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现场(ID:wenxueip)
【麦收季节】
专辑目录
【随笔】
■张店 赵自鹏/最后的麦收
■桓台 那慕汗/说说俺家的那些车
【诗会】
■桓台 那慕汗/麦收季节(外一首)
■桓台 巩本勇/倒立的树
■周村 张志成/公园一角
■吉林 王玉孚/闲居自遣(外一首)
【随笔】
最后的麦收
■张店 赵自鹏

芒种刚过,又经过几场热风的吹拂,这麦田就真地变成了金色的海洋,这曾经安静地近乎于寂寞的村庄也开始热闹起来。
母亲每天都要骑着电三轮到麦田去上几趟儿,有时扶扶被风吹倒了,有时到麦田旁边的空地上抜一把新鲜的蚂蚱菜。偶尔,有经过的乡邻们和母亲打招呼:“老嫂子,收了这茬麦子就不用再种地了吧。”“是啊,今年感觉这身体不行了,光是走这几步路就气短得厉害,真不能继续种地了。”
母亲去年就和我说过,这两年的身体越来越差了,这村头村尾的二三里只能三轮车代步,要不就得走上一会儿歇一会儿。尤其是冬天,不知是天气冷还是点煤炉子的缘故,总感觉这气管儿憋闷地喘不动,厉害时就只能服用茶碱片来缓解缓解,看来种地是不行了。
见母亲如此,我安慰母亲不种也好,像您这七十好几的种地的也没几个了。您虽然坚持尽量不来讨扰孩子们,我估计乡邻们也看会不过的,或许也笑话孩子们不对了呢。
母亲听过我的话没有太多的表情,其实我知道母亲对于土地的那份感情,是一时半时难以割舍掉的。
对于种地,母亲是村里公认的“一把好手”。当然这“一把好手”盛誉的背后是母亲没日没夜辛勤地付出,和对土地的悉心如孩儿般地照管。别人遛弯儿的时候母亲在田里,别人晌午睡大觉的母亲在田里,当东方天际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母亲已经在田里了;田地出现干旱的时候,母亲就拉着父亲一同去浇水,庄稼缺了营养变黄时,母亲就及时地买来肥料上上。当然,这田地自然也不辜负主人的一片苦心,每到收获时总是盛得粮囤都冒了尖,母亲更是欣喜万分。
即便是父亲去世这几年,母亲都独自耕种从未停歇。土地在她眼里就是命,她可舍不得那一片的好地都撂了荒。有时母亲说给我们也有借口,比如这庄稼人的身体不活动活动就不行了,比如打来粮食换钱也减轻你们的负担,比如种粮食种菜的你们还能尝尝这家乡味儿。
对于母亲的种种说辞,我虽然无可奈何地答应着,但每一次回到老家见到母亲日益苍老了面容,日渐驼弯的腰背,以及在微风中无助招摇着的一头白发,我的眼泪就又不由自主地落下来了。
说说俺家的那些车
■桓台 那慕汗
现在,小轿车进入了家庭,在县城,家中有辆车已不算是啥新鲜事,有的人家甚至有几辆轿车,小区停车位紧张成了最平常的事。小康社会,农村家庭的小轿车也逐渐增多。周末回老家,大街小巷都有轿车停在路边,硬化的水泥路面,洁静的街道旁,以及安装健身器材的小广场,还有百姓大舞台前等,都有些车子停放。真是的,现在的新农村,拥有一台轿车也是很平常的事。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家有了一辆自己的车。那是砍伐了屋后那棵碗口粗的洋槐树后,找庄里有名的童木匠给做的车架子,爹赶卫固集买来车毂辘,装上车耳子按上车毂辘,一辆崭新的洋槐木小推车,成了我家的宝贝。爹用这辆小推车,春来给队里运送种子化肥,麦秋运送公粮,秋后用它运回队里分配的粮食和柴草,冬日里去湖田煤矿运生炉子的煤炭。小推车,它成了我家顶呱呱“劳动力”。因为,小推车每给队里干一天活,队上就给我家多记十个工分。
七十年代初,在金岭铁矿当工人的二叔买了辆二手自行车,骑着它上下班。那时,庄里当工人的家里有辆自行车,也是个稀罕物。二叔的自行车虽然比较旧,每次遇上雨天,他也不舍得骑这车,生怕被泥水污了它,自己徒步十几里去矿上班。对于二叔的自行车,我非常羡慕,连做梦都想骑骑它过过瘾。好不容易盼到二叔休班,我主动到二叔家玉米地帮着他拔草。玉米叶剌得我胳膊生痛,闷热和口渴袭来,我也坚持帮二叔拔完地里的草。因为二叔应允过我,帮着拔完草后,晚上可以骑着他的自行车,去县城看《洪湖赤卫队》的电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农村,俺村里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闲时节,爹利用家靠南北大街的区位优势,在东屋后墙开了门窗,做起了庄里的第一家代销点。售卖化肥农药和日用小百货,还有学生用的铅笔本子文具盒,油盐酱醋茶,以及小付食小零食等等。刚开始的代销点进货,都是爹用小推车,到县城一趟趟的运回,既费力又费时。为此,爹买了辆千里马,用加重的自行车,放上两个柳条编制的驮篓,有时一天能跑两趟县城进货。爹高兴的说:“咱家也有车了,它叫千里马呀!”我有时,也骑着这辆千里马在俺大街上兜兜风,当同伴们投来羡慕的眼光时,我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后来,代销点规模大了,用千里马进货不能满足售卖的需求,爹又和二弟商量着买了台农用车。三个轮胎的农用车,河北人管它叫“三马子”,“三马子”装货多,爹和二弟开车去县城进货,装满一车就能售卖好几天。“三马子”农用车,这是我家添置的第一台机动车,当时俺村也没有几辆,二弟开着它“突突、突突突”地驶过村内大街,那才叫真正的拉风。
世纪之交,爹近古稀之年,他把代销点交给了二弟经营,从“一线岗位”上退了下来。我和二弟帮爹买了台老年乐电瓶车,爹用老年乐拉着俺娘,走亲串友,赶集上店。去周村看大街、去花山灌山泉水泡茶、去铁山下拜炉姑庙。四里八乡,能去的地方尽量的去玩。爹高兴的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咱带来了好日子,咱们农村人有福了。”爹娘尽情的享受着改革开放后的晚年生活。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它永远不会堵车。”这是我买了摩托车经常听的那首歌谣。九十年代未期,我工作在乡镇,离县城的家比较远,老婆心疼我骑车赶班累,建意我买了台嘉陵80摩托车。戴上头盔和护腿子,穿上防风外套,骑上我心爱的摩托车,真象歌谣里唱的那样不会堵车。当然,那个年代也没有堵车之说,只是雨天弄一身泥,晴天大风刮。虽然戴着头盔,那摩托车跑起来,耳朵听到的是“呼呼”的风声。骑摩托车,它是自行车的享受,但却是机动车的速度。闲下来时,我就会经常擦洗保养自己的摩托车,自从它进我家,的确是为我的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我真的挺爱它的。
2012年我家买了第一台轿车,儿子和儿媳两人都考取了驾照,小汽车进入了我的家。家庭有了轿车更加方便了,假期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全家人一起去济南看趵突泉、去青岛看海。带着孙子去黑铁山、焦裕路纪念馆参观,游揽祖国的大好河山,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教育子孙爱党爱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周日,一家人开车去马踏湖坐溜子,吃小鱼面糊子椒、鳞炸鲫鱼、白糖荷叶砸砸藕……享受家乡的特色美食文化。
现在的小康生活,使家庭轿车成为平常事。我家的车,从小推车、千里马到“三马子”,从老头乐和摩托车到现在的小轿车。在党的领导下,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我家的车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现在的小轿车,为全家遮风挡雨,有事时,不管外面刮风下雨都可以开着车去,冬天的时候,室外温度低,如果是骑摩托车可想而知有多冷,但是有了车就不用怕,打开车空调,不但身暖心却更暖。
又是一个周末,儿子说一家人开车去台儿庄来个两日游。参观一下台儿庄古城以及台儿庄战役纪念馆,让孩子们牢牢记住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深刻认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以革命英雄为榜样,弘扬红色文化,传承时代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自己,承担起应尽的职责。
【诗会】
麦收季节(外一首)
■桓台 那慕汗

这个季节
金黄是它生命的主色
田野、路边和农用车上
装满了金黄
斗笠下皱纹里堆着笑
掩盖不了
那满嘴的大黄牙
西北风吹来
推动满坡的金色晃荡
联合收割机,着急的突突直响
皱纹里渗出的汗水
浸透了衫,冲洗着镰刀
在金黄色中,刃更利更亮
当下,心中就一个字:忙
三秋不如一夏忙
麦收季节的午饭
把金黄变成了白面馍馍
狗棒子咸鱼换成小鱼面糊子椒
红红的辣椒酱合着汗水流淌
守着满地的金黄
吃点啥!啥都那么的香
五绝·噶嗒汤
噶嗒杂面汤,
咸菜早餐香。
传统饮食继,
神州文化扬。
倒立的树
■桓台 巩本勇

在河边漫步,有时赤脚,有时裸背
树梢子摇来摆去,把鸟蛋摇下,云层低的要下雨了
——没有圈套
白鹭煽动翅膀越过教堂,微斜的风,迷蒙的雨
移进月神的领地,春天往夏天搬家了
风雨洗过的月亮像菱镜,谎称前进的太阳
它的心塞满稻草
嘴封住嘴。月光被湖水碎碎的微波卷散了
树倒立在水中,从一而终想一件事:
这里的山之前一样也翻跟头
公园一角
■周村 张志成

六月的骄阳,
真好。
跳广场舞的大姐,
定有温饱。
法桐树下的小伙,
手托着手机,
看似沉着。
他的灵魂,
却早已出窍。
看对面背单词的姑娘,
一双眼光,
如火在烧。
六月的骄阳,
真好。
捡烟头的红领巾,
迎着太阳笑。
最是退休的老汉,
心思乖巧,
手拿一根小竹竿,
约个老太捉知了。
“咱不听,
富氢水的推销员,
胡吹骗人的广告。”
闲居自遣(外一首)
■吉林 王玉孚

影斜眠不醒,尘客少来寻。
青眼宁依俗,白头偏爱吟。
云横远山外,鸟语密杨阴。
日日兹中过,闲愁不到心。
自遣
慵懒何妨髀肉肥,宅邻郊野静相宜。
四边田垄纵横处,一树庭花开落时。
得句未须凡客許,妄言任使俗人疑。
若无他事常来扰,只此终焉老可期。
【特别声明】本期部分图片选自网络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齐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