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红船精神“是激励我们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和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大胆探索、创新创业的强大思想武器。“红船精神“是鼓励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红船精神“是鞭策我们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的强大道德力量。
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达到上海,并于上海早期的共产党组织代表成员李达、李汉俊建立联系。经过几次交谈,一致认为应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李达、李汉俊同陈独秀、李大钊通过书信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他们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涛、刘仁静,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着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陈独秀、李大钊均因事务繁忙,未出席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开幕。会场设置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首先致词,对中国共产党成立表示祝贺。他介绍了共产国际概况,并建议把会议的进程及时报告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随后,代表们具体商讨了大会的任务和建议。
7月24日,各地代表向大会报告本地区党、团组织的情况。7月25日和26日,休会两天。由张国涛、李达、董必武起草供会议讨论的党纲和今后实际工作计划。7月27日、28日和29日,连续三天举行三次会议,对党的纲领和决议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
7月30晚,代表们正在讨论时,一名陌生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环视一周后又匆忙离去。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马上终止会议。大部分代表马上转移。十几分钟后,法租界巡捕包围和搜查会场。由于活动受到监视,会议无法在上海继续举行,代表们分批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