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亩产突破800公斤的育种人
访小麦良种培育者共产党员郭进考
戴忠金

(左戴忠金与右郭进考先生)
2021年6月11日上午,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省种子总站、河北农业大学和河北工程大学的七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河北省魏县前大磨乡公议会村爱耕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节水、高产小麦品种“马兰1号”示范田3.5945亩进行了实打实收核算,收获籽粒总鲜重为3364.0公斤,用谷物水分测量仪现场测定将粒含水量25.35%,扣除0.2%的杂质,按标准含水量13%折算,最终结果亩产801.42公斤,这是河北省小麦亩产首次突破800公斤大关,这个消息的传来激动的我一夜没合眼。

(戴忠金与郭进老先生在实验基地)
在2020年春节前夕,我的好朋友著名记者李东顺同志带我来到了三亚南繁实验基地有幸再次拜访到了小麦良种培育人郭进考先生。据了解,郭进考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小麦专家组顾问、河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获准“毕业”的新品种,是他率领技术团队经过12年南繁北育,并通过“省考”审定的节水小麦“马兰1号”。
郭进考同志先后主持育成省级以上审定小麦新品种16个,获得32项(次)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郭进考曾受到温家宝总理的接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先后育成省级以上审定小麦新品种22个,其中8个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取得科技成果奖41项(次)。他育成的“冀麦26”、“冀麦38”、“石4185”等小麦品种在不同时期为粮食增产起到了推动作用;育成的“石家庄8号”、“石麦15”等系列小麦节水抗旱高产新品种,在大灾之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05-2010年累计推10592万亩,增产小麦27.26亿公斤,节水43.34亿立方米。他所研制的小麦新品种推广到全国7省区,累计推广面积2.8亿亩,增产小麦105亿公斤,节水120多亿方,创经济效益200多亿元。近几年他和有关县合作先后创建了小麦高产节水样板示范田306块,其中24块通过了专家验收,实打实收除这次外已有6次刷新河北省单产最高纪录。

(郭进考先生讲繁育小麦经验)
走访时,郭进考老师就小麦育种给我说了很多有趣的事。我虽然是外行一点不懂,但关注三农一直是我不变的情结,于是,我请郭老师用最通俗最简单地话给我介绍点有关育种的知识。我们蹲在“马兰1号”麦田的空档里,他指着高矮不齐,粗细不均的麦穗跟我说:这棵高的经不起风吹雨打,易倒伏,不合格;这棵粗的它汲水汲肥多,虽然粒大但穗头少,而我要选拔的是既节水又节肥又高产的品种所以它也不能用。刘老师话锋一转说,象这些矮小瘦弱的又为什么没有拨掉呢,我这是让它们作陪衬的。他仔细一行行的找也没有找到一棵符合他要求的,他说选种就像选拔人才,选领导一样,一定要把那个有德有才的人选出来,这样他才能领袖一片。而这样的筛选,一亩地一季能选出一两棵就是幸运了,万里挑一,有时连一棵都选不出来。

(郭进考先生讲精选小麦优良品种)
郭进考同志今年已是70高龄,从事育种工作已有50个春秋。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几乎是天刚亮就要到麦地里巡视、培育、选秀,废寝忘食,忘却疲倦,而到太阳下山时还要到田里转一圈,有时甚至一整天坐在田头观察麦子的生长状况,他每次都要带上笔记本作记录,退休前工作是这样,退休后这十年的工作热情和劲头也是这样。他说,我如果两天看不到麦子,心里就象缺了什么似的一点不踏实。
不知不觉已是中午12点多钟了,郭进考一班人虽然戴着小草帽早已是满头大汗,衬衫也湿了一半,我乘着他们那1万元不值的轿车,走到路边的一个小饭店停下来,他说我请你们在这吃饭吧,小饭店外面一棵大树下有个桌子,他说我们就坐这吧。他掏出一包大约20块钱的香烟抽出一支,拿着打火机打了几遍也没有打着,我跑到服务员跟前拿了几个递给他。我说一个装在口袋里一个放在包里,还有几个放在车上备用。
我们点了几个菜边吃边聊,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上主食的时候我问服务员有咸菜吗?服务员说有袋装的,我去看看这才找到了买单的机会。这一天是我一生以来收获最大的一天,从实践到理论,特别是在吃饭时郭老师的讲话,他把哲学,恋爱婚姻家庭和培养选拨领导干部等等都融入到了小麦育种中去。这些对我的启发非常大。
我们国家的主粮是水稻和小麦,袁隆平解决了水稻问题,郭进考解决了小麦问题而郭进考解决了抗汗、节水、节肥等的问题,我在想他们为了我们国家14亿人民的温饱问题,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不摆谱没有派,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良种繁育事业,每当我端起碗都会想到他们,他们默默奉献精神是那样的崇高和伟大,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呢?再想想我们平时所做的一点工作,相比之下能算的了什么呢?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