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杯“幸福人生路 医保伴我行”征文011
小河与药锅
李勤锋
家中门前的小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小时候是不知道的,只记得一到夏天,雨水到来的时候,久病躺在床上的母亲,就会吃力抬起头,告诉我一件事,不能到河里去玩耍,说不定什么地方下大雨,河里会突然发大水,把人冲了去。这些话在小时候是很吓唬人的,反正我是很少下河的一个。
整个村子都在河的北岸,南岸只是散落着几家。每天的一日三餐时节,人们就会从河里洗了菜,或捎带着洗完的衣服,拾台阶而上,走回家,到厨房里,整好锅灶,点上柴火,炊烟就会从各家饭屋袅袅升起。
农村所说的饭屋,不是现在城里人一日三餐的餐厅连厨房,是单独做饭的房子。我们家的饭屋,跨过住房走到院子的东部,靠北墙而砌成,里面一个带风箱的大锅灶,一个三条腿的行灶,再就是放到墙边的一个小行灶。
这间小饭屋,从我记事起,就一直供应着全家的餐食。所不同的是那个小行灶,它生火的时间,大多不是用来炒菜,是另一番风味。从小行灶的锅中冒出“嘟嘟嘟”的水泡,那味道是逐渐闻习惯了的、至今都难以忘掉的煎中药的味道。
这是母亲常用的小行灶上的中药锅。那时候农村人治病,不管多大的病,重了就是吃中药,而开中药方子的人,也不是医院的医生,是三里五村里就能有的一个大夫。用现在眼光看,他们没有什么执照,也没有什么资格证,怀里揣着几根一截盘着螺纹状细钢丝,一截是白色的针状的银针,有的带支钢笔,有的连支钢笔也没有。走到谁家或被谁家请了去,小病先是用针灸在穴位上炙几针,然后盖上很轻的布,醒大约半小时再起针(把针灸针拨出来俗称起针),估计一般的病也就八九不离十的看好了,稍重点的病就要开汤药了,那方子是主家随便找张纸,如果大夫没有就要去自己找来钢笔,大夫在纸上写出方子,主家自己去拿药。
可别瞧不起这些乡间大夫,他们往往是农人们的依靠,虽然没有医生的名份,却会被大家与教书的人放在同等尊重的位置上,被尊称为“先生”,请他们来看病,叫搬先生,搬字比请字要多出几份尊重。
早先的农村,农民是长不起病的,有了病也去不了大医院,好点的能搬来先生诊治,差的就只能自己受着,或请来有点懂玄道的人烧几张纸,请几柱香,安慰一下自己。身体的好坏能决定一家人的命运,农村人找对象第一条件不是什么金钱、地位、长相,而是身体是否健康、壮硕,如果嫁了个病秧子,或找了个药罐子,那可就麻烦了。
母亲的身体自我记事起,就知道不太好,据她本人讲,她身体原来很好,刚嫁来时什么农活都能干。大约生我的时候,得了月子病,就一直没有治好,先是腰腿痛,后演变为全身疼痛。为此,母亲从没有埋怨过我,却埋怨了父亲一辈子。
而据我长年的观察,母亲的病是两方面的,除了生我时落下的腰腿疼病,还有在那个艰难的岁月中,她那近乎抑郁的心情而成的心病,这事说来就话长了。
母亲说,嫁给父亲时,带来好大一笔嫁妆,父亲没给她看好守好,她为此而心疼。她怎么能不心疼呢?母亲大约在三岁那年,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六岁时没了父亲,与大自己三岁的姐姐相依为命,哥哥早年参加了抗日队伍,抗战胜利后,带着一个班的警卫人员回过家,要带已十五岁的我的母亲去部队上学,被已出嫁的姐姐拦了下来。姐姐拦下的理由只有一个,怕妹妹在外面吃亏,怕见不到妹妹。此次相见,成了兄妹的永别,母亲再也没见到哥哥。后来落实了烈士政策,是母亲出嫁后多少年的事了。母亲出嫁时,变卖了所有家产,姐姐一点没要,全都给母亲做了嫁妆。这些家产没了,母亲不但心疼,而且觉得欠下了姐姐一笔大账。母亲也的确是用一生的诚心来对待姐姐,来还这笔账,姐姐是她心中的天。胆小势弱的母亲,曾经为了给在城里挨饿的姐姐一家,偷送一点自己家分到的养地瓜秧苗后、残留的半块地瓜的口粮,被乡公所捉了去,为了保那几块半剩的地瓜,大闹乡公所。对这笔欠账,母亲自然要转嫁到父亲头上,毕竟嫁妆进了夫家。
父亲对这点也是认可的。
在我很小时时候,记得有一天晚上,母亲又开始没完没了地埋怨父亲,父亲气不过,顺手拿过墙上挂着的算盘,用手“啪”的一甩,把算盘的上、下两排珠子分好,算起账来。大约是母亲嫁过来多少年,一共多少天,一天吃多少粮食,合计吃了多少粮食;娘的嫁妆八担三斗,折合成市斤一共是多少,两者相抵减,算的结果是他不欠母亲的,母亲欠他的。这种被逼无耐的家庭算法,自然得不到母亲的认可,母亲还是按自己的账算,总起来就是父亲欠了她八担三斗小麦,在母亲心里是一个没法解开的症结。
在我五、六岁时,母亲除原来的腰腿痛病外,又得了一次腿部疾病。父亲用独轮小车,推着不能走动的母亲到附近的医院看过,因手术用钱太多,选择了保守治疗。接下来,母亲的腰腿痛病就更重了,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父亲除每天参加劳动挣工分,养活一家六口人,每年都要欠村里的钱,日常的开支,是家养的几只鸡下蛋换回的钱;最大的来源是圈养的猪,卖掉后换回的钱。猪粪折算成的工分,去抵扣欠集体的钱,不够的就欠着集体,我们家是多少年的欠款户。母亲看病的钱,除上述两项结余外,就是母亲烧饭时分拣出的木炭。
母亲每年要晒出两大萝筐,父亲向集体请了假,半夜起来,挑着两大萝筐木炭,走近20公里的路程,卖掉换回几元钱。过日子结余下的钱,就都抓了草药,给母亲治病了,父亲几乎自己什么都没落下。在我的记忆里,他只有一次用卖木炭换的钱,去供销社花五角钱买回来一块苦丁茶砖,作为茶饮。那也是我第一次跟着父亲喝茶,被苦得到现在我也不喜欢饮茶,还记得,父亲美滋滋地夸那茶能败火呢!
农村分了地后,母亲从父亲欠她的嫁妆账中慢慢走出来,把注意力用在了自家的承包地和果林荒地上。父亲除种足一家人的口粮外,还种上母亲爱吃的西瓜、甜瓜和水果。父亲胃癌切除手术在我和弟弟这里恢复身体的几年里,母亲显示出了她对土地的眷恋和搭理土地荒山的能力。
她把自己的土地荒山又承包了出去,收够养活自己的粮食,自己在荒山下变卖点小土产,换几个零花钱,后来,干脆又把荒山下临公路的一块地方包出去,其余的荒山界别,她看得严严实实,任何人不得侵占。每次得点闲空回去看她,母亲都兴高采烈地讲述她的治理方略,啥时候都忘不了最后嘱咐一句:以后要看住咱的地方。那几年父亲有主角转成了配角,母亲由配角转成了家里的主角。最明显的是母亲满头的白发,竟神奇般的变成了青色和花白,自己惦念的姐姐家的外甥、外甥女们,时常拿各种好吃的去看望她,也使她放下了对自己姐姐一家人吃喝的担忧。
我们感到母亲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了,很少听到她再念叨父亲的欠账,也没再见到她,坐在小行灶上,痛苦的煎中草药。
年事已高的母亲,除零星的住几次院外,就是守在邻河的屋里,听着流水,看护自己门前河沿边种的树慢慢长大。她对这一排树,可是动了感情的,从齐着河墙的小树,一直看到这一排杨树,长成参天大树。有一年,村里有人让各家都把河中的树伐掉,急得母亲让妹妹给我打来电话,讨说法。母亲说树也是生灵,长这么大了,又没找谁惹谁,夏天大家伙还能在树下歇凉聊天,杀了它,我心疼啊!我一打听,不是什么规划整治,是土政策,就把这排树留了下来。多少年后,母亲走了,这排树成了我对母亲的念想,它们静静的陪着小河,陪伴树下聊天歇脚的乡亲。
母亲八十岁以后,就很少外出去医院看病了,我们告诉她,现在她也有医保了,不用担心看病的钱了,再看病也能报销了,母亲对自己的病显得可有可无了,很淡然的告诉我们:“你们在外面好好给公家做事,这些年要不是分了地,有吃有喝,看病公家还给我拿钱,我早死了”。
母亲八十六岁那年,中秋后的中午,在这条小河边静静地走了,也带走了那个“嘟嘟嘟”冒着水泡儿的药锅。

李勤锋 男 58岁,大学学历 高级政工师。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城市经济研究会 理事
中国西部职业教育 顾问
山东省商会 常务理事
山东省商经学会 常委理事
山东省纺织服装协会副会长
济南市纺织协会 首席专家
济南市技师学院 客座教授
今朝杯“幸福人生路 医保伴我行”
征文活动启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幸福医保,守护一生”是济南市医保系统统一打造的服务品牌。商河县医疗保障局自2019年3月建局以来,秉承“全市争领先、全省创一流”的工作思路,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保服务。
如果您是一位曾经的病患者、家属,或者作为普通的参保人,是否想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发生在身边的感人医保故事诉诸笔端?
您对当下的医保惠民政策、医保经办服务、医保基金监督管理是否有话要说?
如果您是一位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而保持身心健康(比如,您或家人、朋友有在商河县孟子书院参观学习的经历,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所感悟),您是否愿意把您的健康心得分享于大家?结合全市医保系统“献礼百年,医保铁军故事”等主题活动,自即日起,商河县医疗保障局联合山东省散文学会商河创作中心、济南周三读书会商河分会等社会组织,向济南市内外文学爱好者发起征文邀请,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欢迎不吝赐稿。
主 办: 商河县医疗保障局
承 办:山东省散文学会商河创作中心、济南周三读书会商河分会、山东秋澄印象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协 办:济南今朝酒业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征文要求:围绕“幸福人生路 医保伴我行”活动主题,散文、诗歌、小故事、小视频均可。散文、小故事不少于8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小视频不短于60秒(附简要文字说明)。所有参赛者均要求文后附5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电子版生活照片及联系地址和电话。
征文时间:即日起至6月30日
投稿邮箱:shwynj431@163.com
投稿时邮件主题请注明:医保征文征文。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将开设今朝杯“幸福人生路 医保伴我行”征文专题,所投稿件初选符合条件者将在专题中刊发。活动结束后,将组织专业人员在所有刊发作品中择优评奖。分别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 颁发奖品与证书。 部分获奖作品将选入《商河文艺年鉴2020》及商河县医疗保障局微信公众号、秋澄印象文化传媒公众号、济南今朝酒业白酒文化馆公众号等相关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展示。
2021年4月28日





商河县医疗保障局





隶属于秋澄印象文化传媒的孟子书院




济南今朝酒业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