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端午节"

文/平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端午节,传承着一种歌唱民族和爱国诗章的文化气息,在风风雨雨的两千多年的岁月洗涤中,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映照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最早记载于《荆楚岁时记》,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端午节能在泱泱华夏流传至今,最大的因素,则是因为有了一位受人民敬仰的伟大诗人——屈原。他的爱国忧民的情怀,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与意志,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一部部文学瑰宝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如日月辉映,流光溢彩。在他有限的一生中,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以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为己任。当他的祖国面临灭亡的时候,他悲愤难捱,于农历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节都要写诗作赋,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而民间的纪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一种遍布全国的文化习俗。流传至今的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纪念活动。端午节,已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情感家园,而更多的是寄托了我们对屈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认同。
感时怀古,抚今犹叹!伟大的诗人虽然行走在遥远的古代,但他的从“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及人生理念,他那壮丽辉煌的诗篇,却穿越的时空,以一个浓郁的民族节日的形式,与我们相连千秋万代。站在新时代的潮头,我们更应该秉承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硝烟战场,在脱贫攻坚的乡村田野,在奋进新时代的冉冉曙光中,坚持人民情怀,牢记报国使命,为实现民族富强奋斗。
穿越千古的荷风又吹过屈原故里,田野,麦黄杏熟,河畔,棕叶飘香。一个与爱国忧民有关的节日——“端午节”,又在向我们走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个久远而又新鲜的日子里,一个民族的初心一个国家的复兴梦想终将实现。
2021.6.13写在端午节来临之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