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人 团
文/山佳
“三人团”是指的三位没有血缘却是“一家人”的三位老人。年长者名叫白鹏,80多岁,白皙的脸庞露出慈祥,稍瘦的身材微驼,雪白的头发向后梳理的整整齐齐。其余二人是白鹏的学生,他俩都年已古稀。身材魁梧,秃头顶,说话如洪钟的叫孙军,那位短小精悍,说话柔声细语的叫张力。说起三人组成了一个“家”,还有一段人生佳话呐!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适逢孙军、张力读高中,学校来了一位年约30多岁帅气十足的语文老师,他在学校所有老师之中犹如鹤立鸡群,因为他的长相出众,可谓人见人爱,他说话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的讲课风格不拘一格,课堂犹如剧场,就连著名的捣蛋鬼“三坏”上课也变得安分守己,在班内学习前一、二名的孙军、张力更是如鱼得水,二人和白老师的关系亦师亦友。正当人们学习兴趣盎然之际,却传出白老师的“绯闻”:据说白老师原来是省城一所重点中学的教师,因为作风问题从省城“下放”到我们农村学校的。那时候的学生十分单纯,在听了他人的议论后,学生逐渐疏远了白老师,但白老师课堂上依然如旧讲课,可他的眼中分明隐隐透露出一种不易察觉的忧愁。在一个晚自习下课后,孙军、张力偷偷来到白老师的宿舍,准备问个究竟。因为他俩根本不相信所谓的“绯闻”。在白老师窗下,他俩听到宿舍内有轻微的哭泣声,孙军、张力立刻意识到一些问题。于是孙军轻轻敲了两下房门。室内哭泣声立刻停止。
“谁啊?”白老师问。
“白老师,是我和孙军。”张力轻声回答。
“你俩有事吗?”
“老师,您开一下门好吗?”张力没有正面回答。
片刻,室内灯亮,白老师拉开屋门。
“请进吧!”白老师很热情地礼让。
白老师眼睛有些红肿,低着头有意回避孙军、张力的目光。
“白老师,他们的传言是真的吗?”孙军的粗狂豪放性格暴露无疑,迎头便问。
白老师打了个机灵,“孙军你······”
张力立即截住白老师的话:“白老师,您不要生气!因为我们俩不相信传言,才来问您的。”
白老师好似在波谈汹涌中抓住了救命稻草,眼光很凄然的看着孙军、张力:“谢谢你们!”
在 “老师,您能和我们交交心吗?”张力说。
“一言难尽啊!”白老师叹息了一声。稍微平息了一会,白老师继续讲起来:“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省属一所重点中学任教,因为教学工作出色,得到了一些人的嫉妒。其中就有这么一位老师,他教唆一名女学生诬陷我,那名女生果真照办。在一天晚自习后,那名女生到我宿舍说请教问题,那位老师就去“捉奸”。结果女生说我对她图谋不轨。弄得学校甚至社会上沸沸扬扬,学校为了平息此事,不问青红皂白,把我调往这里。”
“黑白不分,这领导也太糊涂了吧!”孙军气愤地说。
“没办法。更为可气的是,我的爱人根本不听我的解释,跟我离婚,带着儿子出国定居了。”白老师眼中噙满了泪花。
孙军、张力两位年轻人听后不知所措,紧紧地握住了白老师的手。
教室内、学校里经常听到孙军、张力和同学、老师讲悄悄话。慢慢地“绯闻”逐渐销声匿迹。白老师的笑声重新回到了教室。孙军、张力和白老师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可谓亦师亦友。
好景不长,十年动乱开始,课堂已经不再正常上课,突然间白老师在学校消失。孙军、张力茶饭不香,他们似乎已经离不开白老师了。他俩找到学校领导询问情况,领导只说白老师已不是学校的教师了,具体原因不清。为此,孙军、张力两位之间的关系更进了一步。
白老师一去杳无音讯。张力高中毕业在家劳动一段时间后,被推荐上了一所大学。毕业后去了边疆一个城市的大学任教。孙军在农村劳动,1977年恢复高考,他考入省内一所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东一所城市机关工作。
张力和孙军开始还有书信来往,后来孙军给张力的信都被退回,原因查无此人,自此失去了联系。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进入21世纪,张力的爱人因病去世,儿子出国学习后在英国定居。他没有再找老伴,因为他所在的保密单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家,所以就单身一人,心无旁骛,一门心思用在工作上。退休后,他在单位担任顾问,工作相对轻松,平时进行身体锻炼,生活倒也自在。唯一让他心里不踏实的就是还记挂着两个人。

缘分有时真的很神奇,在冥冥中便无声息的注就了一切莫名奇妙的开始或相遇。在省城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张力看到了一个名字:“白鹏”,他为之一振,难道是老师吗?他夜不能寐,晚上准备好明天参加会议的材料后,他翻看上高中时保存的物品时,眼前总能浮现他和白老师、孙军在一块的情景。天刚蒙蒙亮,他洗漱完毕,简单吃过早餐,提前来到会议室门口,眼睛盯着进入会议室的每一个人。会议前十分钟,会议主持人陪同一位老者向会议室走来,老者有些驼背,依然精神矍铄,稀疏漂白的头发齐整。是老师!张力迎着老者跑过去,引来众多人的目光。只见张力跑到老者面前,声音呜咽:“老师!我可找到您了!”
会议主持人呆了!老者也懵了!
“你是······”老者疑惑地问。
“老师!我是张力啊!”
“张力!你······”老者激动着。
主持人立即明白了,“白老,咱还是先去会议室吧?”
“好吧!张力,咱先参加会议,会议后咱们再谈。”
张力拉着老师的手走进了会议室。
晚上,张力和白老师同住一个房间。房间的灯亮到次日凌晨。
至此,张力才知道了白老师当年走后的情况。其实还是因为那起冤案,白老师去劳动改造。十年动乱后,白老师得以拨乱反正,回到了北京一处科研所工作。他还是牵挂妻子和儿子,可始终没有音讯,自此未有再婚,一个人孤独生活。他也曾想到和孙军、张力联系,但苦于联系方式不便,也怕联系上二人牵挂他,所以就放弃了。孙军则在一处保密单位工作,不能和外界联系。白老师当知道张力一人生活时,规劝张力再婚,可张力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师,突发奇想:何不和白老师一起生活,以便照顾老师。他的想法让白老师激动不已。
第二天,当会议室人员知道白老师与张力的关系以及张力的决定时,无不伸出大拇指。会议之外人们又多了一个议论的话题。
再说孙军有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妻子贤惠,女儿聪明。女儿在上海工作。退休后夫妻二人与时俱进,游遍大江南北,享尽人间快乐。正当孙军庆幸自己幸福时,一场车祸夺走了爱人的生命。他的生活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他意志有些消沉。女儿、女婿心疼老人,让孙军去上海一同居住。可住了一段时间后,孙军还是决定会自己广东居住。女儿女婿没办法,提出要孙军再婚,他们才同意孙军回老家。孙军主意不定,决定回老家散散心。
张力和白老师参加完会议,心情特别好。二人见面以后自然会提到孙军,白老师听张力说和孙军失去了联系,心情有些失意,张力看出了白老师的心思,提议去白老师、张力、孙军在一起的高中去看一下,二人商议已定,第二天动身。

孙军回到老家,虽然没有了亲人,乡亲们还是热情接待。这日,张力提出自己去高中原址看一下,村长说:“高中已搬迁多年,原址很荒凉不看也好。”孙军执意要去,村长只得赶出电动车,孙军一人来到高中原址门口,当他看到一片荒凉景象时,又想到了白老师和好同学张力,热血上涌,蹲在地上,止不住泪流满面。
“滴滴······”汽车喇叭声将孙军惊醒。只见一辆北京牌照的汽车驶来,他立即站起让路。不料汽车到他面前停下,他愣住了。车上下来两位老人,他感觉似曾相识,可又感觉陌生。车上下来的两人也愣住了。
三双眼睛直视,这也太巧了吧!
“你······”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早思暮想的人就在面前,四五十年的等待如今来临,孙军忽然“噗通”跪到老师面前,泪如泉涌。师生三人相互搀扶,来到汽车上坐下,孙军把自己的近况说与老师与同学听。张力也把他和白老师的现状说与孙军,孙军豁然开朗,当前面临的难题迎刃而解。孩子不是怕我孤单吗?我何不跟白老师去,和张立一起照顾老师,一起防老啊!
孙军把白老师和张力约到老家,村长听到消息后兴奋异常,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整个村庄,中午的酒店里五十余人的酒场甚是热闹······
“三人团”成立让人敬仰与羡慕。
2021.05.24
【作者简介】
崔同禹,笔名山佳,男,山东省东阿县人,退休警官,文学爱好者。在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130余篇。

【热评精选】
欣赏山佳老师的小说《三人团》,文章记叙的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师与两位学生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的传奇故事。
故事感人,读后让我颇有感慨。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风雨几十年,如白驹过隙,当回首过往的岁月,就这么匆匆几瞬间呀!曾经的青春年少,曾经的美好,曾经的苦难都被时间的流水冲走了。人生本是个大舞台,看你生长在个什么时代,就演绎出什么时代作品。
本文中的三个人物都生长在上个世纪的动荡岁月,各有各的不同经历。白老师本是个优秀老师,可却遭受命运的不济,那个时代造成他的人生悲剧。可赞的是他在逆境中挺过来了,依然成为学术界中的精英。他的两个当年崇拜他的学生在人生路上也各有各的美好与不幸。是命运,也是他们师生间纯洁的友谊使他们在人生大舞台上又重新走到了一起,并组成一个温馨美好的“家”。
本文题材有特色,构思新颖,文风朴实,主旨深刻,值得人们思考。希作者继续努力耕耘,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推荐欣赏!(点评:吕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