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作家协会从成立到解散,似乎就是一段作家悲剧史。苏联作家协会从1932年成立,到1991年解散历时59年。最高峰时,聘请了20余万文学工人为“作家”。那个时候,苏联大多数所谓的“作家”实力根本无法与作家身份匹配,也创作不出具有高水准的文学作品。
与苏联同成长的苏联作协有8000多体制内会员。他们平时拿着政府的高额工资,即便几年不写作品,仅仅参加几场研讨会,做几个报告就能活得很滋润。

所以这些“作家”只能是打工人,他们除了作为宣传队吹拉弹唱敲边鼓,一无所成。本事不大,但都想功成名就。而一个区域或一个整体,或者直接说作家这个群体,成名的资源是有限的。
然而庞大的“作家”队伍无视这样的规律,认为苏联的作家协会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大的成名资源。甚至很多作协会员,单方面认为自己不比大文豪托尔斯泰、大诗人普希金差多少。
差多少?差得无边无际。

这些像流水线上做工的“作家”,只有依靠苏联作协这样的文学生产工厂,在僵化的舞台才能写出“文学作品”。而一旦离开这个文学工厂,他们将无所适从。事实上,这样的机械化写作,败坏了苏联极为优良的文学传统和精神。
只是想通过苏联作家的通道成名,那几乎是很难的。作家是需要才华,需要沉淀,以口碑的文学作品赢得读者的认可。
而苏联作协会员中,大多数幻想的没有实力作品也能成名,其实是真实存在的。但,那样的机会只是少数人才能实现,因为极少数人才拥有这样的成名资源。

回看苏联作协成立时,第一届掌门人高尔基,其散文诗《海燕》等作品,以搏风击浪无惧坎坷的海燕形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高尔基成名,不是因为当选了苏联作协的掌门人。是因为其超实力的文学作品,蜚声海内外,已经举世闻名。
苏联作协的成立是为了团结作家,让更多底层作家,获得资源,创作出更多能够鼓舞苏联百姓的文学佳作。而不是单纯为了培养有名誉有影响力的作家。只有作品打动人,启迪读者,这才是苏联作协成立的初衷。
而事实上,其存在59年里,大多数“作家”违背初心,没有踏踏实实去创作,整天想得是名利场,想得是怎么声名超越普希金和托尔斯泰。心思的重心不放在创作上,浮华之心,自然浮华一生,写出了空洞而虚有其声势的“文字录”。

苏联作家协会最后一位掌门人普拉托夫曾说:苏联作协解散后,不少高级工人(作家)陷入精神崩溃,自杀和忧郁往往有之。
作家本应该是站在精神高地,或仰望苍穹,或俯瞰人间的精神主宰,而最终因为一个平台的垮掉,落入自我的精神深渊。其实就是最大的人间讽刺。

1991年,对苏联作家群体而言,是一个极为尴尬和绝望的时候,俄罗斯官方解散了苏联作家协会。从此,苏作协变成民间组织,从高高在上一落千丈。没有了经费,没有了工资, 8000多名(当时作协会员有9920人)作家哀嚎,不断声辩,发誓要为新文学奋斗,他们要好好创作,同时要求恢复作协待遇,否则以静坐或绝食的方式来表达反抗之意。
一下子被断了生活来源,几千人的生计没有了着落。他们只会写歌颂苏联的文章,别的也做不了。于是,这八千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要求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收回解散作协的命令。不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就静坐绝食。同时他们对叶利钦喊话:“我们可以为新政府服务!” 面对百废待兴的政局,叶利钦一头包。此时此刻接到作协作家们的诉求,心里大为光火,他亲临示威活动现场,拿着喇叭告诉那些作家们: “政府除了需要人民监督之外,不需要任何文学吹捧。那种小丑式的官方文学,对俄罗斯人的智力是一种侮辱。” 面对强硬的叶利钦,苏联作协的那些作家也无计可施。只好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他们有的继续从事“颂圣”写作,但是写出的作品无人问津;有的转型做起了小生意,甚至有些人流落街头。

叶利钦冷笑置之不理,他表示:解散苏作协只是单纯为了减少财政开支。但是你非要觉得自己很重要,很抱歉,除了人民的监督,再不需要任何官方文学。因为那种小丑式的苏联官方文学,对俄罗斯人的智力是一种侮辱。
叶的意思就是:节约经费,不养闲人。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
转发于【浅溪文学】并加以整理修改

影视在线观看
【星 球】被禁40年的纪录片《中国》
【星 球】BBC神级记录片《万物与虚无》在线观看
【星 球】别有风趣的十部电影,在线观影
【星 球】影史不朽经典丨《教父》三部曲
【星 球】颠覆人性的10部电影!在线观影
【呓 语】王家卫10部透着文艺“骚气”电影合集,在线观影
【星 球】人生必看50部经典日本电影
【星 球】漫威电影50部合集在线观看
【呓 语】电影《寄生虫》完整版
【呓 语】电影《我不是药神》完整版
【星 球】姜文电影《让子弹飞》完整版
【星 球】姜文电影《邪不压正》完整版
【星 球】5个日本灵异视频,胆小慎入…
【呓 语】木 心:认真说,你们还不是读书人
351807691@qq.com
Banbo1984 瓶盖猫 (诗人琉璃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