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经走过了八十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从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诞生,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人民八十年的奋斗、求索,开拓出今天的局面,的确来之不易。中国的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的。这一国情,决定了中国的革命和革命胜利后的建设都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经过多次的艰难曲折和对胜利与失败的反复比较,终于实现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正是在这两大理论成果的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是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历史的本质和主流。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党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实践证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要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人类社会迈入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之际,中国共产党迎来了自己的八十华诞。认真学习、全面研究我们党八十年的历史,并结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历程进行反思,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我们就一定能够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百年党史天天学(54)】党的十九大以来科技建设成就 |
|
|
1.科研投入稳步增长 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排名从2017年的第22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是跻身综合排名前30位的唯一中等收入经济体,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科研人员数量稳居世界第1位,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数量增长约2.5倍,均居世界首位。 2.深入科研体制改革 坚持创新第一动力 创新是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优化了科技力量结构和布局,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强了公益性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我国科技水平和实力大幅提升,改进了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 3.科技成果显著 产业发展迅猛 (1)十九大以来,推进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铁基超导材料保持国际最高转变温度,干细胞、利用体细胞克隆猕猴等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慧眼、碳卫星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这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奠定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2)推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研究,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北斗导航进入组网新时代,载人深潜、深地探测、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纳米催化、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正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3)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海水稻等世界领先,移动通信、语音识别、新能源汽车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疫苗研制、重大新药创制等有力改善民生福祉。 诵读:清晨,本名杨国栋。全民阅读西安声动悦读会副主席,西安电视台《诗意西安》诵读嘉宾,中华声动诵读协会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