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常在想: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到底应该必备哪些要素与特点?穷尽思索,想来它应具备:外在的“精短”、“韵律感”、“对词汇和语言的揉碎与提炼”(诗歌是语言艺术,是对文字的回炉重塑,再造缤纷绚丽的艺术效果的过程。同时它需具备押韵的节奏感,以便于歌诵传播)与内在的真挚情感、普世精神(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诗歌作品,需是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关怀性,注入真挚情感的作品。嬉笑怒骂,皆源于直白的爱与恨带来的灵魂震颤)。木易老师的诗歌作品,很好的具备了以上两个特点。如《思念的故乡》中,“在异地打工的日子/我如满弦之弓/没有一时半刻的松弛/我的脑子/被所有的生存概念所充满”、父亲额头的皱纹又多了很多/像地图的等高线那么清晰/母亲的白发又添了不少/好像落满了深秋的霜花/儿子漂泊为您驱走了贫困/同时也剥蚀了您的青春”,作者用深情的笔触写出了异乡游子对漂泊生活的哀怨与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比喻新巧,情感凄烈,让每个为了生活在他乡打拼的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振,感人至深;又如《我俩的恋爱史》中,“我说你的关怀是我生命的支柱/你说你的支柱是我宽阔的胸脯/我们成了一对永久不离的伴侣、你爱的天空没有一丝阴云/我爱的原野永远是霏霏春雨/爱之神对我俩特别照顾”,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诗句,营造出一对恋人深情告白的感人画面。的确如此,真正的爱皆是静水流深,而又深入肺腑的。另外木易老师在用诗歌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不乏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这些思想里的锋芒也都化作诗歌从笔尖呼啸而出,如诗歌《黑脸光棍》《痛失的森林》《清明见闻》等等,都值得我们去细致阅读与深入思考。 木易老师坚持文学创作已达三十余年,其中的风雨沉浮、人生况味,都含着热泪嵌入文字的筋骨与血肉,终化作一本厚重的诗集呈现在我们面前。木易老师对诗歌的热爱与恒久的坚持,值得我们钦佩和致敬,木易老师的诗集《秋风,举一串幽香的记忆》,也值得广大的诗歌爱好者来阅读与学习。相信在以后的岁月中,木易老师定不惧“雄关漫道”,继续敢于勇攀高峰,去欣赏诗歌世界里的“无限风光”!
作者简介:韩德洛,居苏州。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与媒体平台,著有文集《幻影十年》。现主持《暮雪》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