潼6.25级地震死亡1900余人;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5年1月23日),华州八级地震死亡达83万人,由此引起了由大槐树到地震后人口锐减地区移民的高潮。

西安市临潼区雎家堡壁画
二、详细字义
(1)形声。从隹(zhuī),从且(jū),且(jū)亦声。“且”意为“加力”、“给力”。“且”与“隹”联合起来表示“加力鸟”、“助力鸟”。本义:驯鹰、驯隼。特指:鱼鹰。
(2)同本义 [osprey, fish haw ]。鹗科的一种鸟,上体深褐色,下体大部分纯白,常活动于水边,捕食水中的鱼。
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水名 [Ju River]。在湖北省中部偏西。与漳水汇合为沮漳河,于江陵西入长江。
三、溯源与传承
姓氏关系到血缘、遗传、婚姻,一点都马虎不得。如果有人要你改姓,你肯定非常恼怒。话说回来,一个人如果连自己姓什么,怎么写,姓念什么都搞不清,肯定要遭到别人耻笑。雎姓作为稀有难认的姓氏,别人问怎么写,你可答左边一个且字,不是目字,右边一个隹字。别人问怎么念,你可答关关雎鸠的雎。正本清源应先从学生和村民做起,特别是学生报名登记时。在外工作的人员,因为身份证的姓和银行存折、银行卡捆在一起,雎字纠正比较麻烦,搞不好电脑不认时钱都取不出来。你若有决心了就从身份证改起。一时改不了的,也要牢记自己姓雎,再不要让后代雎姓人为姓氏烦恼了。

四、陕西雎姓详解
据雎氏后人口口相传,华州大地震后迁来现雎家堡地方的是叫雎国臣的一对老夫妇,领着一个儿子,来后又生了几个儿子。雎家堡现存的神轴上有并排四人,后人称为四弟兄,村子也出现了西门人、南门人、东门人、北门人四门人。从第四代雎三阳起,三个儿子分迁到沟南雎、雎沟、沟窑居住。与这个神轴同时存在的有四个妇女像,故后人称四个爷,四个婆。据说省南高桥的雎姓后裔从雎家堡迁出较早,大约是第三代人时,他们出钱修了雎家堡祠堂。解放前夕,省南高桥的雎姓人清明节上官坟时,来得早了村人嫌早,来得晚了没人管饭,于是悄悄拿走了四个婆的神轴,从此上坟时再也没有见到他们的踪迹。神轴的质地材料为绢帛,属明清时期江南织造;四个爷的服饰为明朝服饰,由此可以判断雎家堡村子形成的大致时间。雎家堡的祖坟一处在现斜韩粮站正东边,一个坟头,1.2亩官地;一处在王胡赵村北面胡也东边,四个坟头。另外,贾家村南场也有雎家堡一处官坟地。
《雎氏先远墓碑记》是现存最重要的雎姓历史文物之一。这块石碑没有放在坟地,而是在雎家堡村西涝池东南的台地上建有碑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人为损坏,现在仅留碑身上半部分,158个字,涉及姓氏的有五处地方:雎氏先远墓碑记;雎家堡;雎氏远莹;雎氏先...碑;雎氏後。墓碑为清朝乾隆三十六年即1771年七月十六日立。从碑文可以确认七点:村名叫雎家堡;姓为雎,不是睢;村南坐南向北有一处祖坟;乾隆年间雎姓约一百多家;乾隆年间立碑、绘神轴;立碑前几百年有雎姓人家;立碑前叫雎家堡,表明村子已有城墙、城门。
雎沟水渠边还存有几块墓碑,墓主为雎习忠、雎习刚,第七代人,第八代为“文”字辈,第九代为“川”字辈。这两块碑均系乾隆四十一年立。
乾隆年间的《临潼县志》附图中,朱奚里已出现铁炉镇,包括贾家村、雎家村、徐李村、平泉堡、崕张堡五个村,即现在的贾家村、雎家堡、厨李村、南韩村、崖张。

西安市临潼区雎沟壁画
五、雎睢混用现象分析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起,有人开始用睢代替雎,甚至有人理直气壮地说:陕西铁炉塬没有雎家堡,只有睢家堡。
雎睢二字,非常相像,笔画一样,写法基本一样,都是姓氏,区别就在字的左边偏旁。你告诉别人是“目”字旁,那一定是睢字;你告诉别人是“且”字旁,那一定是雎字。
我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现在工作和生活中,我的雎姓,好多人还是不认识,经常念错,写错,比如有人就念过睢、锥、瞧、准等,让人哭笑不得,又无法当面订正。难怪现在有人讥笑某某人文化水平太差时,说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
纵观雎、睢二姓混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在外工作的,同事认为你的姓是“目”字旁,自然念成睢,如不纠正,久而久之,你只能顺着默认为睢。
二是在校学生,尽管自己知道姓雎,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写成睢,或者今年中考录取的新生中,铁炉塬的雎姓学生姓氏全部打成睢了。
三是户口本、身份证登记,在电脑使用初期,字库中没有雎字,只有睢字,雎姓都打成睢字。久而久之,多数都未改,只有少数改回了雎字。
四是上级公文中和门楼上把雎写成睢,如雎石小学写成睢石小学。
五是雎姓人在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自己也拿不准,自己的底气不足。
以上情况中,雎睢混用,电脑惹祸是祸端,先是字库中没有雎字,有了雎字后又先入为主地认为是“目”字旁,自然生出一个睢字。

六、中国雎姓详解
雎姓源头,可以从《春秋左传.昭公十七年.剡子问答》中找到答案,“剡子问答”记载: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鳲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这段文字说明,少昊在管理部落时,以鸟命名官职,具体分工则是根据不同鸟类的特点来划分。凤凰总管鸟类,燕子掌管春天,伯劳掌管夏天,鹦雀掌管秋天,锦鸡掌管冬天。此外,有五种鸟掌管日常事务:孝顺的鹁鸪掌管教育,凶猛的鸷鸟掌管军事,公平的布谷掌管建筑,威严的雄鹰掌管法律,善辩的斑鸠掌管言论。另有九种扈鸟掌管农业,使人民不至于淫逸放荡;五种野鸡分别掌管木工、漆工、陶工、染工、皮工等五个工种。少昊根据诸鸟的汇报论功行赏。其中鴡鸠氏为司马,掌管军事。
鴡鸠,又称王雎。早时因少昊以鸟名官,故写作鴡鸠,都带鸟字边。鴡是最早的雎字,形声字,且,古代读音为ju,与雎音同,右边简直就是画了只鸟,意思就是雎鸠。鴡后来逐渐演变成雎字,如诗经中关关雎鸠。命为官职后称雎鸠氏,为司马,主法制。再后来,雎鸠氏简称雎氏,如春秋战国时的雎鸠、王雎、唐雎、范雎等。
少昊,有说是黄帝长子的,有说是炎帝后裔的。据少昊氏迁移与发展的考古学探索,少昊氏是史前东夷人的重要支系。考古发现的陶文和大墓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期间经历了不断迁移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苢县陵阳河一带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迁到五莲丹土一带,龙山早中期又迁到日照尧王城、两城等地,在滨海地带形成超大规模的中心,龙山中期之末迁到了临朐西朱封一带,到龙山晚期又迁到曲阜一带,期间经历了从古国到方国的社会转变,最后被东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权实体所取代。据仪征考古部门的资料,仪征在上古时期属于徐国管辖,是徐国公子的封地,而徐国的首府在江苏的泗洪---古泗水郡,距曲阜约60里,徐国曾是东夷最强大的部落之一。仪征一带作为东夷的古老部落生活地,雎姓在全国人数最多,居住最集中,最有可能是雎姓的发源地。
雎姓是古老而稀有的姓氏。《中国人名大辞典》仅收录两例。《中国最稀有姓氏》搜集了全国很多稀有的复姓,其中有:九百、九方、雎鸠、沮渠、巨母等,其中雎鸠与《春秋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问答》记载的内容相吻合。
《康熙字典》关于雎字有如下介绍:《广韵》《韵会》七余切,雎音疽。《玉篇》王雎也。《诗.周南》关关雎鸠。《传》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释文》七胥反。《左传.昭十七年》雎鸠氏,司马也。《注》雎鸠,王雎也。挚而有别,故为司马,主法制。《释文》雎本又作睢,七徐反。又《玉篇》次雎。行难也。又姓。《正字通》明洪武御史雎稼,请立学宫卧雎。《集韵》本作鴡。
雎姓闻人在历史资料中较少,而且记载中雎睢混用,说明雎睢这两个姓氏,自古以来就容易被搞混,如《释文》中的解释,真正能把它们分清的人实在有限。目前掌握的情况是:雎姓聚居区为仪征、西安铁炉塬两地,其它多是零星分布。雎姓闻人剔除似是而非的睢姓外,主要有:
雎真,汉代人。《万姓统谱》
雎明义,元弘文馆学士,洪武初谪居和州。《万姓统谱》
雎稼,明洪武中御史。《奇姓通》
雎泽,滑县人,成化中举人。《万姓统谱》
雎淳,滑县人,成化中举人。《万姓统谱》
雎渊,滑县人,成化中举人。《万姓统谱》
雎浩,知行唐县六载,囊无余资。后升定州知府,及去,民号泣留之。《馆陶县志》
雎化中,壶关训导。《馆陶县志》
雎坤,字他石,万历乙卯举人。为官政简刑清,与民休息,廉洁自好。《丘县志》
雎凌云,贡士。《丘县志》
雎廷美,福建兴化知事。《丘县志》
雎文渊,清乾隆临潼知名人士。《临潼县志》
雎国余,江苏扬州人,北大教授。
雎岚,北大副教授。
雎党臣,陕师大副教授,
雎晓雯,西安人,知名模特。
雎剑波,军旅作家。
雎海燕,西安民生百货大楼副总经理。
雎密太,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
雎安奇,导演。
雎刚,西安人文地理专家。
......
雎姓溯源与传承,这需要雎姓宗亲 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组织一个强有力有担当的雎姓文化研究班子,我的父亲佃录曾说:"雎姓人的特征是高颧骨,全国雎姓是一家"。在此,希望我们全国雎姓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互相帮扶,同舟共济,共同为自己的雎姓做出努力!
雎有明于2021年6月18日北京整理摘自《百度百科》、雎刚主编-《雎姓族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