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春雨
这夏天总是不经念叨,只是一枚春花的飘落,一缕清风的挽起。我的掌心里就握住了整个夏天的馨香。城市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开满了各色的花朵,那些红的,黄的,粉的,紫的花儿们,一下子让繁华的城市多了几分亲和与调皮。走在街上,心情也是超然的轻松自在。

六月,轻轻一唤,便是一段江南烟雨的清欢,有彩蝶飞过花丛的浪漫;有鸟儿落在枝头的喜悦;有狗儿在草地上奔跑的快乐。六月,恍如仙境,令人心驰神往。望不尽的莽莽苍苍,涌涌荡荡;望不尽的顷千绿色,万紫碧光。带着这份光芒与壮观,六月用自己的姿色装点着世间的繁华。

多想淋一场初夏的透雨,在雨中漫步,与六月诉说情话;多想在夏日的草原上撒欢狂奔,用六月的笔体写下岁月的温柔,那抹最惊艳的时光。离家远了所有的思绪仿佛不在敏感,灵动。曾经的那份诗意离开了家乡的山水也变得苍白起来。反倒那些茶米油盐的日子比以往更加精细和浓郁。想起在家乡时生活的日日夜夜,感觉每天触摸到的都是一如既往的熟悉。推开窗是熟悉的空气,走出去是熟悉的面孔,那份悠闲,散漫,惬意的生活是何等的洒脱,优越感十足。

人生就是这样的变化莫测,没有人愿意选择心甘情愿的离开,也没有人愿意选择坚定不移的留下。也许前世我是你布下的的棋局,今生你是我无法破解的谜底。身处人世间的繁华,如果不是为了生存谁会背井离乡?如果不是为了梦想谁又会万水千山?只有当我们被岁月折磨的面目全非的时候,才明白佛说的那句“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世间之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真想在这个热浪翻滚的六月,用最真情的笔触,蘸着夏日的芳香,写一季的诗情画意,抒一纸的岁月流年。可是生活的琐事总是让我们风起云涌的思绪瞬间变得风轻云淡。于是乎,锅碗瓢盆又将烟火拨弄的劈里啪啦,叮咚作响。他放假带回来二妹给的山韭菜,发面,剁馅,蒸一锅带着家乡味的韭菜馅包子。吃的那叫香啊!嘴里不住的说着“还是咱家的韭菜好吃”味浓鲜美,少了宠爱,呵护,多了山野里呛人的辣味。像是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野丫头,清纯却又不失泼辣。

无论我们出走多远,无论我们离家多久 ,也许我们的人会变,可是对家乡味道的依恋,却永远都不会改变。心心念念,吃吃喝喝惦记的都是老家的一菜一饭。在这个特别热的中午,切点家乡的猪肉,放点家乡的老酒炝锅,炖一锅一家人都爱吃的豆角,凉拌一盘菠菜,再往菠菜浇一点家乡的提前炸好的葵花辣椒油,这顿饭还就吃出了黑石滩的味道。给腌制的两罐鹅蛋又放了些盐。顺便说一下,这鹅蛋也是从老家买来的。女儿以前最喜欢吃咸鹅蛋了,随着年岁的渐长,近两年她不怎么太喜欢吃了,可我腌制咸鹅蛋的习惯却不曾改变。清晨熬一锅小米粥,煮上一个咸鹅蛋或鸡蛋,再买上几根油条,这样的早餐是我的最爱。既简单又清淡。咸,是骨子里的一脉传承,带着家乡最实诚的秉性,用心打理着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转眼就快到端午节了。他捎回来母亲亲手包的粽子。因无法回家过节,母亲提前便包了粽子。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母亲过的端午节。煮着粽子,闻着浓浓的粽香,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剥开粽子,蘸着白糖,一口咬下去,禁不住泪水潸然。

母亲的眼神不好,每次包粽子几乎能挨到脸上。母亲坐在板凳上,前面是泡好的糯米,左边是粽叶,右边是洗干净的红枣,大小盆把母亲围了个水泄不通。不一会几片粽叶,就在母亲灵巧的双手里,那一夹一盖一折中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粽子。母亲包的粽子松软又好吃。不知何时母亲那纤细的双手已经变得苍老而粗糙。只是那困住粽子的马莲却也没有以往结实了。母亲老了,手也没劲了,可给我们包粽子的那份爱却不曾放下半分。每次看着母亲瘦小佝偻的背影,想着苍老的母亲正在被时间的手,牵拉着日渐离我远去,直至终有一天永不能再回头, 心里顿生无限恐慌和疼痛。自从搬离了家乡,生生让母亲把这缕粽香提前绽放在了思念的时光里。

棕叶片片手中舞,老屋飘满糯米香,母亲为我剥粽香,未及细品口水淌,如今五月又端阳,手捧粽子念故乡……这样的粽香还能吃几年?这样的爱还能陪伴多久?这粘人的味道是否会随着亲人的离去而离去?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如果有那么一天,山那边没了牵挂,而我是否也会落叶归根呢?

窗外,依旧是热气腾腾,小区里的花草树木继续在阳光下张扬着城市才有的个性。旱风刮来了艾草的香味,原来是他把小区送来的艾蒿放在了门外。真想让着艾草的香气盈满我整个夏季。梦里梦外都是母亲的粽香和艾香。坐在茶台前,为自己煮一壶掺着姜汁的红茶,写着这些凡俗的文字。于安静中享受一份独处的寂寞。生活需要慢煮,日子需要一天天的过。一个人拿捏生活的尺度其实就是她是否会生活的分寸。
我在转身之后,学会了如何生活。
终于明白真正的诗和远方,不在路上,而是在我们的日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