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处》(散文)
作者:彭永岭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每每读起南唐李后主这首千古绝唱,心中总是泛起点点的忧伤,感叹人生苦短,流水易逝。感叹春去秋来,光阴似箭。感叹 人生的列车,载着你的青春,载着你的梦想,载着你的责任,在时光的隧道上飞快的奔跑。而你,还未来得及欣赏窗外的风景,还未来得及记清楚沿途车站的站名,就已来到了暮年。

站在镜子前照一照自己时,就会发现牙齿落单了,头发发白了,眼边的鱼角纹又多了,身躯微微陀背了。老了,真的老了。但,无须大惊小怪,它是人生常态。不论你是平民百姓,还是英雄伟人,不论你是科学巨匠,还是红极明星,该老的时候都会老,只是老的有早有晚,时间节点不一而已。文学大师杨绛先生曾说过:老有老的风骨,老有老的优雅,少些期盼,多些宽容,去留自由,宠辱不惊……。

虽然老了,但离人生终极天黑尚有很长一段距离。过好这段生活,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既是精神层面的,也是物质层面的。在精神层面要有平和的心态,高尚的品质,简朴的生活。在物质层面要有良好的身体,一定经济力和宽松的环境。不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都要善待自己,学会独处。德国哲学家苏本华认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能够自得其乐,感到万物皆悖于我,我的拥有就在我身。幸福属于容易满足的人。而那些选择喝酒,打麻将,频繁聚会追求幸福的人,那只是一时的快乐。自身的缺欠和社会的制肘使人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得到的是自我精神上的牺牲和庸俗。多数集大成者,科学家都不热衷于社交,而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倾注全部精力,铸造出人生的辉煌。独处是人生的智慧。青年时收获的是知识,中年时收获的是事业,老年时收获的是幸福。独处不是与人隔绝,而是让自己的生命创造更广阔的空间获得生命的自由。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而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个体,其思想,社会地位都是独立的。不论是子女,妻子,父母,朋友都应如此,都具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现在的年轻人都很累,都很忙,责任都很重。一方面要善养父母,哺育子女,建设家庭;一方面要辛勤工作,贡献社会。他们是社会的中坚,也是家庭里的顶梁柱,他们承担着家庭,社会的双重责任。我们要心疼他们,理解他们,爱护他们。生活中能够自己解决的事决不找他们的麻烦,能够自己承担的事一定自己承担。老伴是你人生的忠实伴侣,也是你独处生活的得力支柱,她是能够陪你走到最天黑的人,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爱护。
有这样一个故事,母女俩,母亲很爱女儿,女儿也很爱妈妈。妈妈和女儿都有各自的家,分别住在两个城市。一年前,母亲的老伴去世了,女儿来到母亲的城市伺候母亲,并想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和赡养。就是这样的血亲母女在邮寄东西时产生了矛盾,妈妈总是想把她一些陈旧,已被时代淘汰的旧品邮寄到女儿家。而女儿则认为这些东西既无用,也不卫生,不想给邮寄。妈妈生气了,抱怨女儿不孝,欺负她,又哭又闹。女儿的一片孝心被误解,委屈的也哭了起来。最后,女儿牺牲了个人意见,服从了妈妈,事才算完结。

人到一定的年龄,思想都比较偏执。不愿意改变自己,也少于参与社会活动了,所以说能够独处的尽量独处。父母也好,子女也罢,独立产生美,理解产生美。
独处是幸福的,是寻求理想的自由空间自由生活。我们无法留住光阴,也无法留住生命,但是我们却能留住善良,留住友情。过去的都已过去,苦过痛过,悲过喜过,争过斗过,损失过辉煌过我都不屑。活出健康,活出自由,活出人品,活出自我才是真谛。活到老学到老,打开陈封的心扉,享受最好最美的夕阳。残阳山远黛,临水望清波,寿命长与否,何须问僧佛。
2021年6月13日

作者简介:
彭永岭,出生1955年,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莫尔道嘎林业局从事文秘工作,现已退休。爱好历史,哲学,文学,在今日头条发过作品《那山,那水,那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