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 裸局 (11)
作者 彭太光
罗洪天在江南市成了名人,江南市邮政公司按照市委的要求,为了把罗洪天推上全国劳模,把罗洪天调入了市邮政公司,继续干他的投递员工作,并让他跑上了市里面最难跑的邮路,市委、市政府所属单位包括家属区的报刊邮件投递和服务工作。
罗洪天不知道这是市邮政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邮递员换了一个又一个,就是没有一个让市里面满意的,投诉邮递员的信件从来没有停止过。
市委书记对罗洪天好,罗洪天又干出了成绩,把罗洪天调来跑这最难跑的邮路,一是考验他罗洪天,二是真的想让他干出点名堂来。
邮政在地方还是少不了政府支持的,真要捧出个全国性的邮政劳模,不仅地方政府高兴,邮政上级也会很高兴的。说不定,自己还有被往上提拔的可能呢。自己以前所花的心事,还就真的不会白费呢。
这是人力资源部的同志在安排罗洪天时,崔总经理所想的一些事。
崔总其实已经从其他途径了解到,罗洪天其实是一个不好相处的人,是一个喜欢找事生非的人。
所以刚来的时候,没有把罗洪天放在市里面,也是基于这些原因。
现在罗洪天做红了,做出影响来了,市委都在重视,你一个市邮政公司就不得不重视了。
这一重视,要么他罗洪天继续跑红,要么就此打止。
想要在市委市政府这样一个圈子里服务得到满意的,自解放起就不曾有过。罗洪天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难啃下这块硬骨头。
但崔总也没有料到,他不久就调省邮政公司工作去了。并没有看到罗洪天是怎样干出影响来的,而且还当上了全国劳模。
罗洪天就是罗洪天,他不仅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而且啃得有滋有味,啃出了一个让全市人民学习的邮政邮递员。
罗洪天就是罗洪天,他接过这个邮路后,他很快就搞清楚了原来的邮递员为何会不受欢迎,为何老是被投诉。
原来凡是上面到江南市后所少的报刊,市邮政分拣这里就都少市委市政府的。这样,市委市政府就会有些部门看不到当天的报纸,当月的杂志。
邮递员就是再敬业,再尽责,也是得不到好评的,得到的自然是批评和投诉。
罗洪天还发现,市委市政府搞收发报刊邮件的都是已经退下来的那些老勤杂工,这些人做事是有私心的。
罗洪天多次观察到,这些收发员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带上一大捆报纸回家。
这些报纸怎么会有多呢?!不可能会有多,而只能是少。
这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收发员挪用报纸了。
这收发员所挪用的报纸,没有收到报纸的领导就都把责任推给邮递员了,邮递员成了冤大头都还真的以为是自己工作不到家。
要改变这一局面不是很难,凡是市委市政府的报刊,罗洪天他就自己分。
市报是来得早的,清晨三点就到了。其他省报中央报有一趟火车也是四点左右到,市邮政报刊分拣员一般是四点钟来上班分发报刊。
要使自己的段上不少报纸,罗洪天就天天自己凌晨三点就赶赴到市公司的报刊分发室,在江南报到了后,他就帮着分发员把江南报给分好了。
罗洪天做事是很认真的,经他分的报纸很少出错。到其他省报中央报这趟火车来的时候,分发报纸的邮政员工也就都到了工作现场。
见罗洪天已经帮他们分好了市报,心里都很感激。
在分省报、中央级报纸时,就是真的上面少发了,就都不敢少罗洪天段的。
一是他就在现场复点报纸。二是他帮他们分了市报,减轻了他们工作强度,心里还在感激着呢。
这样一来,罗洪天段上要送的报纸就不会少,至少在罗洪天手里不会少。
罗洪天把省级报、中央级报、市报按市委市政府各单位订的数逐一分好,把自己段当天要送的邮件分好,他就在六点不到的时候骑着自行车、载着满满的报刊邮件出发了。
这个时候的市委市政府的收发员是还没有来上班的,就是市委市政府也只有警卫在值勤。
罗洪天这么早就送邮件报刊来了,值班的警卫很是感动,说罗师傅,您这么早呀!
罗洪天说,以前市里面一些部门老是说少了报纸,为了能纠正这些问题,我只有自己一家一家办公室送去。不早些来,就怕送不过来。
确实,市委市政府范围这么大,要一个办公室一个办公室送过去,没有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是送不完的。
罗洪天就这样,一个一个办公室送过去,来来回回跑了一趟又一趟。
因办公室都是锁着门的,罗洪天只有把该办公室的报刊邮件放在办公室的门角边口。
快到上午八点上班的时间,罗洪天都还没有全部送完。
罗洪天也是五十好几的年龄了,虽然一直做邮递员工作,特别是在乡里面做了几十年乡邮员,按说是锻炼出来了。
可今天第一次起了个大早,又帮着分了这么多的报纸,现在又在市委市政府院子里来来回回跑了两个多小时,腿都有些酸了,头上、身子上也冒出汗水了。
来得早些的各办公室的人,就都拿到了罗洪天放在办公室门角边的报刊邮件。
难怪,进机关大楼时,收发员并没有要进来的同志拿报刊邮件,还以为今天的报刊邮件还没有到呢。
当罗洪天把最后一个办公室的报刊邮件送完,市邮政公司的办公室接到了市委办打来的电话,说的是罗洪天很负责,市委市政府两办很满意。
这就是说,罗洪天第一天开始将报刊邮件直接送到市委市政府各办公室就得到了市委两办的充分肯定。从那天后,罗洪天就基本上都是这样工作了。
时间久了,很多办公室的领导就都愿意拿一把钥匙给罗洪天,这样,这个办公室的报刊邮件就不会放在门外地面上了。
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办公室都愿意把一把钥匙交给罗洪天。特别是市委书记刘方平交待办公室将他办公室的钥匙也给了一把给罗洪天后,就有许多领导也这样做了。
当然,没有交钥匙的,也是交待办公室,将报刊邮件放他们这里。
时间长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市委市政府机关的各部门就听不到少报刊的声音了。
市委两办的公文交换站见收发员根本就没有事可做,就把收发员岗撤除了,安排到其他岗位上了。
人们看到,罗洪天放在邮包里的钥匙有差不多一斤的重量了。
开始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罗洪天能坚持下去。
天天要凌晨三点前赶到邮政公司分发班,天天在上午八点前要把市委市政府所有办公室的报刊邮件投送完。
罗洪天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江南市两百七十多万人口,真的很难再找出这么一个人。
有省报、中央报记者就对罗洪天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采访,把他的事迹披露在报纸上,中央级期刊上。
罗洪天的事迹一经披露,其他报刊社记者也跟风,就很多家报刊社记者来到了江南市,来到江南市专门采访罗洪天,当然也正好借机游览古城。
这样多角度、全方位、长时间的采访报道、宣传,罗洪天的名字在中国大地上家喻户晓。
一些外国驻中国记者也来赶这份热闹,也从北京来到了江南。
一个人一经宣传,一经号召向这个人学习,这样一个人就是不走运也得走运了。
罗洪天就这样成了省级劳模、中央级劳模,省级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