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老传统节日源自原始信仰,节日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 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民俗大节,起源于百越地区古越族举行龙图腾祭。在历史发展中,端午习俗也注入了夏季时令的驱邪、祛病防疫风尚以及赋予纪念历史人物内容。
传说,屈原因国破而投江,所以,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实践者(王运义)
祭屈翁
又嗅端阳糯粽香,菖蒲艾草系门旁。
编丝煮酒葫芦挂,屈子英名万古扬。
张立国
端午怀屈子联
艾叶弥香难掩涕,思情切切仰斯人,再诵华章,当伴忠魂缕缕长空舞;
龙舟发棹永留声,世路迢迢肩使命,宜聆韶韵,尽挟壮志昂昂绮梦圆。
七律·端午怀屈子 (新韵)
张立国
汨罗滚滚怜屈子,云海茫茫天地哭。
缕缕忠魂生浩气,灼灼橘颂烂真珠。
怀沙无悔千秋咏,取义成仁万古书。
端午年年悲逝水,思君不见秭归呜。
唐多令·端午屈子逝地
秦世忠
闲日去湘楼,风帆动寂舟。至佳节、携侣同游。送走青山一日尽,听归鸟、郢城头。 读史溯源求,宁折不与谋。汨罗江、缱绻清流。艾草兰花投逝地,朝夕载、许多愁。
念奴娇·端午缅怀屈原
秦世忠
汨罗荒岸,渺茫来时路,天涯虚渡。烟火郢都常北望,惟有清波停顾。妄信谗臣,失联合纵,
却把江山误。万千思绪,世人谁可倾诉?
楚语延续风吟,首抒浪漫,先史离骚著。唐宋诗词连汉赋,文苑奇葩拥簇。退理田园,进则亮剑,怎取轻生步?举杯遥祭,美人香草吟处。
端午祭屈原(新韵)
徐淑芳
碧水哀哀逐浪涌,阴云翻滚雨拍礁。
为求正道真风骨,舍命激流汨水抛。
寄梦清江蒙恨怨,离骚一曲赋今朝。
后人铭记思屈子,不朽英魂荡九霄。
端午节(新韵)
徐淑芳
重叠粽叶包深情,万户哀思祭楚公。
天问离骚国破恨,汨江绝笔浪悲鸣。
端午节(新韵)
徐淑芳
千家门上掛葫芦,见物尤思楚大夫。
梦碎汨江波怒吼,一腔忠血染屠苏。
祭屈原
邱彬
年年端午祭灵均,汩水轻摇浪底身。
一首离骚悲远古,长歌唱落九天辰。
联咏端午节
王海顺
手掂艾叶,联咏离骚,串串葫芦皆示爱
竞渡龙舟,缅怀诗祖,只只粽子总传情
端午寄怀
王海顺
角黍飘香心欲醉,节来走笔韵悠然。
忠君屈子魂可晓?华夏于今共仰瞻。
端午节怀屈原
王海顺
汨罗江上竞舟忙,岁岁都闻艾草香。
流水波牵情万缕,离歌韵绕字千行。
谏言凿凿留芳久,傲骨铮铮饮恨长。
拱手遥呈诗一律,酒前茶里品兴亡。

七律•咏端午
李彦民
江边街道粽飘香,蕙芷葫芦挂满墙。
传咏离骚情义美,颂吟屈子爱心扬。
龙舟竞赛山河远,艾草驱邪日月长。
墨韵千张留画卷,黄花一束祭端阳。
鹧鸪天·端午节吊屈原
生海军
伟大诗人爱国贤,全民节日万年传。
龙舟竞赛争神速,艺苑文明雅趣添。
包粽子,吊屈原,欢腾热烈寄情缘。
英魂投入罗江水,一代师宗振宇寰。
七律·端阳节怀念屈翁
金蘭
汨罗江水波涛涌,端午神州颂屈翁。
挺举人才寻美政,贬低官职掩奇功。
吟诗九夏离骚体,作赋千秋辞楚风。
抱石愤然惊浪去,匡扶求索敬臣忠。
鹧鸪天•端午祭奠屈子(晏几道体)(词林正韵)
金蘭
数棹龙舟赶浪中,缅怀屈子鼓声隆。
絲红艾绿避邪毒,粽白蒲青佑善忠。
离骚赋,楚辞风,问天利剑刺苍穹。
怒胸抱石投湘水,壮士魂归国杰雄。
王继荣
端午节
挂个荷包盛福气,伫立江边,看一水龙舟遏浪;
编条彩线绾祥风,漫行巷里,闻千家米粽萦香。
王继荣
【双调•沉醉东风】端午念屈原
腹有才华不群,佩兰戴蕙忠君。向地歌,朝天问,荒芜杂草乱纷纷。倚杖污泥自善身,日月悲沉江坠瑾。

五律•端午祭屈原(新韵)
王昌伟
泊罗东逝水,波涌诉奇冤。
屈子千年泪,离骚万古传。
楚歌扬正气,天问动山川。
忠骨今犹在,神州祭上贤。
七律•端阳祭屈原
王昌伟
屈子英名世代扬,端阳洒墨赋华章。
心随贤仕空垂泪,梦逐诗人欲断肠。
一部离骚千古颂,万家糯粽九州香。
今歌壮士忠贞义,祈福民安国富强。
端午节缅怀屈原
傅杰
浪迹沅湘踽踽行,坚贞求索叹零丁。
博闻强识云遮月,兴楚忧民雨打萍。
天问声声泣神鬼,离骚字字耀国风。
汩罗鸣咽吟桔颂,万壑千山俯首听。
注:识发(zhi)音。
宦海沉浮坎坷多,千秋功罪与谁说。
独行踽踽人求索,孑立茕茕鬼唱歌,
渔父激昂谈醒醉,离骚悲愤论清浊。
而今华夏成一统,辞祖何须殉楚国?
良骥拉盐牛驾车,经天纬地又如何。
改革变法支持少,抗暴联齐诽谤多。
一部楚辞光日月,九章天问煜诗国。
离骚满腹沉江去,端午汩罗响九歌
安庆海
端午踏青
草青水绿又端阳,露重风轻复旧冈。
晓路人稠相不认,艾蒿深处有同乡。
安庆海
端午情
汨罗江水向西流,流入洞庭始做休。
湖阔难容屈子怨,浪高怎盖后人忧。
端阳路侧青蒿泪,近岸林间草木愁。
糯米笼中蒸岁月,千年含意远悠悠。
粽子飘香
高俊卿
端午驱车回故乡,家家户户包粽忙。
粘粘糯米配佳料,软软篛叶溢清香。
三角肥棱造型美,一条彩练绕绿裳。
未脱罗裙芬芳透,无限诱惑垂涎藏。
端午节
高俊卿
踏进五月逢端阳,家家艾草插门旁。
驱邪避祸挂葫芦,祛疫祈福佩香囊。
待客已备雄黄酒,迎宾还有角黍尝。
中华儿女心相系,屈子精神古今扬。
端午祭屈原
张英
一首离骚承百世,九歌天问咏千年。
汨江长记屈原恨,罗水何时洗子冤。

李广臣(浮生若梦):
七绝·端午祭屈原
端午深情祭屈原,泊罗水怒浪潮掀。
君恩难报湘江去,留得离骚赋雅言。
李广臣(浮生若梦)
七绝·又闻粽子香
(平水韵/新韵/通韵)
家乡粽子手工成,满是馨香慾念情。
糯米果干和大枣,悉心包裹慢调烹。
李广臣(浮生若梦)
临江仙· 端午祭屈原
千古沉魂庭湖水,中华诗祖名留。华人端午赛龙舟,诔文飞楚郢,艾叶满神州。
《美政》变法遭毁谤,呕心鹃血东流。一生感慨泪难收,《国殇》情未了,《求索》路悠悠。
七律·端午怀思(新韵)
李继深
自古文人屡践冤,离骚焰火映江天。
怀王客死秦国域,三闾流离沅水滩。
憔悴九年萦夙梦,嶙峋一身堕波烟。
龙舟舞棹祭先圣,可慰忠良几代贤?
端午祭屈子兼答网友渔父诗
李继深
举棹轻吟破浪行,汩罗哽咽与谁听?
清浊不辩楚王室,醉醒难分渔父翁。
天问问天天寄语,地惊惊地地无情。
可悲千古《离骚》客,一曲悲歌唱大风。
崔淑清
端午遐思
又逢端午赛龙舟,飞棹冲波向碧流。
米粽飘香藏故事,楚辞述志启春秋。
灵均正义千张篆,渔父清笺万笔酬。
爱国精神昭日月,以钱为重可知羞。
崔淑清
端午节
燕语蛙声夏日长,迎来端午映和阳。
石榴似火枝头艳,艾草如花鬓上香。
千载流传缠红线,百年承继饮雄黄。万江碧水龙舟竞,四海同吟角粽偿。
崔淑清
缅怀屈原
灵均直谏志难酬,魂逐湘江万古幽。
恨意随波萦宇宙,哀歌荡棹写春秋。
芳名永伴月辉在,青史常存贞节留。
词赋豪情奸虐愧,三闾赤胆鼠狼羞
端午情思话民俗 (新韵)
赵清河
端午习俗藏古韵,天南地北敬屈原。
祈福祭祖驱邪祟,采药煎汤放纸鸢。
竹叶青馨包糯米,香囊五色挂腰间。
雄黄美酒除魔病,斩浪龙舟竞渡欢。

五律•愐杯屈公
刘凤亭
舟耕万顷浪,粽裹九垓香。
众庶贤臣祭,神州正义匡。
以然怀屈子,何必下潇湘。
社稷需先圣,良卿永溢芳。
七绝•楚鉴(独木桥体)
刘凤亭
谄语中听信佞臣,良言逆耳弃忠臣。
楚王丧国留遗鉴,华夏千年颂诤臣。
端午江边颂离骚
赵国忠
低颂离骚不朽篇,空濛贤士叹河山。
悲催命断沉江水,叹望云翻隆雾烟。
思绪曳空飞瀚海,拭眸临处见桃源。
千人荡桨推舟进,百舸争流正语欢。
浣溪沙——米粽石堤落水深
赵国忠
米粽石堤落水深,飧鱼饱腹佑灵均。江风迷幻送流云。
眺望城郭十里路,山腰来去两行人。不绝如缕到乡村。
五月端阳节感怀(五首)
七律*新韵
老夫子
(一)
看尽边陲五月花,怀红簪翠迈田涯。
塘旁走过娉婷女,阡陌行来壮汉娃。
拔下剑蒲薅艾草,大田洗脸露麦芽。
端阳美景催人醉,粽子飘香唤回家!
(二)
边疆五月柳如璜,户户家家过正阳。
门插艾蒲扫冠疫,雄黄酒饮必安康。
厨中粽子蒸熟好,江上操舟尽壮强
华夏子孙齐奋进,前程舵稳又出航!
(三)
千年节日话端阳,艾叶菖蒲挂门旁,
粽子飘香填口腹,庭堂苘帚扫災秧。
窗前葫芦随风刮,河里龙舟响铿锵
溺水曹娥寻父体,投江屈子尽忠常。
(四)
五月初分粽溢香,南疆北域祭贤良。
谗言被谪遭流放,不改初心见性刚。
轻唱离骚千载愛,重吟天问世无双。
同心共傚屈原蹟,爱国忠君久宣扬!
(五)
夏雨催淋梅落矣,蛙喧扰梦起床时。
端阳采艾趟清露,节日悬葫折柳枝。
孝女曹娥背父体,国殇屈子跳江矶。
忠臣孝子人人敬,万代仍然有祭期!

五绝•端阳
刘凤亭
稚腕缤纷五彩丝,雄黄酿就酒盈巵。
蔺芦角粽门簪艾,恰是榴红麦饱时。
李广才
端阳节祭屈原对联
葫芦炫彩,艾草飘香,千年碧水思天问
棕子牵情,离骚系爱,五月端阳悼国殇
诗人节感怀
年广林
一经三百绽先枝,尽数千年果硕奇。
楚韵行间流恻楚,诗人节里赋新诗。
莫言唐宋骚犹盛,且听元明曲更痴。
平仄声中歌不断,竞帆墨海正当时。
注:一经三百:指《诗经》。
赛龙舟(新韵)
年广林
千载龙舟始到今,江波自有唱骚人。
棹歌竞渡催金鼓,锦帜高擎舞碧云。
端午吟(新韵)
吴洋
也有轻风也有烟,悬红挂绿总纤纤。
汨罗洗尽铅华后,谁使斜阳照大千?
采艾寻萸念旧缘,摇旗奋橹赛龙船。
烹羊煮酒醺醺醉,可见孤篁骨上斑?
《天问》问天天不语,四时有序照行焉。
世人只悯屈公曲,谁解平王百样难?
国泰民安大有年,端阳米酒润心甜。
忽闻台海出魔影,铁甲追风箭上弦。
水调歌头.咏屈原
李广才
生为楚中杰,浩气荡云霄。历经风雨扶政,壮志未曾消,流放修身常度,过往含心同诉,无力挽狂飙。诗赋众人惠,魂散汩罗飘。
九歌颂,天问道,唱离骚,忧民爱国,犹恨权贵树情操,典范三闾著史,正义千秋载誉,华夏敬英豪。端午相思祭,一曲唤今朝。
七律.颂屈原
李广才
英魂不散汩罗飘,浩气雄风荡碧霄。
爱国忧民怀屈子,忠心赤胆树新标。
夫贤论道承千古,世乱传经护几朝。
博大胸襟容日月,轻弹一曲九歌昭。
端午节弔屈原(四首)
七绝*新剖
老夫子
(一)
江边思国倍渺茫,吟唱离骚更悲伤。
有幸汨罗渰傲骨,无辜鱼虾罪担当!
注:屈原投江后,百姓怕鱼虾啃食屈原尸骨,而包粽子扔到水里让鱼虾吃,保屈原屍骸。
(二)
赤胆忠心护国坤,敢洒热血献赤诚,
楚王昏聩终不醒,国破无颜投水薨。
(三)
江边思国倍渺茫,吟唱离骚更悲伤。
有幸汨罗渰傲骨,无辜鱼虾罪承当!
(四)
驾鹤千年故事馨,每逢端午弔忠魂。
丰碑自在人心内,角粽龙舟祭水茔!
【青玉案】端午祭屈原(苏轼体)
徐淑芳
连年五月悲声切,九歌曲,离骚别,捧卷怀沙天问诀。汨罗呜咽,大夫笔折,报国堪人杰。
一身风骨凝光烨,香粽流传祭英烈。不朽雄风乘浪阔,忠魂冥荡,激涛长慑,铭史千秋阅。
辛丑端午祭
单庆联
汨罗悲咏屈子魂,龙舟棹飞举世闻。
端午遗风翰墨胆,三闾正气满乾坤。
赵志君
端午节联
起于龙种图腾,感于屈子离殇,汨罗碧水收忠骨;
来自民间享祭,缘自菖蒲避祟,故里重门挂艾蒿。

端午祭屈原
邵洪华
溪流潺绿翠坪芳,柳岸葱幽爽路光。
端午踏青情未减,吉时采艾祭贤良。
香包击水龙宫敬,角粽甜心锦鲤尝。
楚地长眠忠烈骨,汨罗怒吼断魂肠。
七律.端午自勉(中华通韵)
李 俊
苇叶清香醉我心,艾枝郁翠挂柴门。葫芦彩线荷包坠,糯粽雄黄酒意深。鹤发经霜愁淡淡,童颜浴露笑吟吟。余年矍铄身无恙,谨度春秋不染尘。
牟晓宁
端午节
艾草斜楣,糯粽飘香,龙舟竞渡惊天鼓
屈原抱憾,曹娥救父,汨水流传醒世辞
端午诗会
牟晓宁
诗才荟萃庆端阳,吟诵高歌畅引吭。
屈子忠魂传万代,清词雅韵耀龙江。
端午感怀
牟晓宁
端午踏青艾草香,黎民百姓喜洋洋。
屈原看罢心欢畅,满腹忧愁一扫光。
端午即景
牟晓宁
五里长街艾草香,又逢端午赶集忙。
葫芦似火纷纷买,彩线牵来福寿长。
江城子·端午节
牟晓宁
端阳又至粽香甜,赛龙船,醉心欢。艾草荷包,五彩线斑斓。葫芦满街红似火,盼平安,尽开颜。 灵均不朽九歌篇,问苍天,颂千年。救父曹娥,更有子胥贤。忠孝英名传后世,扬浩气,震河山!
七绝·端午采艾
付华山
踏露披星五更时,旁收艾草在林池。
东君梦醒抬头望,已是盈囊数万枝。
五律(新韵)•端午祭屈原
庞子恩
端阳五月天,云涌雨连绵。
祭祀屈原日,贤臣亘古冤。
昏君信侫语,国破万民寒。
挥毫离骚赋,楚风世代传。
七绝(新韵)四首•端午吟
庞子恩
(一)
五五端阳雾弥天,居民早起未消闲。
葫芦艾叶门楣挂,祛病驱灾祭圣贤。
(二)
五月端阳溯史源,莺悲燕泣柳枝间。
屈原罹难蒙冤日,汨水呜咽漫楚天。
(三)
时逢五五雨连绵,万户千家布室轩。
薫酒龙舟传统继,消灾祛邪佑平安。
(四)
端阳节至悼屈原,一代贤臣亘古冤。
匡世奇才无得志,爱国诗圣鼎相传。
五律·辛丑端午感赋
孙文
(一)
粽子
老调斧凿痕,新风精气神。
珍珠藏岁月,翡翠裹星辰。
掌上思涛雨,心间写意云。
包容情更满,系紧梦成真。
(二)
艾蒿
踏青知早起,沾露醒心扉。
艾虎清风荡,菖蒲碧水随。
当怜一弱草,更爱几柔梅。
正道沧桑度,痴情筑梦追。
(三)
葫芦
意境谐音种,端阳景象出。
清风酬雨露,彩韵画云图。
挂起吉祥愿,低吟盛世殊。
人勤歌更美,昂首赞丰足。
(四)
龙舟
锣鼓响连声,旌旗卷大风。
飞舟白浪里,喝彩紫霞中。
击棹无杂念,夺冠有志恒。
齐心出箭矢,奋力站高程。
端午幽吟(新韵)
张文彦
屈子勋贤誉楚湘,报国无路慨投江。
艾蒿酹酒龙舟祭,天问离骚话短长。
七律 端午祭屈原
张文彦
汨罗一纵浪无休,屈子英灵憾郢州。
情怅离骚怀抑郁,心荷天问索遐幽。
忠魂何惧功名弃,铮骨唯将浩气留。
忧世九歌吟亘古,楚辞风韵化龙舟。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责任主编:崔振波
主 编:赵志君
副 主 编: 李继深 牟晓宁
诗词编辑:李继深 张迎新
楹联编辑:牟晓宁 张立国
诗歌编辑:董文超 王 辉
图片来源:网 络
《巴彦文学》供稿编辑:李大为
《苏城诗萃》供稿编辑:顾长富 何广会
《程丽娥写作联盟》供稿编辑: 李继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