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黄仁兵,男,布依族,1963年12月生。1980年入伍,曾就读于昆明陆军学院,天津运输工程学院。贵州省委党校。现任职于中铁二局,喜爱文学,曾在《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巜中囯铁道报》,《铁道建设报》,巜中国龙网》,《天下布依》《西部经济发展》等报刊发表作品,部分作品曾获一等奖和优秀奖。
哥 哥
文/黄仁兵
从记事开始,我一直知道,我有一个血亲哥哥。
雾都。细雨。朝天门码头。
两个女人,两个男孩,大男孩不得七岁,小男孩不到三岁。
年龄大点的女人是我外婆,年龄小的女人是我母亲,大男孩是我哥哥。
大人该说的话,早已说尽,大男孩将一把木头手枪递给小男孩,转身。外婆拉着他的手,消失在细雨浓雾中,小男孩丢开母亲的手,冲向消失的背影,发出撕心裂肺的喊叫:“我要哥哥”。
终无回天之力,小男孩随母亲走向了不可知的未来,从此天各一方,这一别,就是四十几年。
哥哥最后还是随外婆回到了马边,从此担起了本不该他这个年龄该担的重责,上山砍柴,下河摸鱼,田间播种,稚嫩的双肩过早地承担起了生活的重压。
由于生在这样的家庭,当别的孩子都穿着新衣,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我哥哥却衣着破烂地在田间地头尽可能寻找着能充饥的野菜,对于他来说,读书只是一个奢望,连想却不敢想。
十多岁的时候,终于在马边的一个乡里找到了落脚之处,和外婆一起在大山深处搭建了一间茅屋,只能挡雨,却不能遮风,一老一少,凄苦地过着远离人世的生活。
十七岁那年,在征得外婆的同意后,他去报名参军,一切都比较顺利,换上新军装,显得英气十足,本应从此改变命运的他,却等来的是一场命运无情的捉弄,所有新兵都上车之后,他却被人武部工作人员拉了下来,原来是因为外公的原因,成分不过关,他被无情地脱去了穿了一天的新军服。
他没有哭闹,更没有怨天尤人,面对着生活的不公,面对着外婆无助的双眼,他沉默冷静对世人的嘲讽,勇敢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从此后,马边所有的山上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脚印,进山打货,下村收生猪,帮人打短工,当别人都不屑于干这一切时,他却干得风生水起,反正,只要能活下去,再苦再累都不在他话下,从此,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拼命三郎,凡是提到他的人,都发自内心地说:“这娃娃实在”。
哥哥他虽然没有文化,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领悟,却远超他身边的所有人,特别是尊老爱幼,帮扶弱者,他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他的善举,也给他后来的人生带来了储多的福份,与他为伍的人群不断增多,凡是他说的话和做的决定,从来没有人反对过。
他人生的第一份幸福,是遇上了我大嫂,当时,他非但一贫如洗,就连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一件,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无下顿,还得照顾年老的外婆,谁会把女儿嫁给他,但我大嫂也许就是上苍送给他的天使,她顶着全家,全族乃至全村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我的大哥,婚后的相敬如宾,相夫教子,照顾外婆,充分证明,她就是世界的唯一。
结了婚,安了家,随着孩子的出生,大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他脑海里开始盘算今后的人生,再也不能像如今的生活,必须要结束当下漂泊不定的现状,他开始了没有日夜地耕种家里唯一一点土地,酷烈的日头将他的皮肤晒得黢黑,但一年到头下来,仍然是一片悲凉,他暗自惊问:“我的妻子、我的孩子、我的外婆,难道要跟着我在此穷苦一生吗?难道这就是我为之奋斗的人生吗”?
他不甘心命运的安排,他必须改写自己的历史,哪怕碰得头破血流,也必须要走出一条生路。
就在那晴朗的星空下,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走出深山,举家迁住乐山。
自己拼做了一架板车,拉着仅有的一些破烂的东西,怀揣远行的梦想,经过长途颠簸,终于走进了乐山,仰望苍天,他认为:脚下未来之路会像美丽的画卷一样展开。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重重一击,没有文化,没有背景,曾经的亲人也像躲避瘟疫一样避着他,世人的白眼让他失望至极,此时,大嫂的不离不弃,全身心的慰藉再次给他无尽的勇气,他坚毅地昂起了不屈的头,再次面对这无情的世界。
一家人的生存,是他要面对的问题,望着满街涌动的人流,他的内心却无比的落寞与苍凉,此时,有亲人对他说:“乐山不是你这样的人待的地方,还是搬回乡下去,至少还有地可种,养活全家应该没问题”。但他却义无反顾地回绝了众人的劝导。“为了孩子、为了家,我必须在乐山奋斗出一片天地”。
此时的他,又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勇气,一番摸爬滚打后,终于在乐山扎下了根,随着党的政策不断地好转,工作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当他有了固定收入之后,他不仅安排好了孩子的学习,自己也不断地自学文化,以至于后来的先进工作者,劳模演讲都是自己完成讲稿。
对孩子的教育,他是一个成功者,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富大贵,但他要求他们必须成人,即使人负千次于你,也要凭着自己的本心做事,一直善良下去,终会有幸福的结果,即便自己再强大,也不能冷眼对待弱势群体,大儿子刚参加工作不久,一次拾得几万元钱,他非常平静地教育孩子:“不是你的,动也别动”,在他的教育下,几个孩子健康成长,如今都已成家立业,个个都非常出色。
外婆临去世之前,曾拉着大哥的手对他说:“你一定要找到你失散的弟弟”。他没有忘记,即便在他最无助的时候,他也对人说:“我穷尽此生,也要把我弟弟找回来”。
因此,他远行昆明,上湖南,下贵阳,只要有一丁点信息,他都不会放过,自己亲力亲为,托朋友打听,拜亲人寻觅,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十多年后,我们兄弟俩终于团聚了,他曾感慨地说:“从青丝到白头,总算有了结果”。
儿女们大了,日子也好了,哥哥却去了天国,为啥上苍总是不公,他一生的辛苦,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自己却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间,大哥,一路走好,愿来世你不再受苦,快乐于人间。
2021年6月16日

本文系 《东江月文化》
原创首发作品
插图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 联系后台更换
2020年7月开始征稿的《诗词楹联精选》《新时代诗歌选》《新时代美文集》已经编辑完毕,预计纸质图书将在2021年6月份寄到作者手中。应广大作者的强烈要求, 2021年继续和国内出版社合作,拟编辑出版《东江月文学集》,各本书名为《人间诗话》、《名家诗词歌赋》、《实力作家文集》、《清风散文集》、《爱情诗歌选》(暂定名,具体书名以出版为准),由国内出版社正规出版(CIP可查)。所投作品发表与否不限,作品要具备文学性、艺术性和创新性。
本套书由广东省东江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平台展示和发行赞助,推送文化重地展示展览。由湖北省作协会员,原文学报刊主编伊汉波担任主编。欢迎广大海内外华语作家、文学爱好者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征稿时间:2021年3月-9月。结束时间,额满为止。成书时间:征稿结束后5个月内(作者稿件提供得越及时,成书时间就越快)。
我们的青春岁月,终将被时间无情湮没。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文学成果在这个时代留下应有的印记,不枉此生。我们的后代也能在我们的文字里感受时代的变迁。我们与广大文友并肩作战,共同打造这套精品图书,将大家的倾情力作佳作汇集成册,成就自己,成就大家!
征稿具体事宜,联系编辑:微信454327465,微信Hanfeifei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