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不习乎 241
文/三木秉凤
古今学者必有师,无师自通者,凤毛麟角。然师道为何?此题难以几言片语释之,故书卑文作答。韩愈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之正途就是传道!师之辅导则是授业,师之末节则是解惑。后文,我将“师与诗”联袂而写,是为诗之正统言志,诗之辅统言情,诗之尾辅言景。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之立志,犹鸟之有翅,诗言志,歌言咏,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文字是人类文化承传的载体,自古历史传统文化通过语言文字这个工具传之后世。然后人们在使用语言文字时,其标准是语言适当,文字精准,思想深邃。文以载道,道由师传,则文明不断!而今之师,传道者凤毛麟角,传术者比比皆是;而今写诗者,言志者晨星若寥,言物者天涯芳草!
道载天理,道法自然。古来师道谁传?自然是道者传道!术者传术!悟道者一劳永逸,超越时代,神清气爽,领风世界;学“术”者紧凑创新,倦倦累累,终生跟风。诗当如是,言志诗如“欲倾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年传诵,百读不厌!历史自古以道统领,非以术统领!诗言志,志高凌云,非情高凌云!修道者,无志难达,有志者,万事竟成。师言与诗言,传道言志者,文以载道,关键语言使用,要适可而止,恰当到位,宁欠勿滥,多则易失。语言本身并不复杂,没有多与少的问题。由于人们思想认识不同,境界高低不同,对事物所持的立场不同,语言接受者会对不同状态下的语言产生不同的认知和主观理解,因而可能出现“道”与“术”般认识上的大相径庭。

道是什么?道就是真理,悟道方能知理,行道就是知行合一。若以道治家,则家风承盛。自古大家小家,家国不分,民风正则家风正,互为体用!在官言王道,在商言商道,在医言医道,在家言家道!道与志齐飞,术与情并茂。什么是师道?师道就是立志传承道统!让中华文明之道统代代递延,永无中断!
自古一言兴邦者,皆是王道政治!自古一言丧邦者,必是肖术政治。周朝开国时,有文王在怒天下安之说,列宁的一句,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打碎旧世界,引发了苏联的十月革命,毛泽东的一句,易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大国,百万雄师过大江,把蒋介石赶去台湾。《道德经》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所以就尘世而言道心就是民心!得道多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其理在此。而自古一言丧身者,多是小肚鸡肠之人。唐朝开国功臣刘文静,谋略过人,位置做到尚书,却妒嫉当初比其地位略低的裴寂却做了宰相,常发牢骚,这些牢骚却被失宠的小妾告朝,刘文静最终被高祖李渊以谋反罪杀掉。
文化载道,知识传术,不管文化储备还是知识积累,必须“志于学”,必须从于师。师道就是正道,诗志就是正智。志由道生,道由志承。天下行于王道者,常为天下利益着想,大公远私,大处落脚,若鸿雁飞天。而一言丧身者,其言常为个人私利着想,损人利己,小处下手,如井底之蛙。老子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师道在何处?中庸之道便是;诗志在何处?看准目标终生无悔便是!粗粗几笔,文以至尾。以道统术,以志统情!师道是什么?也许答非所问!诗志是什么?也许问非所答!文以载道,而化成天下,人生终极追求不是“术与情”的无限,而是“道与志”的坚挺!我们不要追求“术”的积累,而是要真正悟达“道”的永恒!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