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
新 房 村
一一新房村的新变化
文/高秀亭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的六月中旬,为响应党的号召,为保护母亲河的生态环境,为挖崛黄河流域历史文化,惠民县《黄河岸边的故事》采访报道小组一行三人走进了李庄镇一一新房村。

当我们走进新房村,街道两傍的树木像两例整齐的士兵欢迎我们的到来;从黄河岸边的防护林,飞来一群群叫不出名字的小鸟落在树上,叽叽喳喳好像在弹奏一支欢快的交响曲;一排排同样大的宅院,无论经过那个宅院,都会听到安全网机器在作响,使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当我们走进村办公室的时刻,映入眼帘的获奖金牌与锦旗数不胜数。
当采访小组问支书谁来做采访对像时,支委房成俭用眼神告诉我们:"让我村德高望众的高秀亭老师来说罢,他就是记录黄河故事的活电脑。你们看看高老师出版的新书《黄河这边独好》就知道我村子里的故事了"。我听到这话有点为难,忽然间我想起了我村的老书记,一来他当了多年的当家人,对村子的点滴发展,由弱到强心知肚明,二来是他对自己的家乡饱含着深情,并且也付出了那么多,做出的贡献让村里人无不称赞!于是便派人请来了76岁的老支书。这才让我们的采访有序展开。

老书记房振伦首先领我们登上黄河大堤。房书记说:"我记得刚解放时的黄河,从这岸到对岸三里多长,我们村这里帆船、客轮来往不断;村民们一听到远处有轮船鸣笛,就拿着预备好背石工具向码头上跑,他指着黄河岸边的内护堤,说解放前坝上没有石头,俺们这里的砖是拆了杨家庙的大青砖来保护码头的。你们河务局的领导们许知道,以前河水满槽,人们每天提心掉胆,生怕开口子被淹。自从从归仁码头外加了不到30公分的石头,黄河水在归仁码头一迎。我们这里从归仁到王集出了有三四千多亩的滩地。据说当时黄河南岸的高青县还告过这事"。
等讲完那过去的事情……我们又回办公室接着采访。房振伦书记说:我们新房村人口没多大变化,300多口人,我村75年前叫房家村,自黄河为加固堤防,生态农业保护需要我村外迁一里地之外,搬家后我们村从此改村名一一新房村。我们村合理规划,75年一个春季全搬过来了,从那年起全村人均2亩地,基本全在黄河滩区。过去也有几年颗粒不收的时侯,记的滩区只要受灾,党和国家非常关心和照顾滩区群众,真不收庄稼也没让饿着,国家批救济粮或从上游调运些代食品来如:地瓜,凌角之类的反证没让饿着。

1978年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我们新房村。从黄河分流、引黄灌溉、土地承包开始,自那年黄河水没漫过滩,我们这里的地十多年不上肥料比河外地都丰收。我们没忘给国家多缴公粮,户户大囤满小囤流。79年开始被放弃的皮革生意又开张了,绳网、线货、黄河岸上的绵柳编织、副业加工等致富项目,解决了闲散劳动力,我村走上小康之路,向幸福出发。那几年开会我总是为村民讲,没有中国共产党就设有我们新房村的今天。自从1973年我当书记以来,我们村从没有过违纪违法行为,可用一个新名词来讲:黄河岸边的新房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跟党走。

我们新房村在李庄镇来讲,是最早全村街道铺上柏油路的,2000年高秀亭老师在《惠民报》登的头版头条"新房村里新变化,当时誉享惠民,誉享黄河岸边。新房村带头走上了幸福之路。
2002年春节期间村里集资,高老师牵头,成立了新房村新潮秧歌队,这个给全村带来浓浓年味和欢乐的秧歌队从全村300人中选调110人,(记得有六个方阵
①护旗②八仙过海③秧歌④鼓乐⑤摩托护卫队⑥儿童秧歌)。从腊月廿五到正月十五,秧歌队走东村,串西村,来南庄,去北乡,走遍了黄河两岸十七八个村,声誊在外获得了众乡亲的一致好评。并且去了镇上,并代表镇上去了县里,还到县河务局等单位进行了巡演。成绩的背后是付出,为了组织好演出,秧歌队队长高秀亭老师累坏了,不但是他自己倾心编排节目,而且还动员家人也参予了进来,为此他们家经销店也损失了一万元的年货钱,可这件事却从来都不放在他的心上。高秀亭老师说:新房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这是他最愿意看到的事情……亲不亲,家乡人。近不近,故乡情。高老师就这样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家乡一一新房村!
2010年新房村带头实行土地流转,把所有黄河滩区地全部承包给了外商,劳动力集中走向市场,到镇上办厂或打工。现在据统计我村有近30位有志青年上淘宝开网店,他们引领着致富路上的新浪潮!

通过在我们新房村采访不难看出,可用几句打油诗表述:
党的政策是方向,新房行动为指南
不忘初心建伟业,国富民强
走在前。
新房村民讲诚信,誉满省市县惠民。
物华天宝生活美,沿黄子孙谢党恩
作者:滨州市作协会员 高秀亭
整理:惠黄河务局 张小勇
摄影:惠黄办公室 文士辉
2021年6月中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