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王东
作者:王兴兵

与她认识纯属偶然。记得是个秋日,我和朋友梁子去郊外钓鱼,中午在酒馆坐定,快要吃饭时,梁子接一电话,说还有几个朋友要来。须臾,就见几位女子盈盈入席,其中一人身材匀称,五官甚美,用我熟悉的乡音打招呼。因我生性木讷,怕见生人,尤其在美女面前最是腼腆,所以自顾食美味品美酒,将肚子填满完事。

印象中,这位同乡不擅饮,颇健谈,大方,热情,依稀记得名字叫王东。

再见到她已是半年后。某春日傍晚,依然梁子相约,说是同学聚会,邀我作陪。这样的好事我断不会推辞的。去了约好的酒店,见梁子和两位美女已在包厢等候,其中一位眉黛春风,浅笑嫣然,见着有些面善,却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只好讪笑着点头为礼,未曾想她却叫得出我名字,我遽然一省,慧至心灵,认出她就是王东,几个月过去,虽略见清减,却更为秀丽,举手投足间颇有闺秀风范。
一回生二回熟,几个人熟络地聊了起来,气氛很热烈。因为老家离得很近,自然有共同的熟人,提起几个,就见王东拿起手机拨号,通了,又让我接听,居然是我的同学,虽同在一座城市,鸡犬相闻,人却不相往来,岁月差不多让我淡忘她的笑脸,此时听着声音,过往的点滴都回到脑际,一时兴奋,赶紧相请,不一会,就聚了一屋子的老朋友。
那晚,场面很是热闹,酒后又去歌厅唱歌,王东将邓丽君的歌曲演绎得深情款款,直到深夜,大家才尽兴分手,我对王东也多了些了解,原来她是肥西籍在肥企业家同乡会的副秘书长。我知道这个组织,参与者都是事业有成的人,最难得大家故土情热,念念不忘造福桑梓,我就认识几个去外面闯荡多年,事业有成的老板后来回老家投资。当然,企业家能回馈乡里是和王东这些热心人分不开的,很多时候是凭借他们自身的感召力将大家联系起来,一起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因为王东和我妻子成为好朋友,所以我也经常见到她。差不多每次见面,她都要说起他给人介绍对象的事,问过,才知道这些年下来,经她撮合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居然有好几十对,而且据说没有一对中途离异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家不稳何以稳天下。我赞许她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她微笑着接受,丝毫不忸怩,不矜持,足见她的真诚。
不久前,同乡会组织几位企业家去肥西的小庙、官亭两镇考察投资事宜,王东邀我参加,一行人实地参观,围桌座谈,乡情下酒,坦诚交流,气氛很是融洽,在官亭,还当场谈好了一个投资意向。王东穿行其中,热情地给大家介绍,细致地做好服务工作,她极强的交际能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夸她这个红娘越做越大,她说她其实一直在给企业做红娘,期待着家乡的经济能迅猛发展。我相信王东的愿望一定能实现,因为有无数和她一样怀着赤子之心的人在为家乡的腾飞努力着,这是王东的事业,也是我们大家的事业,我们在为同一份事业努力着。
王东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当年从乡村来到都市,她很快将自己融入其中,难得的是多年下来,依然本色不变,洗尽铅华,素面朝天。每次见到她,差不多都是一袭休闲装,斜挎个挺大的坤包,手拿一只塑料口杯,永远是一脸热情自信的笑容,她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和力, 自然成为各种聚会时的中心。她的朋友很多,上通下达,对待庶民百姓,她一样付出真诚。
这个世界就有一些古道热肠的好人,他们乐于助人,总是将别人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还重要,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收获快乐,王东就是这样的人,她脉管里一直涌动着的热血使她全身永远洋溢着进取向上的精神,她不知疲倦,一路向前,将好人做到底,我相信所有和她认识得她帮助的人都会记住她的名字。
正是因为有王东这样的热心肠好人,我们才会感觉到温暖。
赵杰点评:
今天看到王兴兵写王东的这篇文章,都是赞美之词,我略微修改了一下,没敢改的太多,怕一姐找我麻烦,女同志都喜欢别人赞美的。
我还是喜欢叫她一姐,因为她微信名叫“合肥一姐”,我曾经调侃她,今年“合肥一姐”,明年“安徽一姐”,后年“中国一姐”,三年过去了还是“合肥一姐”。
一姐我们认识很多年,在这不讨论美不美,赞美多了怕她会飘起来,但是,她的微笑还是很有特点的,总是笑呵呵的,与生俱来的面善。
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这八个字送给一姐还是很贴切的,在老家有什么事要帮忙,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找一姐,一个电话,她都会尽心尽力去做好的。
讲实话,这么多年我都称她为“一姐”,从来没叫过她名字,王兴兵胆子有点大。
也有人问我,一姐到底有多少朋友,在这里我告诉你们,一年三百六五天,她三百六十八都在酒桌上,天天忙的不亦乐乎。
反正我每次到合肥,提前发个信息,姐,晚上到合肥,她马上回一条就是饭店位置和包厢号,又是一大桌人,热闹。
就讲这么多吧!

责编:赵杰
审稿: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