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年。这一百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非凡的奇迹;这一百年,是一部厚重的史书;这一百年,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经典,令我们值得去常学习、去常深思、去常反求己身,去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我县次营镇西南村:1942年4月中旬,八路军十七团一部在吴从龙、黄飞、张志德带领的四区基干队和民兵组织的配合下,对盘据在台底观的“天仙妙道反共救围仁义社”予以围则,一举消灭了该反动武装。
据该村年近七旬的原副书记张天龙讲,道首(天仙妙道负责人)张发英逃回四候村(今次营镇西南村的一个自然庄)藏匿。四区区长吴从龙依据群众举报,带领该区地方武装在四侯村召开群众大会。将张发英处决,对受骗道徒进行了教育,警告并予以遣散。
抗战期间,日军战领阳城后,阳城各地的枪会组织又渐渐兴起,台底枪会即是其中之一。1941年,日军为了达到以华治华的目的,不惜花重金收买一些反动枪会头目,正式将枪会组织改造为“阳城无仙妙道反共救国仁义社”(汉奸组织)。同年秋,以张发英为首的十名道徒驻扎在演礼台底观,发展道徒百余人,专门对无辜群众进行骚扰和欺压,杀害抗日志士。
次年春,张发英聚集数百道徒,先后杀害了八路军千部张小仓(阳城县演礼南河人)抓打了地方抗日人员原四(四区游击队员)和李兴春(具体不详)井企图抓捕四区抗日区长吴从龙,以此向日军邀功。吴从龙和八路军十七团侦察参谋刘志德(阳城东关人),制定捣毁台底观的计划,拟定:派八路军17团主力直接围剩台底观,捉拿道首张发英。
1942年4月中旬的一天夜间,刘志德带领侦察人员侦察到反动道首张发英于当天夜间返回四候村过夜时,随即将准确情报报告给四区公所驻地南次营村我八路军17团团长尤太忠。尤大忠即命一个连,配合区长吴从龙带领四区区干队,兵分三路夜袭台底观:一路四区区助理黄飞带领部队包围台底观的道首道徒;第二路由四区武装助理张志德带领部队,阻击防止西风神庙日军炮楼据点日军增援;第三路由区长吴从龙一部分17团战士配合区游击队包围四侯村,抓捕张发英。
这天深夜,我八路军战士分别实施包围后,立即实施抓捕行动。驻扎在台底观上的40余名道徒早就闻知八路军不会饶过他们,一听到枪声纷纷交械投降。近在咫尺的苏村风神庙日军据点的日伪听到山下台底观枪声大作,慌忙携枪出炮楼救援,就被我军埋伏在周围的八路军一顿痛打缩了回去。而在四候村家中熟睡的张发英听到有枪声后,深知他被八路军包围,便急忙从床上爬起来,未不及穿衣裤便欲从后门选走。然而,我八路军两挺机枪早就将张的前后门予以火力封锁,使他难以脱身,张发英无望从大门下爬出来跳入一别所中隐蔽起来。守卫在前后大门的八路军战士整整守了几个小时,不见张发英的院内有动静,于是冲进院内,又进张发英家中搜查,但只见张家妻儿,不见张发英。随之,八路军指战员在全村四处搜查,整整搜查了一夜未找到张发英。此时,天已大亮,区长吴从龙气得骂道:“他背定藏在村里,走不远!就是据地三尺,也要把他搜出来”!就此吴从龙带看战士在院周围四处搜查,当查到张发英院门外一个厕所时,发现厕坑内粪水在响动,吴从龙随手拿起一根木棍边插几下,果然类坑内藏着一个满身裹着茅类的张发英。吴从龙大声喊到:“龟孙子快上来,不上来我一枪打死你”张发英深知自己末日未临,吃类也躲不过,便带着满身茅类战战兢兢从厕所坑里爬上来,随之被五花大绑起来。
当天上午,吴从龙代表四区政府在四候村召开群众大会。积压在群众胸中的怒火一时暴发出来,高呼着口号:“张发英低头认罪!打死张发英!打死张发英!”当地群众气情至极,便抬来侧刀,高呼着:“把张发英的狗头侧下来”。对于这一十恶不敖之徒,在群众强大的呼声下,张发英当场被群众用侧刀侧了他的人头。
为了巩固刚刚开辟的根据地,微戒汉奸敌特,在对张发英行刑之后,区长吴从龙情情况上报晋豫联办和县政府。县长魏维良立即指示,将张的人头装入筐子,沿四侯、府底、台底、清池、献义、演礼等村挨个转送,最后投到风神庙日伪据点。对于台底观被骗道徒教育改造后,予以道返回家。台底观反动枪会被彻底摧毁,自此,危害西乡一带的反动枪会不复存在。
聆听无声党史,感悟初心使命。
通过聆听无声红色故事,我们向烈士致敬,坚定自身使命,不断砥砺前行,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不断研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讲好党史故事,传播党史声音,为阳城交通事业甘于奉献自己的“红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