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不参加笔会,也从不在离开自己书桌的状态下创作。但有一年去参加一个朋友聚会,现场全是书画家在搞笔会,无奈下现场画幅鲁迅。本认为没带印章,只是现场一个娱乐交流,没想到被操办者拿来我家让盖上章,后又出现在某电视台的书画拍卖节目中。因这宣纸都是纸劣的书画纸,差强人意,加上笔会上沉不下心,这幅作品很不满意,留下遗憾,至今一想起就头疼不已!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我的一生从不用书画纸和化学色是出了名的,了解我的人都知道。当年史树青先生初次见到我作品很是吃惊,“你这都是用的民国宣和矿物石色,现在的画家很少有人用了,只有用这种材质创作的画才能传承后世,年轻人,你是个少见的大熊猫啊!”徐邦达先生见我作品也很欣赏,说这种高古气象的笔墨不见于世久矣!吴冠中先生与我是忘年交,我们一老一少总有聊不完的话题,老人常鼓励我搞现代水墨,他讲我对古人的笔墨、技法语言已全面悟透了,功底很扎实了,完全具备创立一套自己语言体系的条件。为此,我阅读了大量中外美术典籍,用了两年时间实践,但最后苦于很难找到那么多的矿物石色颜料,而后又不得不重回到传统中。化学色我是不会用的,二三十年色彩就发生变化,褪色、掉色,坑人的事我是不会去做的。前两天在烟台与赵燮先生把酒言欢,他说对我的现代水墨很是欣赏。我说天道心法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我会再继续探索下去的。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我从选择绘画这条路时起,就立志与徐渭、八大试比高。我几十年不随时风,在寂寞的环境下探索古贤技法语言,特别是对徐渭、陈洪绶、八大、石涛、黄慎、任伯年、虚谷、吴昌硕我用功尤勤。甚至亚明老都赞赏我对任伯年笔法领悟的这么深刻。我作为画家,几十年几乎不看电视,大多数业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对经史子集这些传统国学我很注重学习。我倡导艺术家以作品说话,而反对以知名度高低来决定艺术水平。在假大空横行的当下,我从不屑与那些体制内的画家为伍,因为在逆淘汰的体制内,真正有真才实学的少之又少。今天社会状态下的逆淘汰体制,平庸者往往居上位,大多数都名头难副。他们在历史上都不会留下名字,都是过江之鲫,是历史洪流中的匆匆过客。当代的中国艺术市场混乱无序,过度炒作的虚假成交已是司空见惯。很多大名家的作品与价值都是背道而驰的,那种被认为拍出高价就是好作品的观点是十分荒唐幼稚的,以此做风向标是害人不浅。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件书画作品本身是静态的,今天的名家水平很烂,过十年,一百年水平仍然是很烂的,其平庸低劣的水平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我曾劝告过很多收藏书画的人,收藏书画一定要看作者实际水平,一些官衔画家实际水平都是低劣庸俗不堪。真正有真才实学的画家自古以来都是博学鸿儒之士,他们的造诣往往具有多面性。所以,收藏书画要去关注学者型和才子型的画家,而不应去关注那些官衔画家,真正具备高水平的画家从来都是市场热捧而永不会跌落的艺术市场“硬通货”。


△成忠臣书法作品
在书法方面,我从小习书,从十四岁就系统地临习颜真卿、苏东坡、郑板桥、王铎书迹。九三年董寿平老师见我对毛泽东手书古诗词爱不释手,对我说:你把在传统上掌握的线条、点画这些基础,去融主席字迹的外壳就成功了。(就是结体、布局)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我是学毛体的,其实主席的版本我从没临摹过,而是用传统的书法基础去融合的,我只借用了外壳。2004年秋天我通过国务院参事室的朋友联系上邵华,邵华对我的每一幅作品都端详很久,最后讲“你这字到底是怎么练的,而且都是自由书写,见过那么多写毛体的,达到这种高度、这种境界的我还是第一次见。你这字不仅神似,那味道,那感觉就像是出自主席本人,你这到底是怎么练的?”当我把自己的学书学画经历一一向邵华将军解释后,她一面听一面赞叹,并鼓励我把这种学习精神发扬光大!

△成忠臣书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