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丑端午感怀
作者/阎学军(岷县)
门悬艾草避邪秽,酒兑雄黄驱毒虫。
四海今逢尧舜日,离骚每诵泪眸红。
端午哭屈原
作者/毛重辉(甘肃)
端阳酒粽又飘香,谁解当年屈子殇。
千里遥遥望楚地,汩罗不比泪痕长。
端阳思屈原
作者/毛重辉(甘肃)
一年一度庆端阳,插柳飞舟吃粽忙。
最苦莫如分外醒,忠魂诗魄焰光长。
端午洮岸行(新韵)
毛重辉
一夜雨声惊我梦,端阳早起柳堤亲。
脚边蛇影悄悄过,定是雄黄显素贞。
端午吟
作者/岳理 (甘肃)
和风五月又端阳,户插绒蒿粽溢香。
借问龙舟何起舞,烟波汨上楚辞章。
端午忆屈原
又逢端午米粽香,汨水江边祭国殇。
饮酒吟诗怀屈子,离骚一曲万年芳。
二
又是端阳黍粽香,腕缠彩线饮雄黄。
窗前艾叶门悬柳,一曲离骚万古芳。
端午感怀
小道飘来米粽香,门悬艾柳饮雄黄。
思君当记汨罗泪,诗圣情怀万古芳。
二
诗情美德世流芳,一曲离骚千古香。
国士文奇四海誉。神州煮酒唤英章。
端午感怀
王世才
端午时分飘细雨,天公垂泣祭屈原。
忠诚义士千秋颂,奸佞无时不拾幡。
端阳抒怀
包瑞
浩然我在祖国南,从教琼崖已五年。
每到端阳念屈子,更发士气海天间。



辛丑端午抒怀
王吉环
佳节逢端午,甘霖洒故乡,
诗心凝远梦,云海度苍茫。
汨水悼忠烈,钱塘祭国殤。
悠悠千载事,浩气万年长。
端午
作者/王玉文(甘肃)
一声布谷透晨光,珠露莹莹散麦香。
折柳河滨童起早,卖粽朝市妪繁忙。
江投抟米民风厚,酒兑雄黄韵味长。
岁岁龙舟偕鼙鼓,诗魂常绕汨罗旁。
端午随吟
作者/刘文珂(甘肃)
雄黄兑酒驱虫毒,艾草垂帘护厚珂。
屋内蒸锅香绕灶,盘中粽子味口多。
龙舟载满离骚赋,玉盏斟流天问歌。
一曲安康心上寄,顺风快入汨罗河。
端午怀古
作者/王春如(甘肃)
三闾赴汨罗,自此赋骚多。
角粽含清韵,龙舟震老鼍。
雀燕无远志,鸿鹄近渔蓑。
天问豪言起,斯民奈若何。
端午节感怀
作者/严国明(甘肃)
汨水滔滔独自流,年年记忆泪添愁。
离骚一去向天问,乐府千秋何处求。
夏至挑灯鸣凤阙,端阳把酒祭龙舟。
生来报国人之愿,只惜诗君志未酬。
闹端阳
作者/严国明(岷县)
小巷飘来粽子香,风和日丽又端阳。
门悬艾叶驱邪气,水上龙舟破晓光。
独坐园中披柳色,闲吟树下饮雄黄。
儿童扑蝶弄蜂影,老朽垂竿在荷塘。
端五节祭屈原
作者/孟万春(甘肃)
柳叶糯粽雄黄酒,汨罗江上屈子愁。
艾叶茱萸插门楣,吊角楼下划龙舟。
千年骚客伤心事,魂兮归来国风悠。
泱泱湘江东流去,华夏同祭楚三闾。
端午感怀
作者/白志杰(甘肃)
龙舟竞渡粽飘香,屈子丹心千古扬。
天问清辞含愤懑,离骚丽句表衷肠。
罗城赴水黎元祭,江畔招魂华夏殇。
不染污泥昭日月,只留美誉万年芳。
端午
庞凤智
又是一年粽子香,香归何处待商量。
俗成节奉行人事,化演流风履故常。
人在岷山逢雪酿,柳裁洮巷带霞妆。
掬来晓露洗烦垢,酣卧芳茵享夏长。



端午将至,读『离骚』有感
作者/王循礼(甘肃)
粽香漫逸遍神州,把酒吟骚起恨愁。
报国深祈忠党众,害民长愤佞奸稠。
千秋书史流红血,万里封疆盼鲠喉。
欣享平安歌盛世,江南处处竞龙舟。
端午节抒怀
作者/袁建国(甘肃)
人间五月激情昂,凭吊怀贤动四方。
杨柳含烟芳草茂,龙舟竞桨彩旗扬。
忠臣自古谏言死,勇士从来为剑伤。
粽叶幽香思屈子,离骚一曲世传长。
端午怀屈原
作者/毛重辉(甘肃)
战国风烟遍地扬,屈平穹宇耀虹光。
离骚磅礴兼天问,九辩雄奇逊九章。
壮志难酬奸佞日,忠心痛没汨罗旁。
若能楚主弘君策,未必江山属始皇。
端阳节吟赋
作者/王续槐(甘肃)
盛世华年福禄祥,衷心遥寄洞庭旁。
万家粽子承佳话,千载龙舟谱史章。
天问不随正则丧,离骚未共楚君亡。
文坛博得辉煌在,双节诗人享大疆。
端午闲吟
作者/李福祥(岷县)
米粽飘香日,端阳共寄情。
龙舟掀急浪,屈子抱不平。
艾草驱邪疾,门头柳插楹。
千年传故事,万古照心明。
端午节有感
作者/王永生(甘肃)
艾草茱萸五月香,竹叶裹粽逢端阳。
晨雾清绕门插柳,品茗醇浓拌雄黄。
五彩云朵天除疫,气像万千呈吉祥。
子女设筵续亲缘,孙辈绕膝乐时光。
端午节兴吟(中华新韵)
作者/赵涛峰(临洮)
汩罗舟赛千帆发,呐喊同声彩帜扬。
米粽有情包韵味,艾蒿无语缅国殇。
江南户户怀屈子,塞北家家挂柳秧。
一曲离骚传后代,中华振兴巨龙强。
端午感怀
罗芳
端午史难忘,诗豪殉国殇。
千家包米粽,万户饮雄黄。
屈子丹心赤,离骚耀华章。
汨罗江竞渡,民俗祭忠良。
游秭归忆屈原
杨春渊
游览秭归觅屈原,巴山楚水育英贤。
香炉坪上祥云绕,照面井前奸佞寒。
擂鼓台边舒壮志,读书洞畔赋诗篇。
千秋义愤藏江底,一片丹心寄碧天。


鹧鸪天·端午祭屈原
作者/李泽锋(甘肃)
辞赋吟诗颂九歌,离骚传唱震江波。
国殇阵阵悲湘水,天问声声赴汨罗。
抛米粽,鼓鸣锣。龙舟竞渡震潭沱。
端阳祭祀昭忠骨,屈子丹心照北河。


《国殇》屈原释文解义 ‖ 译者袁建国
原文:
国 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迢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译文:
国 殇
屈原
双手紧握长吴戈,身上披裹犀牛甲。
战车交错相碰撞,刀剑相接染血色。
旌旗招展难见日,敌军如云蜂涌至。
箭似疾雨纷坠地,勇士向前无所惧。
敌人攻陷我阵营,我军阵脚不成型。
左马被砍倒地死,右马身上带血迹。
战车两轮深陷坑,四马羁绊绳索中。
勇士依然握鼓槌,鼓声隆隆急急催。
奈何天时不随愿,神灵发恕难胜算。
勇士壮烈为国死,血流成河遍野尸。
男儿离家为国战,马革裹尸誓不还。
原野茫茫漫无际,征途遥遥何其远。
手中长剑寒光闪,肩上秦弓难拉弯。
豪气那怕身首异,壮心一颗谁敢欺。
疆场战士真勇猛,武艺超群无人敌。
顽强拼战杀到底,威武雄壮泣天地。
肉体虽死魂犹在,显灵佑我凯旋来。
战士魂魄荡空中,气贯长虹为鬼雄。

原文: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呤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
《 渔父》
屈原遭谗言放逐后,一人独自徘徊于江潭,且行且吟在水边。他面容憔悴,身体枯槁。
渔父见了问道:“这不是三闾大夫吗?您为何成了这般光景?”
屈原回答:“全世界都混浊了,只有我还清白;世人都沉醉了,只有我还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自古圣人对待万物不拘泥固执,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变通。世人都污浊,何不搅和泥水,随波逐流?世人都沉醉,何不食糟饮酒,与世同醉,为何非要忧思深虑,举止高洁,以招致放逐?”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发一定要弹一弹帽子上的灰土,刚洗过澡一定要抖一抖衣上的尘埃。怎能让洁净的身体受到外物的玷污?宁愿赴身江流,葬身于鱼腹。怎么能让洁白遭受世俗污秽?”
渔父轻轻一笑,边划动船桨边唱道:“沧浪江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冠缨。沧浪江水混浊啊,可以洗我的双足。”
渔父的船走远了,再没有说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