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子状元传奇》小序
文/陈守印
东原传奇事,状元父与子
原著毕长代,享誉载史籍
才女雷道菊,连载作分期
吾辈皆有幸,寻踪赴故里



第九回 东京完婚
上回说到梁灏在阎福祥王禹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之下,在阎家办义学、行义诊,不仅在民间引起轰动,而且得到太宗皇帝的高度赞赏,义父子二人在东京城名声大振。
再说阎晓薇自从被梁灏从冰水中所救之后,就一直对梁灏心存感激。在梁灏生病养病的日子里,阎晓薇就成为主要的护理者,大事小情总是亲历亲为全不让下人沾手。梁灏痊愈之后准备离开阎家返回东平时,又是阎晓薇及时地挽留住了梁灏。在阎晓薇的提议下,阎晓薇与梁灏结拜为义兄妹,梁灏再拜阎福祥夫妇为义父母,成为情感交融的一家人,无论从关系上还是从感情上都又亲近了好几层。
阎晓薇对梁灏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哥哥一样细致入微。特别是在梁灏义务教学和义务行医以后,阎晓薇更加敬重梁灏的学识和人品。每天早晨梁灏一起床,阎晓薇就把洗脸水端到跟前;晚上梁灏要休息的时候,阎晓薇又把洗脚水放到脚下。
对阎小姐的关怀照顾,梁灏十分过意不去,说道:“这些锁碎小事为兄自己能做,怎敢有劳小妹亲自动手。”
阎晓薇说:“兄长不必客气,为救小妹,把科考大事都给耽搁了,小妹为您做这点小事还算得了什么。”
每当梁灏的脏衣鞋袜一换下来,阎晓薇就马上拿走,亲自洗涮干净、叠放整齐,置于梁灏床头旁边。每当梁灏稍稍口渴之际,阎晓薇就会准时把沏好的茶水端到跟前,诸事无不周到细致。时间一长,两人关系逐渐亲切起来。有一天闲暇之际,梁灏笑着问晓薇道:“小妹的名字诗情画意,不知是谁所起,竟至于如此动听?”
阎晓薇笑着说:“是爹爹起的,好听吗?”
梁灏回答道:“好听、当然好听啦!只是不知为何起这样的名字?其中必定有动人的故事,可否讲与为兄一听?”
晓薇说:“听爹爹说,一来是母亲生我的时候正当黎明时分,朝阳喷薄欲出,晨光直射万里,扫尽黑夜阴霾,迎来白昼光明,故而谓之‘晓’;二来是院子里所有的蔷薇花如同得到号令一般,竟然一起绽放,香味浓郁、沁人心脾,经久不散,因此曰之‘薇’。二老欣喜不已,爹爹对母亲说我是花仙子下凡,所以就给起了这么个名字。”
梁灏听了,不由拍手叫好:“果然是含意深远、美妙无比,不仅是名字起得好,人也长得漂亮。肯定是义父义母前世修来的福分,感动了玉皇大帝,才让你这个天上的花仙子下凡来到这个家里的。”
几句话,说得阎晓薇粉面通红,不好意思地说道:“兄长专会取笑人,以后不理你了。”说罢,笑着扭头跑了。
阎晓薇内向,心思温柔,有气质,有涵养,标准的大家闺秀。梁灏对阎晓薇的诸多表示虽然是心有灵犀,但是他知道自己和阎晓薇门户悬殊、难以匹配,只能将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里。阎晓薇久居深闺,与外界人士接触甚少,只是在书中偶尔读到人世间情爱之事,在心目中尚处于蒙眬状态。可是自从她第一眼看到这位气质不凡,高雅谦和的青年,便觉得他就是自己心中最理想的配偶。但她更是一位有教养的富家千金,深知男女有别,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她对梁灏的爱亦然一时难以启齿,也只好把这一片爱深深地埋藏在心中,表现在行动上。每当有妇女病人来就诊时,就主动过去帮忙;每当梁灏讲授针灸课、向学生们传授针灸技术时,阎晓薇也格外注意听讲;一有机会,梁灏也有意让阎晓薇自己独自为患者治疗,自己则在一旁指导。时间不长,阎晓薇竟然成了学得最快、用得最好的人,成为梁灏义诊最得力的助手。阎府出了一个女大夫,一时间也被患者们传为佳话。当时有些年轻女子得了疾病,不愿意找男大夫诊治,现如今阎府有了女大夫,大家就纷纷来到阎府专门找阎晓薇治疗,这让阎晓薇一下子忙活了不少。

有一天,细雨蒙蒙,学生们提前放学回家了,阎家二老外出访友没有回来,也没有患者需要诊治。家里只剩下梁灏和阎晓薇二人,阎晓薇换下平时为患者诊疗的服装,穿了一身节日艳装,悄悄地来到梁灏房里。
梁灏正在看书,没注意阎晓薇的到来,直到听得阎晓薇轻轻一声咳嗽,梁灏才抬起头来。这一看不打紧,难免吃了一惊:只见一位仙女,亭亭玉立、光彩照人地站在自己面前。他以为是自己看书时间长了,眼睛产生了幻觉,看到天上仙女下凡来到人间。于是又揉了揉眼睛,仔细一看,原来却是阎晓薇。梁灏不禁失声笑道:“小妹今天有何喜事,怎么打扮得如此漂亮!”
听到梁灏如此夸奖自己,阎晓薇只是微笑并不说话。
梁灏略微沉思片刻,便提起笔来在信笺上题诗一首:“玉钗斜插鬟边松,恰似蔷薇镜里容。风过春山增媚态,雨后秋水添柔情。”写罢顺手将信笺递于阎晓薇。
阎晓薇接过信笺来边看边笑,连声称赞道:“兄长不仅诗作得好,字也写得漂亮,只是小妹哪里有兄长说的这样好啊。”
梁灏笑而未答,拿起笔又写了两句:“不是天仙胜天仙,月中嫦娥离广寒。”阎晓薇站在一旁边看边念,不由笑出声来。
梁灏还要往下写时,不防阎晓薇手快,一把抢过纸笔接着往下写道:“未曾锦帐风云会,先沐梁兄玉露甜。”
梁灏看罢不由心中一动,脸色顿时微红。但是一想自己家境贫寒、前程未卜,实属门不当户不对,若不自量力,一时冲动,不仅误了阎小姐终身,自己亦有攀龙附凤之嫌,岂不让世人耻笑?于是便假装不懂,转移了话题:“小妹还真是深藏不露,诗书双绝,令愚兄汗颜。朝廷科举若是准许女子参试,这魁元定是非小妹莫属。”
二人正在说笑,忽听院里有脚步声,原来是阎福祥夫妇外出回来了。阎晓薇急忙赶回自己的房间,梁灏也假装看起书来。
对阎晓薇和梁灏的一举一动,都被阎家父母看在眼里,更是喜在心里。当天晚上,阎夫人对阎福祥说:“薇儿已是论嫁之时,灏儿也到谈婚之际,二人朝夕相处、情投意合,且才貌相当。我看不如择日让他们圆房为好,以免两个孩子昼牵夜思,更怕耽误了灏儿的学业。”
阎福祥听后说道:“夫人之见,正合我意。待明日元之贤弟来时,可请他出面做媒,玉成其事也就是了。”
阎夫人道:“如此甚好,只是不知两个孩子是否还有不同意见?”
阎福祥道:“依吾所见,他们二人恐怕是早已是心照不宣,只是隔着一层窗户纸罢了。女儿那里由你去说,灏儿那边请元之弟去讲。两边一经挑明,事情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见丈夫说得有理,夫人道:“老爷说得极是,原来多有为女儿提媒之人,只是从来不允,见也不见。而遇到灏儿之后却是一见钟情,这岂不是天赐良缘么!待明日老身与女儿说明,无有不从之理。”
第二天,阎夫人把阎晓薇叫到屋里,问道:“薇儿,我与你爹爹想把你许配灏儿为妻,不知我儿意下如何?”
阎晓薇听后顿时粉面泛红,尽管是满心欢喜,却因事发突然,一时间竟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只是低下头去,不言不语,双手只顾搓弄衣襟。
阎夫人又说:“灏儿忠诚厚道,且胸怀大志才貌双全,前程无量、天下少有,我儿莫要错过了时机、追悔莫及。”
见母亲如此说法,阎晓薇才轻启樱口,羞答答地说道:“女儿婚事,岂能是自个说了算的,全凭父母做主便是。”
次日,王禹偁因不上朝,吃罢早饭之后,又来到阎府学堂授课。课后,阎福祥请其到客厅用茶叙话。二人边喝边聊,阎福祥向王禹偁说道:“愚兄想把女儿许配与灏儿,就请贤弟做月下老人,为二人牵线搭桥,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王禹偁听后笑道:“恭喜兄嫂得此佳婿。二人郎才女貌,真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啊!小弟亦早有此意成全二人之美事。”
阎福祥大喜,遂把梁灏叫至客厅,三人当面言明此事。
梁灏听后,虽然心中有意,但感到贫富悬殊,自形惭愧,不免又有些犹豫,对二人说道:“承蒙二位大人美意,想我一介寒生,上无片瓦遮身,下无寸土立足,能高攀贵府千金,实属天赐,小人求之不得。只是家中虽无父母,但自幼由叔婶养大,不敢自作主张。”
王禹偁说:“徒儿此言,合情合理,不亏叔婶养你一场。”
阎福祥说道:“此事好办,老夫派人将你叔婶请来便是。”说罢,便写下请柬,派管家携带重礼,日夜兼程,将梁灏叔婶请来开封议婚。

梁文昭夫妇得知梁灏定亲的喜讯,自然是喜不自胜,逐一告知村中长者及张老先生。大家闻听梁灏与京城富家千金小姐结亲,无不感到高兴,除了祝福以外,各家纷纷送上一些自家珍藏的古玩珍品作为贺礼,有的乡亲则送了一些自制的木雕、泥塑、石刻、贝壳画、葫芦蛋壳彩绘以及剪纸、刺绣、针织、草编等等手工艺品作为纪念。梁文昭夫妇只留下了一些手工艺品,把那些价值不菲的古玩珍品全都退了回去,只说是路途遥远、不便携带,同时也感谢大家的一片好意。除此之外,又给亲家准备了一些东平的土特产品作为见面礼,暂且不题。
且说梁文昭夫妇从东平来到京城,受到阎家热情款待。阎福祥夫妇紧握梁文昭夫妇的双手赞许道:“感谢梁家培养了这么一个好孩子,在当今时代可谓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真是不容易啊!”
梁文昭夫妇看到阎家如此豪华,阎家老夫妇如此通情达理,阎氏小姐又是如此贤惠美貌,从心里替侄子感到高兴,连连对阎福祥夫妇说道:“灏儿在信中多曾提起您们全家对他的关照。我们梁家能与贵府联姻,是灏儿前世修来的福分,也是我梁家的造化啊!”
寒暄过后,梁文昭将带来的礼品赠与亲家,不免有些自感寒酸,说道:“些许物件,自家地里所产,不成敬意,还请亲家见谅。”
看着那些色彩斑斓的豆类和饱满的花生、核桃、红枣、栗子、山楂、石榴、莲藕、芡实,菱角;那薄如纸、细如丝、晶如玉的粉皮粉条,阎福祥大为惊叹道:“此品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亲家带来的何止是人间珍馐,更有难以忘怀的情谊啊。”
当看到乡亲们赠送的那些手工艺品,更是让阎福祥叹为观止道:“真想不到,这些巧夺天工的珍品竟然是出自于普通百姓之手。东平民众真正是心灵手巧,妙手生花呀!”稍微一停,他又对梁文昭说道:“亲家可否在东京开上一家店铺,专门经营这些珍贵之物。阎某可以断言,定能卖得好价钱。另外,你们倘若能来开封定居或是经商,大家住在一起,既免除了相互思念之苦,也可以相互照顾,岂不是两全其美?”
梁文昭听后,连忙表示感谢道:“多谢亲家好意,只是梁某在落难之际,承蒙乡亲们收留,至今已是难以割舍。钱财乃身外之物,够用即可,多者无益。再说,灏儿在你们跟前,有你们二老照应,我们也感到非常放心。至于开店之事,容以后再议。”
见梁文昭人品厚道淳朴,不为钱财所动,阎福祥心中亦是敬佩不止,随即安排吃住食宿。接下来连续几天,又亲自陪同游览东京的名胜古迹、风光景点,让梁家老夫妇感叹不已。
当年四月初六日,梁灏满二十周岁,弱冠即除,阎晓薇十八岁,正宜婚嫁。阎福祥夫妇与梁文昭夫妇连同王禹偁遂商定梁灏与阎晓薇二人于次日完婚。梁灏向岳父母提议:“孩儿出身贫寒,婚事应当从俭。恳请二老不设豪华大宴,节约开资,以济贫民。”
阎福祥沉思良久道:“吾儿言之有理,老夫虽家大财丰,却也是一向倡俭厚施,如此甚妥。”
婚庆之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四邻八舍齐来祝贺。因阎家有约在前:不设账桌、礼薄,亦不设喜宴,不收受任何人的礼金礼品;凡是前来贺喜者,只发喜糖。此举甚得众邻称赞。在大家的祝贺声中,一对新人相拥相亲,煞是热闹,虽无管弦大典,亦可谓俭约清雅。

新婚洞房之中,梁灏与阎晓薇二人特意将叔婶带来的家乡礼品一一布置于最显眼的地方。看着凝聚着乡亲们心血的一件件小物件,着实令小夫妻二人感动不已:那贝壳、蛋壳、莲子、芡实、葫芦上面画的无一不是家乡的山水名胜;那些木雕、泥塑、陶器、布艺,反映的无一不是家乡的风土人情;那剪纸、刺绣、针织无不饱含着乡亲们朴实的祝愿;是那样的让人心驰神往;那芦苇制作的窗帘、屏风,蒲草编织的扇子、凉席、拖鞋,无不散发着家乡的气息和芳香,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美好、爱不释手…… 阎晓薇与丈夫相依相偎,感到无比的幸福,她深情地对丈夫说道:“家里的亲人们真是太好啦,我们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他们。”
梁灏说道:“是啊,没有家乡亲人们的关怀爱护,怎能有梁灏与娘子今日。今后如有遗忘之时,还请贤妻提醒才是。”
晓薇亦应道:“这是自然,人若忘其根本,则天地难容、神人不佑也。为妻虽然从未在东平故乡生活过,但是从夫君身上、从叔父婶娘带来的这些礼品之中,分明早已感受到了乡亲们的深情厚谊。夫君之故乡亦是为妻之故乡矣”
通过生命攸关的相互救助和一年多的朝夕相处,梁灏与晓薇早已经是情感笃深、如同水乳交融。听着妻子娓娓动听的话语、望妻子娇美的面容,梁灏不由思绪连绵,他想到了慈祥的祖母,想到了略有印象的母亲,想到了抚养自己成人的婶娘,想象着自己与妻子今后的幸福未来…… 晓薇看着丈夫沉思默想的神情不禁问道:“夫君所思何事,可否说来一听?”
听到妻子发问,梁灏知道自己走神了,忙对妻子抱歉地说道:“对不起,我在想咱们今后要几个孩子。”未料到,话刚一出口,两个人竟然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晓薇道:“夫君想要几个,我就给你生几个。”
梁灏道:“生子不在多,在优。岂不闻:‘好儿不用多,一个顶十个。’自古以来少有儿孙众多而又皆是精英者。即便是皇家也不例外,兄弟五六个、八九个、十几个为争夺皇位杀得天下不安、鸡犬不宁的。倒是民间二十四孝,无不是一个儿子养老送终。”
“依我看,杨家将七郎八虎多威风啊,一听就让人振奋。”
“哪里有啊,全都是艺人杜撰的,说书唱戏罢了。其实,杨老令公只有一个儿子,叫杨延昭。父子俩都是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流芳千古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哪也不能只生一个啊,孩子多孤单呀。无论是儿是女,总得有个伴啊,待咱们百年之后,他们之间也好有个相互照应。要不然,万一有个闪失,哪可怎么办呢?”
“放心吧,吉人天相,咱们的孩子才不会有事呢。你要是不放心,就多生几个,咱们多下点功夫用心培养就是了。让他们一个个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
“这还差不多。其实啊,我觉得有了孩子,关键在于如何教育。有的家长只是一味的娇生惯养,孩子们都二三十岁了,连一点自理能力都没有,光吃祖宗的老本,这种孩子能有什么出息呀。”
“贤妻说得极是,等咱们有了孩子以后,一定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以后能适应各种环境,经得起各种考验。从小的方面说,能够自食其力,有所作为、让我们放心。往大的方面说,能够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流芳百世。”
“我的要求可没有你那么高,咱们的儿子能有你一半就行,我也就能够满足、就能够放心了。”
“那你就放心吧,古人都说了,儿子肯定比我强。”
“古人怎么会知道咱儿子的前程?”
“怎么不知道?‘青出于蓝胜于蓝’嘛!”
“去你的……”
梁灏与阎晓薇完婚之后,梁文昭夫妇就打算及早回家,架不住阎福祥夫妇一再挽留,二人只好耐心住下。又过了十多天后,阎福祥夫妇才总算同意梁文昭夫妇返回东平。按照礼尚往来的礼节和习惯,阎福祥为亲家准备了两大车开封土特产品,让梁文昭夫妇带回去赠送乡亲们,又包了一千两银子,说是让梁文昭夫妇补贴家用。
梁文昭见状,无论如何不肯收受。他动情地对阎福祥说道:“亲家啊,按理说,孩子们的终身大事,应该由我梁家出彩礼,具体操办。但是你们不但未收分文彩礼,还将婚事操办得如此隆重,这已经让我们于心不安了,再让我们带这么多东西、这么多银子回去,岂不让乡亲们笑掉大牙,让梁某如何做人?”
亲家二人,虽然贫富悬殊,但都是谦谦君子,注重礼节礼貌,坚持礼尚往来。一方非要送不可,另一方却坚决不收,双方各执一词,理由无不充分,争来争去,竟然有些面红耳赤了。
见双方老人争执不下,梁灏便出面打圆场:先是对叔父母说道:“盛情难却,这是义父母的一片心意,却之不恭。东西带回去,给乡亲们分一分,算是喜糖,让大家也都分享喜悦,共同高兴。”
接着,梁灏又回头对岳父母说道:“多谢二老好意,叔叔说的都是实在话,东西拿着,银子就不要带了,家里有土地可以耕种,吃穿都不成问题,还能略有剩余。”如此一来,双方满意、皆大欢喜。
然而就在梁文昭夫妇上车后刚刚坐稳,车夫即将挥鞭之际,阎晓薇却又拿出一个小包裹,从车下双手递给婶娘后说道:“几件首饰送与婶娘,略表侄媳妇的孝心;一些散碎银两,供弟弟妹妹读书之需,也算是当嫂嫂的见面之礼。以后若有机会,一定让他们一起来东京游玩,也算是见见世面,一家人也好都团聚一下!”
接过这沉甸甸的包裹,看着这美丽贤惠、心地善良的侄媳妇,梁文昭夫妇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两人感到再说什么话也是多余。
阎福祥夫妇见此状况,亦是泪流满面。双方都是一只手擦拭眼泪,另一只手朝亲家挥手告别。
带着无限的满足、无限的感激、无限的怀念,梁文昭夫妇踏上了回乡的路程。
阎福祥得此佳婿,心花怒放,顿时感到一身轻松:一来是独生女儿终身有靠,自己百年之后也可放心而去;二来是自己这百万家产不仅后继有人,而且还有望发展光大;三是自己与老伴可以安度晚年、有人养老送终、再无后顾之忧;四是待小两口有了孩子之后,自己亦可含饴弄孙、安享天伦之乐…… 每想到此,阎福祥总是感到喜从心来,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唱上几口河南梆子。
高兴之余,阎福祥还是感到少了点什么,又和家人商议,决定再办几件善事:一是在开封城内开设六处粥棚,面向京城居民施舍七天。二是到大相国寺施舍善款三千两白银,同时为弥勒佛祖重塑金身、披红挂彩。三是扩大学堂规模,招聘了几位学识渊博的先生前来任教,吸收更多的贫家子弟前来读书。四是聘请了几位名医,开办了一个专门培养民间郎中的学馆,免费招生,免费诊疗,让更多的医者为百姓诊治疾病,让更多的患者病有所医。五是又买了一处宅院,派专人管理,专门收留无儿无女的鳏寡孤独老人和无家可归的流浪少儿,给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让他们中有条件的人重组新的家庭、相互照顾。如此几件事情做下来,才算是真正了却了所有的心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简介:毕长代,中共党员,退伍军人,东平湖管理局退休干部。现为东平水浒诗院院长,《水浒诗刊》主编。作品散见于有关媒体,著有巜人生随笔》巜父子状元传奇》。
都市头条因您而精彩!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头条号】【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共赏好诗词头条号】【河头店不忘初心文学社】老师们!【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下设14个编辑窗口!如下:【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儒子叟国娇】【一片冰心在玉壶】【蓝天白云】【影子】【真心对你】【荷塘月色】【香】【乡愁】【姜海修】【品墨竹】【你安好我安心】【西门吹雪】【雪冰心】本团队下设26个专题!如下:【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河头店不忘初心文学社】【文学范耕净土】【中医中药益寿延年】【共赏好诗词】【美声主播乐园】【专注原创字画】【专注原创歌曲】【专注原创摄影作品】【专注原创对联作品】【唐风宋雨寄君情】【千里与君同】【同醉唐风宋雨中】【有缘千里来相会】【唐诗宋词知多少】【东风送情笛声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蓝天白云书屋】【都市茅棚】【温馨书苑】【月湖草堂】【闲庭竹韵】【真心诗苑】【月色荷塘】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老师们!自2021.2.22日起本编辑部将免费为身边有团队精神的、有困难的、有利于大众的人和事做宣传!《用行动传递爱,用爱将心相连》本作品图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