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明海
文生终没有等到雯枝,雯枝去了另外一个工地,雯枝是一个正派的女人,雯枝不想打乱自己,更不想打乱别人。文生有理想、有抱负。他不想一直生活在工地,生活在农村;他要给妻子体面,给孩子创造好环境;他不想像其他人一样过平庸的生活,他要让村里人高看他。文生虽不是大学生,但论建筑水平不亚于其他人。文生一边在工地砌墙,一边在城郊察看行情,找位置,他想下海:村里边或他认识的人,九十年代下海的人都混的不错,他也不甘寂寞。《礼记·中庸》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功夫不负有心人,文生终于找到了一块好地界,房租不高——一月一交,减轻了文生不少压力;门面宽敞,还有一个大院落,对于文生要做的生意再好不过了。文生没有忙着上货进料,他要征求家人的意见,求得他们的同意,他要稳妥的离开工地;进货,他要货比三家:看质量,看价格,看服务。文生拿到工资后辞了工地,忙着打扫院落,装修门面。要做就做最好,做让别人满意的。开业那天虽没有多少家乡人捧场,但也吸引了不少过往人群。出门在外不易,文生也一样。文生生意遭到同行们的挤压,遭到地痞的纠缠。文生敢做就已经考虑到了对策,这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被文生处理的干净利落。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一月来,文生接到了第一单生意。他要感谢贵客登门,他亲自送货上门,帮着主家联系相关人员,更重要的是给了人家一个大大的折扣。文生做得不是别的生意,是他的老本行——地板、瓷砖、水泥、沙子、琉璃瓦。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文生并没有因为开始的生意萧条而气馁。他明白凡事都有一个过程,要不然,都能成大老板。经过近两个月的摸索,文生的生意越来越好。他一个人有点忙不过来,他想把妻子也接过来,也好有个人手。农村在拆迁,城市在扩建,文生的生意是越做越红火。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文生准备扩大规模,他要带理家具、门窗生意,他要搞一条龙服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没过两年,文生已经成了天泽一带小有名气的建材界老板。他说了他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环境,他做到了。文生把孩子接到了天泽,让他们在城市上最好的学校,将来考一所好大学,出人头地,给家人争光,给家乡人添彩,给村里人长脸。一家人在城市团聚,是文生一生的梦想,这个愿望他实现了,而且是提前实现了,现在他都有点后悔当初没有早一点下海做生意。孩子上学,老婆精明能干看管门面,文生联系业务,搞搞外交,一家人其乐无穷。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受劳累的女人似乎自古就没有好命,除了洗洗涮涮,伺候一家老小,还得同男人一样干活。文生老婆(青霞)来到城里没过上几年好生活就得了重病。文生一面照顾老婆一面照应生意,很快人就消瘦了许多。为了更好地照顾老婆,为了不影响生意,文生暂且把生意交给手下一个叫柳君聪的小伙子打理。柳君聪,年轻,精明,能干,实在。交给他,文生放心。青霞自从得了病,一天比一天憔悴。青霞自从嫁给文生,就没过过几天好日子。结婚时,虽然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但生产力低下,收割、打场、扬场、晒粮、打药、点播全是人力;前几年虽有好转,但在农村,离城市的标准差得远;这几年,刚过上城里的生活,就病祸染身。有人说“好人没好报”,文生虽不相信,但这句话在青霞身上得到了应验。文生在医院对青霞无微不至的照顾,希望能换回青霞的病能有所好转。青霞努力与病魔斗争,希望早日康复出院与文生共同打拼。医生把文生叫走了,几个医生围着他一个人:“你是44号病床的家属吗?”“对,有什么情况吗?”此时的文生脸色略显凝重。“你看,她这个病在咱们医院住了两周了,不见好转,建议转省城医院。”“行,不过你们得告诉我,我妻子的病情到底是什么个情况?”“我们不好下结论,到省城到医院看看再说吧。”文生是个聪明人,从医生的言谈举止可以判定老婆的病情很严重,很可能已经恶化,要不然医生不会让转院。我要给青霞幸福,我要给青霞治病,我要让青霞活着,我不要青霞离开我,文生的心里越来越沉重。文生回到店里再次把生意交代给柳君聪,文生在医院这半月,生意不但没受任何影响,甚至比他在时还要好,这也算对他最大的安慰。不过,这一切不足以能让他兴奋起来,他的心情似乎更加悲观。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狂风吹起浮沉,弥漫了整个天空,路旁的树枝被风折断了不少。工人们忙着收拾东西,不大会功夫,已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枝头刺耳的蝉鸣声已停止,远处又传来了凌乱的蛙声。文生没有心思料理生意,顶着风雨直冲病房奔去。办理完转院手续,文生随车去了省城。这次是去的肿瘤专科医院,两边医生已对接完毕,所以直接就进了住院病房。大医院病号就是多,走廊里,病房里,大厅里全是人;有急着打电话凑钱的,有低头私语的,有眼含泪水的;有匆匆奔跑拿药的,有忙着取化验结果的,有推着担架车忙着检查身体的,也有担架车蒙了白纱推出大厅外的。喊声、叫声、哭声充满了“肃静”的医院。文生和家人办完住院手续后,按照医生规定又一一给青霞做了一次全面检查。“大医院虽然好,但花费高,不到一天就上万。”家人小声嘟囔着。“钱不是问题,只要能把病治好,砸锅卖铁我都愿意。”文生安慰着家人,也安慰着自己。是的,钱是身外之物,钱是人挣的,“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青霞从病房转到重症监护室就一直没出来过,家人每天只能探访一次。大厅里地上、椅子上躺的全是人,有的交流着家人的病情,有的微微闭上眼睛休息,有的漫无目的的布拉着手机——打发时光,也有的双手合十低声念叨着什么。“64床,64床家属。”从重症监护室出来的医生高声喊着。“这、这这,”文生回过神来冲门口走去。
作者简介:李明海,山东省东明县第一实验教师。喜爱山水,喜欢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