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国顺
“妈妈哟妈妈/亲爱的妈妈/您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大……您的品德多么朴实无华/您激励我走上革命生涯。”殷秀梅演唱的一首《党啊亲爱的妈妈》脍灸人口,时常在耳边想起,魂牵梦绕。
在我心目中人的一生最亲不过父母,最伟大不过祖国和党。从我长大懂事那天起,一个志向就是当兵,一个心愿就是入党。我在家是独子,而且是四代单传,高中毕业后的1978年我在沙家片工作时,正值征兵,碰上带兵的首长看中了我,随知到我家与父母交谈时,母亲都哭了,部队首长眼看此景只好作罢,兵没当成。入党更是我多年的夙愿,也是几经坎坷,才于1979年11月成为预备党员,至今也有42年党龄了。现在想想,在追寻的路上,每当一个愿望的实现,心里总是那么不平静,真的感慨万千啊!
在追寻的路上,我也曾有过多少心酸苦辣。我出生在建国初期,生长在三年困难时期,上学又遇上了“文革”动乱时期。那个年代“唯成份论”,就在上初一的当口,学校成立了红卫兵,说是还要去北京串连,接受毛主席检阅,一时狂热得发烫。那时唯一的要求进步组织——红卫兵。第一批名单公布,我不在名单之列,问其原因很简单,说我家成份是上中农,父亲解放前曾当过几个月的顽保长。好胜心极强的我,怎么能受得了这般打击,一气之下,回家哭着与父母闹,甚至有“与家庭决裂”的念头,中午回家饭也不吃,对着父亲大吼,“我不想在这个家了,要与你们决裂,彻底划清界线!”父亲一时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父亲强压怒火,一五一十地说起自己的身世:“我们祖上世代为农,以田为本,平时省吃俭用,有点积蓄就置田数亩,还有一头耕牛和车木农具,互助组时全部入社了。我7岁时你爹爹就去世了,丢给我的也只有三间两厢的草房,墙根脚只有二三尺高的碎砖头理起来的,土脚墙茅头梁,墙院门还是芦柴编的,生活虽不算殷实,但还算过得去。有点钱就买地,为种田不求人,还置齐了车木家具,当年土改定成份时就定了个上中农。说是当过顽保长,也有这回事。那是国民党当政时,当时顽保长是各户轮流做的,一期几个月,也没有什么血债。”父亲的一席话,说得我哑口无言。时代的烙印,是留在我心头挥之不去的阵痛。
第二学期,学校对我的政历重新做了调查,发现反映的情况有出入,再说,当时的政策,中农属于团结的对象,加上我的现实表现较好,好在老师看在我“品学兼优”的份上,便批准我加入红卫兵。臂膀上多了一道红箍,(即“红卫兵”袖章),标志着成为“革命动力”的一员了,从此可以与其它“根正苗红”的小将们一样趾高气扬了,顿时高兴得简直是离地三尺。再后来,还被大家推选为红卫兵排长。
1972年成了川青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当时高考制度还没有恢复,只得与大学失之交臂,回到家乡务农。父母正在担心身体单薄的我怎么能适应艰苦的农村生活,一天,突然接到公社通知,说是经学校推荐,公社批准,我与另外3名同学被分配到社办企业——五金胶木厂去当工人,这对我来说犹如喜从天降。从学校门直接跨入工厂门,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事了。
我在五金胶木厂上班,感到一切都那么新鲜。虽然在工厂时间不长,却轮换过几个工种,先是用压机打制塑胶件,然后进五金车间,维修脱粒机、小老虎之类的,还在铁匠间代了20多天班,拉风箱、抡大锤,当时薪水每月只有15元,从家里带米到厂食堂代伙,有时干了白班还主动要求加个小夜班,一干就是16小时,浑身有股使不完的劲,一心只想为家庭减轻负担多挣些钱,再苦再累也不觉得。有了这份工作,同学们羡慕我,庄上人在父母面前一个劲地夸我有出息。
不到一年多的时间,我就被公社借用,参加公社组织的“农业学大寨工作队”,进驻落后的大队,帮助那里改变面貌。白天与社员一起干活,晚上还要组织社员学习,尽管整天忙得昏天黑地,苦点累点,感到还是蛮充实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工作队结束后,就被公社安排到下设的片里当统计员,步入社会赶上了社会转型时期,可谓是一路风雨兼程。
命运有时专门会跟人开玩笑似的。正当我春风得意之时,恶运一股脑地向我袭来。说来也真有意思,有时候屋漏偏遭连天雨,麻烦一连串。上世纪70年代初,那时正时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有年夏日,上面分配公社两个名额,公社党委连晚召开党委会推荐人选,会后,出于关心的人向我透露,说推荐时我名列榜首,可以去南京河运学校深造,让我兴奋得彻夜未眠。第二天大早,如往常一样正准备下村,公社公勤员叫住我,说是党委一把手书记杨智找我。当我在书记办公室坐定后,书记笑容可掬地把我夸了一通,然后话题一转,“新农村建设需要像你们这些有文化、有生机的年轻人,家乡需要你们挑重担、作贡献。”弦外之音,我上大学的愿望将成为泡影,后来才知道,我的名额被公社卫生院妇产科那个人的弟弟顶替了。没法子,农村有句话,总不能搬砖头砸天。心高气傲的我一度很消沉,怎么也想不通。

时隔不久,也可能我平时工作表现出色,这时组织上派人找我谈心,有意识地让我向党组织靠拢。我毕竟是个积极要求上进的热血青年,便立即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那时入党要求挺严,要审查祖上几代,什么直系亲属、旁系亲属的,都不能有一点污点。一连好几个月的政审,也没有一点信息。突然有一天清晨,公社民政科的王科长告诉我,说是参与了我入党政审材料的内查外调,先夸赞我一阵,说现实表现各方面都蛮好,可有人怀疑我岳父有“血债”。这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可是致命的一击啊,对一个刚刚走上社会,一再要求上进的青年,犹如晴天霹雳,当头一棒。我也曾以试探的口吻打听,能否处理好这个问题?一向关心我、始终把我当小孩喜欢的王科长便有话直说,好言相劝:“趁现在还没有结婚,干脆退亲算了。”轻轻飘飘的一句话,令我顿时处在进退维谷,怎么也想不明白。我们的婚姻虽不是青梅竹马,自16岁便由媒妁之言订了亲事,也相处了近十年,总有割舍不断的那份情思吧。再说,凭自己直觉,坚信岳父为人忠厚老实,不会为怀疑者所言及是。经过一番沉思,在当时叫激烈的思想斗争,我终于鼓足勇气向王科长答复:“感谢组织上的关心,做人要讲良心,请组织上再审查”,只得听天由命吧。终于熬到1977年8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一举扫除“极左”思潮的阴霾,岳父的所谓“血债”问题予以澄清,自然真相大白,纯系子虚乌有。直到1979年11月我几经周折,终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庄严的党旗下,礼举右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隨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向党坦诚我的信仰、我的忠诚、我的遵守、我的诺言。这是我一生中最光荣、最难忘的一刻。
从跨进党门的那一天起,我浮想联翩。入党虽感荣光和幸福,却来之不易,真正做一名合格党员更加不易。既然入了党,就要百倍地热爱党,守住这份执着,为党争光,为党旗添彩,使鲜红的党旗在心中永远飘扬,这不仅是我的初心,更是我今后的担当。人生就像一场赛跑,总想跑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从政四十余年,凭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一片赤诚,为官一任,执政为民,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党和组织上给予我很多荣誉。回顾过去,感慨万千,在乡镇领导岗位上为党的事业摸爬滚打几十年,涉足工业、农业、文化宣传、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多个领域,所做的努力可圈可点;在困难部位攻关克难,披荆斩棘,从不叫苦叫累;在金钱诱惑面前,坚守道德底线,廉洁清正……虽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也没有辜负人民的重托,无怨无悔。退居二线后,受聘于安监部门,凭着一腔热忱和兴致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发挥余热,尽着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全市安全生产信息宣传鼓与呼。不忘初心,继续实践着入党时的铿锵誓言,实现自己毕生的追求,也是一种必然的境界。闲暇之余,学会找乐,时常看点书,码点文字,辛勤笔耕小有成果,在全国各类报刊和新闻媒体用稿上百万字,先后自费出版了安全文化作品集《安监之魂》(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散文集《生活如歌》(上海文汇出版社),近几年还被吸收为高邮作协、扬州作协会员、扬州文创会理事,2020年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文学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歩。尽管我的文字写的不好,作品还不完全是精品,但是它却是我记录生活的一种途径,字里行间感受着曾经的那些忧伤、那些痛苦、那些快乐、那些幸福…… 我没有懈怠,一直在追寻着。
醒目感怀一幕幕,侧听耳畔一声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1921年上海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起,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一批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鲜红的血液染红了整个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颇多,中国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夲主义国家要用几百年才能走完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自不易,令人瞩目,震撼全球。百年历程,光影铸魂。唯有中国共产党百折不饶,全心全意代表人民利益,倍受人民欢迎、崇敬、拥护和爱戴,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生活和美好向往。
岁月无痕,时光荏苒。我沒有忘记入党的那一天,坚守对党的信念矢志不移,一生永远跟党走不离不弃,入党宣誓就是我心中的座佑铭,党的宗旨在我心中时刻牢记,并一辈子付之于行动。
【作者简介】
葛国顺,笔名草页,1954年7月生于高邮,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扬州作协会员、扬州文艺创作研究会理事、高邮作协会员。擅长随笔、散文、言论、歌词和论文写作,作品散见于全国报刊、电台和网络媒体,多篇作品在省内外获奖。2016年4月结集安全文化作品集《安监之魂》(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个人散文集《生活如歌》(上海文汇出版社)。

【热评精选】
读葛老师的文章让我深受感动。作者和我年龄相仿,他所经历的我感受颇深。少年时凭着年轻气盛,满腔热情,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一门子心思想把工作干好,尽管工作又苦又累,但机会难得,十分珍惜,追求进步,努力工作是那个时代热血青年共同的特征。葛老师一生对党无比热爱,要求进步,用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入党时的铿锵誓言,入党后的忠诚于党,热爱工作,一心为民,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一生践行入党誓言,做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好党员。这些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文章饱含深情,把自己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尽情倾注于字里行间,满满的正能量。为作者点赞!(点评:牛双成)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是万千中华好儿女最亲爱的母亲。她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教会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郭国顺老师怀着对党的一片忠贞,怀着对伟大祖国的一片赤诚,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工作中满腔热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领导岗位上严守党的组织纪律,清正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同时郭国顺老师为人诚恳,有情有义。在那政治狂热的年代,由于未婚妻家庭政治有“问题”,有人建议他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解除与未婚妻的关系,可是遭到他断然拒绝。这篇优美的散文详细记载了郭国顺老师心路历程,表达了对党的无限忠诚,是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份礼物。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行文流畅,值得学习借鉴。(点评:杨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