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据查证,端午节别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民间有"扒龙船"、“吃粽子”、"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习俗。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将其定为端午节。
无论哪种说法,总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也是文人墨客借此抒发情怀的契机。尤其是诗人们对酒吟诗,倾诉心声。

本期目录
●好诗欣赏●
余光中丨淡水河边悼屈原
●同题集束●
01 蒋红平……端午
02 春暖花开……求索之路
03 刘晓庆…怀念那条江
04 陆建军……端午
05 高林……诗意端午
06 艾德超…端午
07 喻菊花……端午感怀
08 郑继梅…端午节遐想
09 叶逢春…寻找那块石头
10 王翎……端午节思
11 烟雨凡尘…端午怀想
12 王小玲……送端阳
13 张成林…他乡遇端午
14 马虹……端午
15 邓明霞……端午节
16 小木……殇
●诗词园●
01 蔡国文……寄语端午
02 丁大伟…端午节祭屈原
03 喻菊花…端午景象
04 肖永朝…话端午
05 艾德超…屈原颂
好诗欣赏
●淡水边悼屈原
文/余光中
青史上留下你一片洁白,
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泽。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太史公为你的投水太息,
怪你为什么不游宦他国?
他怎知你若是做了张仪,
你不过为先秦一说客。
但丁荷马和魏吉尔的史诗,
怎撼动你那悲壮的楚辞?
你的死就是你的不死,
你一直活到千秋万世!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
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
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
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子兰的衣冠已化作尘土,
郑袖的舞袖在何处飘舞?
听! 急鼓! 可爱的三闾大夫!
浅浅的龙湾在为你竞渡!
我遥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
我仿佛嗅到芳草的芬芳;
我怅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
它依然流着楚泽的寒凉。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祖籍福建永春,出生于南京,毕业于爱荷华大学,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2017年12月14日逝世,享年89岁。

同题集束
●端午
文/蒋红平
早上去效外散步采回一大把艾草
我把它们分成几份
分别插在门前、窗口
父亲挑出几棵说
“这不是艾,这是野菊花
它们长得很像”
是啊,我还真没注意
我想起当年站在汨罗江边
同样是穿礼服戴官帽的一群人
投江的
只有一个
2021.6.17
●求索之路
文/春暖花开
水路是行不通的
只有行云流水的文字漂流
家国情怀
一直在书丛中浅唱低吟
君子好逑
走在时代的前端
你不被彼时彼景所包容
好在忠于你的粽子、龙舟、艾叶
不会被历史淹理
那是你的必经之路
都是香草美人的特质
所有
我们至今还在浅唱低吟
“艾叶装饰了我的窗台”
“龙舟走进了我的家园”
“我们拿粽子款待着我们的祖国”
2021.6.13

●怀念那条江(外一首)
文/刘晓庆
那条江的时光很明亮
一身瘦骨熬成楚辞绝唱
江水咸腥忧伤
至今仍低吟浅唱,铿锵作响
那条江的诗歌高亢激扬
离骚、天问、九歌弥漫天空
骨骼增加钙质,血液涌动衷肠
香草美人,词彩华章
那条江的味道醇香悠长
旅途再遥远,岁月再悲凉
带一支艾篙
远足的日子温暖芬芳
那条江的航程太坎坷
汩罗到秭归路途不算漫长
声声凄切呼唤,子归秭归何时归
只剩滔滔江水在耳畔回荡
那条江的轻舟飘逸
载不动离愁别恨
历史的回声似列车轰鸣
暴风骤雨般驰骋我们的心上
●端午
端午
这位颇具古典气质的姑娘
菖蒲和艾蒿
是她嘴角最显眼的美人痣
此起彼伏的蛙鸣声
是她裙衣上悬挂的铃铛
一声声
把池塘荷叶鼓躁得又大又圆
两只热恋的蜻蜓
是麦田上张扬的主角
一吻私定终身
窃听麦穗鼓胀的心事
芒种深藏内心的知心话
被毫不矜持的布谷鸟
一一道破

●端 午
文/陆建军
天问在寒水翩翩起舞
听了一夜诗赋
洞悉不了
蛰伏在黎明第一缕光线里的
是屈子哪一个等级的绝望
执着于渺小的质朴
艰难地把世故扛在肩上
怀王昏聩的疆土很遥远
汨罗江、府河也很遥远
只能把一粒粽子祭进嫩江
地域无关紧要
重量无关紧要
悲伤无关紧要
不想拨开粽叶里面的旧事
把二十年流放节省下来
希望能忘掉那个社稷的旧伤
每年的端午
艾蒿还是轻轻揭开了那一页疤痕

●诗意端午
文/高林
解开彩色的丝线
将五月慢慢剥开
艾草和粽子散发出
阵阵的清香
弥漫着诗意的端阳
激情涌载着龙舟
银浪拍打着河岸
锣鼓喧天 百浆翻飞 欢声雷动
悠悠流淌的汨罗江
总在端午节 咆哮沸腾
生活是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
流不尽人间的爱恨情仇
祖先在屈子的诗句里
一次次站了起来
瑰丽无比的楚辞
传诵了两千年
所有龙的传人
都会铭记
每年五月初五
是诗意弥漫的节日
●端午
文/艾德超
端午节游子情
每逢端午节
都会泛起思乡的情怀
也许是家乡的山山水水更有端午节的气氛
于是我在离故乡千里之外
信笔在手机屏幕上写下
每逢端午尤思乡
记忆乡下人倍忙
艾蒿鲜花雄黄酒
粽子鸭蛋也飘香
是谁把故乡的端午节提起
让我在他乡念叨着粽子的味道
雄黄酒在飘香
让我思乡的情绪从心底漫到脸膛
艾草发出的馨香
如烟的往事
一串串在我耳边倾诉
让我从心底泛起独自畅想
母亲突然来电话
端午节回家吗?
我说不回
母亲在那头轻轻地嗯了一声
良久没说话
我真恨自已嘴太快
使母亲思儿之心彻底凉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乡的粽子
他乡的泪滴
故乡啊母亲啊
我这浪迹天涯的儿子
何时才能滿载他乡的愁绪与财富
搭上那回家的航班????
●端午感怀
文/喻菊花
每当栀子花开
粽子登场
艾叶飘香
悄悄地走来了端阳
儿时不知
此节何意
听老人描述
一个久远的故事
爱国诗人和一条江
慢慢的小懂
以后的端午节
总有一种绵绵的忧伤
思绪从心海
飘向汩罗江
甚至也飘向了天堂
但愿诗人安好
常常俯望
饱赏人间的
大美风光

●端午节遐想
文/郑继梅
一只蝴蝶
栖在她的忧伤里
轻轻地颤动飞不起来
一颗颗晶莹被压扁了
又滴成了圆
岁月的风无情
却没带走人间的善良
那五千年的正义
屹立在河畔生着光
隽永了亿万年
泪眼朦胧里
有醉过也有酒浓粽香
那时的社会你无法选择
你那纵身的一跃
成了世世代代的敬仰
●寻找那块石头
文/叶逢春
每年这一天
必须挑选精壮劳力
必须腰绑红绸
必须擂鼓,必须呐喊
祖国的大江大河
场面壮观,热闹非凡
这并不是场龙舟赛
是一场“抢救”运动
抢救两千多年前落水的石头
是一场永恒的寻找
寻找一颗圣洁的魂灵

●端午节思
文/王翎
1 粽子
裹着祝福
包着希望
咽下的
却是
一抹忧愁
2 黄酒
月光下
微醺
踉跄的脚步
追随着诗人的
情怀
你那满腔的
抱负
唯有羽化成
串串诗行
3 龙舟
激烈的呐喊声
响彻汩罗江
那离弦的速度
赶不上
屈子的一跃
水的那边
不知是否
有你想要
追寻的梦想
4 艾叶
采一把
编成自己
喜欢的模样
当艾香溢满鼻尖
祈愿着
国人安康
岁月静好

●端午怀想
文/烟雨凡尘(湖北)
在五月的枝端
折枚艾叶,挥动
就有竞跃的龙舟
在棕香深处
随千年离骚,舞歌而来
五彩的丝线
演绎不出天问的节奏
亘古的遗风
却读出了新词的味道
青枝绿叶熬制岁月沉香
熏醉一季缠绵的记忆
恍惚中,月的沉钩
打捞斑驳的名字,醒来
风干,用青草拭净
深埋忠骨,唯留思念
去品嚼一粒糯
以及几颗胭脂桃
缝在囊里的心愿
就被又一轮浓情
彻底沦陷
●送端阳
文/王小玲
村口来了小哥哥
挑来压弯扁担的箩筐
一头是红红的大桃子
一头是堆成小山山的白糖包子
清香的桃子撩动一村子人的嗅觉
白糖溢出的馒头激起人们的味蕾
更是那馒头上点下的红记号
让人忍不住地咽口水
大人小孩见人有份
各家各户分发喜悦
只有隔壁小姐姐害羞了
偷偷看着憨笑忙碌的小哥哥
明年
就成他的新娘啦
●他乡遇端午
文/张成林
吃着粽子
嚼着一个咽不下的名子
五月初五
是忌日 还是节日
我问天 天问我
天无言 我无语
只见一个酒鬼 手提酒瓶
踩着骚歌的韵脚
夕阳下 摇摇晃晃
说要到汨罗江畔 转转
看有没有女人跳江
说要英雄救美
顺便捞几滴屈子的泪点
投朋友圈漾漾……

●端午
文/马虹
艾草在汨罗江游弋
粽香一路串起
如烟的往事
传唱着《离骚》
阳光一如当年热烈
热血也如当年沸腾
托起精忠报国的英魂
献给五月的端午

●端午节
文/邓明霞
桃子羞红了脸
在枝头跳跃
李子由青变红
家乡渐渐成熟的果
带着亲人们的期盼
走进记忆里的相思
那些桃树和李子树
是小时候的杰作
为了在家乡
找到幸福的甜蜜
我们种下了果实
我们种下了希望
在端午诞生的季节
飘来浓浓的思念
想念成熟带给的喜悦
想念收获带来的快乐
想念品悦带来的幸福
怀念曾经对我的孕育
感恩曾经对我的养育
包裹曾经对我的培育
一枚粽叶飘香的情
在相思的八月开花结果
在思念的季节守望未来

殇
文/小木
1
"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
2.
五月五,汨罗江
一个纵身,弯成了
《天问》
3
石头赴死
让水有了生的
重量
4
《怀沙》过后
楚水干涸了,鱼龙虾蟹
在一条龙船上
泅渡
5
粽子丢下去
黄酒倒下去
水兽们识趣地
游走了
一河的咆哮
捞起湿淋淋的《离骚》
6
插艾草
挂菖蒲
要插的地方越来越多
大地上的艾草
快割光了
诗词园
●寄语端午
文/蔡国文
艾蒿菖蒲雄黄
离骚天问国殇
亡国悲愤流离
端午汩罗投江
龙舟粽子祭奠
高风亮节颂扬

●端午节祭屈原
文/丁大伟(湖北安陆)
电闪雷鸣风雨狂,龙舟竞渡悼贤良。
一生未泯忠贞胆,九死难萌悔恨肠。
放逐不忘家与国,行吟常念庙和堂。
离骚俪曲千秋颂,屈子精神万代扬。
●端午怀屈原
文/丁大伟(湖北安陆)
(一)
龙舟竞渡粽香情,艾叶雄风岸柳盈。
黄酒千年和泪煮,诗骚万载祭英名。
(二)
时临端午悼贤英,问往询来不了情。
为仰行吟忠节义,江波啸浪慰曲平。
●端午景象
文/喻菊花
榴花似火端午到,
艾草除邪悬挂高。
粽叶香飘三百里,
平安四季寄今朝。

●话端午
文/肖永朝
端午到
艾香飘
粽情溢满万里遥
汩罗江
忠魂笑
中华昌盛他亦骄
祭英灵
泪水抛
龙船赛起逐浪高
楚辞祖
后世敬
屈原傲骨永记牢
●屈原颂
文/艾德超
汨罗端午龙舟度,
万众恸平终。
高阳后裔,修能弃秽,求索崑宫。
离騷谏王,万言屡挫,九死无从。
独清恨浊,生当人杰,作鬼为雄。

●七绝•乡村迎端午(新韵)
文/刘仕勇(湖北安陆)
端午乡村多变幻,粮油鲜果喜丰收。
金黄遍野农机响,一夜神奇变绿洲。
●卜算子•端午悼屈原(新韵)
文/刘仕勇(湖北安陆)
端午忆屈原,《天问》丶《离骚》妙。开创楚辞新体诗,一代宗师巧。
强烈爱国心,痛恨奸贼讨。
唤醒民情勇献身,世代人追悼。
●五律•端阳佳节颂(新韵)
文/刘仕勇(湖北安陆)
佳节端午到,庆典遍城乡。
锣鼓龙舟闹,荷包糯粽尝。
灭瘟消疫病,烧艾拌硫磺。
屈子精神颂,爱国传统扬。
●七绝•千古屈原
文
/张健安
傲骨三分匡浊世,心香一瓣祭清名。
汨罗魂魄端阳泪,化作人间家国情。
●七律•端午怀屈子
文/张健安
行吟阁畔祭先生,远眺汨罗抛粽情。
铁骨铮铮匡浊世,丹心耿耿播清名。
魂招天问缦缨执,郢荡离骚忧愤鸣。
舟鼓楚辞香草美,千秋橘颂慰忠贞。

●七律-悼屈原
文/非洲日落
千帆竞渡汨罗长,天问无解社稷狂。
屈子放逐忧国去,大夫强志破城亡。
求索岂惧途修远,美政奈何佞失良。
节义不得荆楚起,悲回风渐落九章。
附注:“强志”“美政”均指屈原当时推行的内政外交政策。
“悲回风”指《九章-悲回风》。

●端午
文/碧山云水间
一炷心香到汨罗,
忍看斑竹泪婆娑。
龙宫今日莫兴浪,
天问离骚又九歌。

●端午
文/杨凌霞
一
离骚铺案览遗篇,
节至端阳念古贤。
煮蛋挂蒿延祖尚,
赛舟包粽祭诗仙。
二
全球战疫经风雨,
庶众踏青亲自然。
屈子英灵如有感,
神游盛世可魂安。
三
端阳节里和诗忙,
诗韵长随粽味香。
楚地清风悲屈子,
龙舟载梦焕霞光。

相约来吧
让心灵在这里行走🏃🏃🏃
下期诗题:看图写诗(如下图)

推出时间:6月25日
收稿微信:18971965918
格式及要求:
1 诗题+作者+正文+简介
2 诗题无须使用书名号或其它符号
3 诗行之间无须间距
4 禁涉及政治,色情,负能量的
5 请彻底消灭错别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