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 裸局(13)
作者 彭太光
04--内外有别
上次他试着向市公司纪检部门反映后,葛总在一次小的会议上就对罗洪天提出了尖锐批评。
说罗洪天不要自以为是,把自己看得很高,把公司领导都不当一回事,老是纠缠一些不该他去管的事,到时别说公司把他人大帽子拿了,劳模也别想当了,要把他安排到县下面的乡邮政营业所去搞乡邮。
把罗洪天树为全国邮政系统的劳动模范,开始的时候,崔总并没有这个想法。关健的是,市委刘书记有这样一个意思要捧他。
罗洪天已经在九龙山乡做出了影响,在市邮政公司都没有对罗洪天进行重点宣传的时候,是市委宣传部首先做起了文章,是市里面推出了全市向罗洪天学习的热潮。
在这样一种形态下,市邮政公司就不可能不有所行动了,崔总经理就派出了办公室的同志到九龙山乡邮政营业所对罗洪天进行了实地采访。
采访是有收获的。
市委宣传部和记者采写的稿子跟我们邮政笔杆子写的东西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因写的角度不一样,所展示的事件就不同。
市邮政公司办公室将写好的稿件发出后,中国邮政报、浙京省邮政报、浙京省报就都把罗洪天的事迹发了,中国邮政报还邀请中央电视台派来了记者到江南市罗洪天所在的邮政营业所进行了采访。
这次采访是带了摄像机的,省邮政报社也派出了总编陪同。
这次采访非常成功,所拍摄的内容很真,没有半点做作,没有事先打招呼安排,很自然。加上记者配上的优美文字,这段视频效果就比报上的文章在宣传上好了不知多少倍。
很快,中央电视台在黄金强档播出了《最美乡村邮递员》这一节目。
罗洪天就是这样,在报纸、电视等多方位报道宣传下,才真正成为了中国邮政的名人。
成了名人,劳模、代表等光环就自然而然落在你的头上来了。
什么省市邮政劳动模范,省市人大代表的荣誉就非你莫属了,大会小会就要你作报告了。
罗洪天在江南市邮政出了名,对市邮政公司来说并非坏事。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这个市邮政公司的老总同样出了名,起码是江南市邮政公司培养出了这样一位劳动模范。
罗洪天在作报告的时候,第一句话说的就是“我的成绩的取得,是市邮政公司领导培养的结果。”凭这么一句话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在罗洪天之前,江南市邮政公司多任一把手都曾有过树劳模学劳模的想法和做法。
但是这么多任一把手都没有能真正树立起在邮政系统有影响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劳动模范,更别说在市里面有影响的人物了。
罗洪天成了市劳动模范后,再放在九龙山乡邮政营业所就很难再有所发展了。
市邮政公司不借这东风把他从山里面调出来,上面的领导都会说江南市邮政公司的人真的是不会办事了,况且市里面已有这个意思。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崔总就跟人事上说,把罗洪天调入到市公司报刊邮件投递班来。
崔总想的是,把罗洪天调入市公司,要么他继续红,继续旺,继续往更高的荣誉上靠。要么,这个劳模就当到头了。
人事上按照崔总的意见很快就办好了罗洪天的调动。把罗洪天就安排在市公司报刊邮件投递班。
市公司投递班按照领导的意思,把罗洪天安排跑上了市委市政府的邮路。
市委市政府的邮路,是一条老太难邮路。这么多年了,没有能很好解决这个难题。不是市邮政公司不想解决,其实邮政领导是想了很多办法的,但这些办法不奏效。
原来也是安排正式职工跑这条邮路,且都是调选比较负责的先进工作者来这条邮路工作。
可明明原来是先进工作者的,到了这条邮路工作后,先进就变为后进了。投诉的信件、电话就会多起来。
邮递员只要用户投诉多,就说明你的工作没做好,你的工作没有得到用户的肯定,你就难以被评上先进了。
是罗洪天跑上这条邮路后,才改变了这种状况,才真正培养出了一个全国有影响的劳动模范。
可万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后来被评上了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的罗洪天给了后来接了崔总应当说是涂总涂国宝位子的葛云丙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谁在江南市邮政公司当一把手,罗洪天并不关心。
一个市公司的老总,总是走马灯样换,没有呆上几年就会走人。
可是葛云丙到江南市后,罗洪天不知怎的就跟葛总不和。
特别是葛总所做的一些事让他这有正义感的人站在了葛总的对立面,这是后话。
罗洪天当上了劳模,他不仅在邮政有影响,在社会上也影响蛮大。
一个有影响的人,自然找他办事的人就多,罗洪天本就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谁有困难找上他,他只要能办得到,就都会想方设法地去帮你办。
社会上那些有理没去诉有冤没去申的人和事,罗洪天还真的帮了那些人的忙。
罗洪天是全国人大代表,他帮这样一些弱势群体,所到的部门没有不给他罗洪天面子的。何况,这样一些事本就是要解决的,只是人家没有权没有钱被潜规则了。
罗洪天帮人家办了好事,那些得到解决了问题的老百姓,就时不时送锦旗到市邮政公司来,有的搞不清的还把送给罗洪天的锦旗都送到市委市政府去了。
社会上有些不平事是可以理解的,有些事也是可以原谅的。
可在市邮政公司这样一个企业,也同样有不平的事,有职工跟领导之间化解不了的矛盾。职工在领导这里没能得到解决,就企求能通过罗洪天这位全国人大代表来帮助解决。
有一位姓廖的老邮电职工,在邮电局做机线员的时候,在架设电话电缆时触电,右手从手掌处切除,成了伤残职工。
邮电分家的时候,因他已经是一名门卫,就谁都没有考虑要把他分在电信去,而是阴错阳差地把一个原来是从事电信工作的同志分在了邮政。
作为一个伤残职工,他认为他分在那里都没有什么,他又不能从事更具体的工作,做门卫就已经是照顾他了。
分到邮政后,他才知道,他这个伤残职工是没有什么伤残证明的。就是说,是没有伤残证。没有伤残证,是享受不到伤残待遇的。
邮政从邮电里面划分出来,对邮政企业来说,是非常艰苦的。
邮政没有象电信样有固定收入来源。
电信是所有单位都下班了,所有的人都在休息了,可电话照样在打,只要有人使用电话,电信就不愁没有收入。
而邮政不同,人们下了班,邮政的人可能都还在忙,可并不能得到收入。
邮政做任何业务都要从头开始,这就是邮政业务和电信业务的不同。
在邮电分家的时候若没有分好的话,这个邮政当家的就很难当,江南市邮政就是这样。
不良资产划拨了很多,退休干部职工就划分了百分之七十七,银行要还的贷款就有两千万要邮政承担。
这样的一个企业,其负担是很重的。所以,在开支方面财务上就把关很紧。
原来邮电在一起的时候,职工要报的医药费是能很轻易给报账的。
就是有些职工钻企业管理的空子,报一些不该报的医药费发票,财务上也不是卡得很紧。
可现在不同了,财务上对任何开支都管得很严了。
老廖去报医药费,以为还会跟原来样,审都不审就都给报了。
这次不仅很多发票不能报销,原来门诊的按住院报,现在是行不通了。原来所有他的医药费是按百分之百报销的,因他没有伤残证,只能跟职工一样按标准报销。
老廖这下眼傻了。这是怎么了,这世道变了,邮政不是共产党领导了?
我明明是一个伤残职工,怎么就不能按伤残职工报销医药费?
这只右手报废了,这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呀,怎么就没有办伤残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