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前忆父亲
文/任迎春
再有几天就是父亲节了,每当父亲节来临,我的心就隐隐作痛,怀念之情油然而生,泪水不自觉地往下流。
父亲在世时,我的大小事常与父亲商量,他客观地帮我分析,但从不作任何决断,让我自己拿主意。父亲温和、慈祥的话语像一股清澈的泉水,明晰、自然而舒畅。他那清癯而瘦弱的身影,一辈子做好事而默默无闻的品行,已定格成我生命中最完美的风景,父亲就是我心目中的大树,巍峨的高山。
父亲幼时,随我爷爷奶奶上山西逃荒要饭,给人家放牛,帮爷爷给人家种地维持生活,受尽了苦难。后来在本家叔叔们的影响下,回林县老家参加了儿童团,担任儿童团长,在村里站岗放哨,为太行军区七分区送信。因工作积极和上过几天私塾,被组织推荐安排到安阳师范速成班上学,毕业后参加了教育工作,辗转林县临淇、泽下等地四十余年,一直到离休。像一支燃烧的红烛,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
父亲的一生平凡、艰辛而坎坷,但他的胸襟宽广,如海纳百川,他总是埋头苦干,笑对人生,在他的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无法跨越的沟沟坎坎。如在文革初期的“百日集训”中,面对“疯了”一样的同事、学生们,他也只是微微一笑,用沉默来抗争。他说:“沉默是金”。面对人生的不公和不平,父亲心平如镜,不管遭遇多大的挫折和困惑,都能始终保持豁达的人生态度。在教育子女上更是将自己深厚的素养和乐观的精神传递给我们。
父亲是低微的,又是伟大的。父亲一生虽然清苦,但却有充分的自由实现自己诚实的意志,受到四乡众人的尊重。他一辈子扎根山区,教书育人,与人为善,与世无争。淡淡然然做事,堂堂正正作人。他教过的学生无以数计,可谓是桃李满天。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学生。工农兵学商,有成就者不乏其人。每逢过年过节,常有人看望,平时行走在路上也经常有人打招呼:“任老师,你去哪里?我是你的学生!”父亲常以此感到自豪和骄傲。就在去年,在新乡有一天我接了一个陌生电话联系我,自称在沈阳当兵转业后已退休,我说我不认识你呀,请问你是谁?他说“你是迎春吧,我是你父亲的学生”。可见父亲当年在当地教书时的威信。
父亲一生,清贫为乐,待人宽厚乃风,他对子女要求严格,对邻里乡亲古道热肠。父亲离休后,常年练字,逢年过节帮人写对联,自己备好笔墨,来人只要拿来纸张,则是有求必应。
父亲走后,由于父子情未了,睹物思人,多少个夜晚,眼空蓄泪泪空流,父亲的音容笑貌时而在梦中出现。他慈祥的面孔,淡淡的微笑一如生时。充满期望的眼神,尽管是影影绰绰,但总引起我无尽的怅惘之情。父亲走了,成了一种记忆,一种思念。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座石碑会因风雨而侵蚀,碑文也许会褪色。鲁迅说过:“时间是忘却的救世主。”但我却不能释怀,时间无法稀释浓浓的血缘,时空无法阻断深深的思念,父亲的往事总是那么清晰如在眼前。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父亲一生的座右铭。儿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也是他们巨大而珍贵的财富。父母用生命呵护着我们,用自己的优秀品质和素养影响我们,教育我们,在我们兄妹之中,举手投足间都有父母的影子。
漫漫人生路,充满艰辛与苦涩,也不乏曲折与荆棘。高尔基曾说过:“父爱是一种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物质遗产,但精神上的遗产却非常丰厚。普天之下,父爱是最博大、最无私、最感人的。父亲的爱是我们子女做人的榜样,“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父亲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仍与我们同行。我以父亲的正直善良、不卑不亢待人处世,以父亲的乐观与坚强面对人生的坎坷,以父亲做事认真执着勤奋敬业精神从事自己的追求。正因为父亲的影响,我才能坦然笑对社会的不公,人生的不平,而不被任何挫折吓倒,克服各种困难前行。若不是有父亲精神力量的鼓舞,我平凡的人生也不会如此坦荡、坦然和平静! 我的弟弟妹妹同样也烙上了父亲的品行,父亲的良好家风和优秀品德将伴随我们一生一世直到永远!
父亲仍在与我们同行,犹如一棵百年老树,繁茂而宽广!他永远荫庇着我们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繁荣昌盛。父亲生前的苦心与愿望,是我们子孙的心声与追求,父亲传下来的家风将会代代相传,万世永存!!! 
作者,任迎春,(网名:耘春一隅)河南省林州人。1974年入伍,在西藏察隅边防服役,1989年转业,在河南新乡工作至退休。风鸣梧桐诗词群诗友,爱好诗词歌赋和散文,長期参与风鸣梧桐诗词文学社的联诗接龙,作品散见于军魂网、都市头条等网络平台。

主播,蝴蝶兰。实名,马景艳。党员。中学高级英语教师,三晋名师。性格开朗,热爱生活,热爱本职。业余时间喜欢陶醉文字,酷爱诵读,用声音打动自己,感动别人。近年在多家平台发表诵读作品千余篇,目前任运城头条的编辑与主播。希望在声音的世界里遇见更好的自己,用真情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