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一线教师,大家都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一些学困生。根据木桶盛水的原理,我们的教育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为他们进行的。他们决定着我们教育教学的成败得失,甚至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兴衰。
除了遗传性的弱智或者智障之类的先天性学困生以外,后天性形成的学困生,也就是我们可以改变其学困生命运的这一部分,探讨成因,研究对策,可谓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责任和义务。
后天性的学困生具体表现可以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从不主动,而且非常懒惰,上课基本上只摊两只耳朵,甚至听都不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都是随遇而安,被动地听着老师的安排,甚至是无动于衷,麻木不仁。没有学习方法,不会学习,即便老师高压,也只是装模作样地敷衍了事。一旦疏于管理,就开始做小动作或者说话捣乱。学困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自制力差,总是与违纪违规打交道,成为教育教学的老大难。
纵观以上学困生的种种表现,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深度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跟我们学生本人、家长、老师及社会的种种不当行为分不开。学生层面好说,老师和家长都可以给他们总结出千万条“罪状”。“什么贪图享受、胸无大志,不听话了,没有记性了”等等说出来让家长和老师痛心疾首的原因,我们不再多说。还是从家长层面和老师层面,我们分析分析吧。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朋友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咱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对头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只是急功近利地追求记住多少生字、英语单词、背多少首诗词、会数多少数乃至加减法……从而使孩子从小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心理阴影。一旦他们正式读书时,逐渐得以摆脱家长的“魔爪后”,再加上随着学段提高,家长自己都弄不清了无法辅导乃至包办孩子学习了,使得孩子彻底成了脱缰野马。尤其是年轻的父母都到在外地打工,隔辈的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娘辅导孩子学习更是力不从心。这样孩子在很小的那点优势丧失殆尽之后,只能是越来越跟不上课了,逐渐成为学困生了。
作为老师,迫于各种考核压力,更是变本加厉地逼着孩子学习,动不动让孩子写多少遍生字、做多少套卷子,把孩子折腾得七荤八素。短期内尤其是低年级成绩可能有所提高,但是却是以丧失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乃至道德品质为代价换取的。到头来孩子越大越不懂事,成绩也是越来越差。本地老师“黔驴技穷”以后,抱着远路的和尚会念经的心理,家长把孩子送向外地。因为生源大量流失,本地的教学自然是越来越差,农村中小学陷入了恶性循环。
广大社会,尤其是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千方百计逼着老师不择手段地追求短期行为的成绩进步。进一步加剧了家长和老师的急功近利行为,从而彻底把一些孩子推向学困生的深渊。
综上所述,救救孩子,转化学困生,打赢教育战线上的扶贫攻坚战成了一个关系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为此学生、家长、老师、学校乃至广大社会必须同频共振,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否则很难凑效。
首先政府方面,尤其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严格落实不准给孩子成绩排名,不得根据孩子成绩给老师和学校排名,从而给家长老师减压,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必须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政策,严禁异地招生,破坏教育生态。为此从源头上做起,把北大、清华等名校招生指标分解到各个县市,甚至各个学校,给异地招生以釜底抽薪,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严厉打击社会上各种补课行径,取缔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补课机构或者培训机构,真正地给孩子减负。
学校和教师层面,要不断研究制定并实施转化学困生的方案,把工作重点放到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来。学校组织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引导孩子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把课堂教学变成快乐课堂、自信课堂,让孩子产生并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给以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指导。总之,学校要让教师心中有学生,寓教于乐,真正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与此同时学校和老师还要办好家长学校,一定让他们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坚决避免五加二等于零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再教给家长管理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家校联手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并能天天向上。
至于家长,首先要彻底抛弃急功近利的做法,坚决不要相信什么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那一套歪理邪说。对自己的孩子奔着先成人后成才的原则来管理和教育,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配合学校和老师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而不是盲目跟风,追求短期行为。
至于学生本人,必须自尊自重、自爱自强,在家长、老师和学校乃至广大社会的关怀指导下,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一颗阳光自信的上进心,能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与此同时,自觉远离手机游戏厅等,抵制不良诱惑,不断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结识积极向上、正直善良的好朋友,杜绝与不良少年来往。还要多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不参与庸俗低级趣味乃至色情之类的活动。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转化学困生,迎难而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变我国人口大国为人才大国而奋斗!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让我们大家戮力同心,为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而群策群力、出钱出力吧!

作者简介
邓连朝,河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邢台市读书达人,邢台市邓连朝创新工作室创始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教师。目前正在致力于打造自信教育和家庭教育。临西县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小说《队长》荣获第二届华夏青少年写作大奖赛优秀奖。2017年8月13日以来《父亲您走好》等五篇文章发表在《牛城晚报》。在《邢台教研》《邢台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拉萨教育》《河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向日葵云雨,不要微名,于灵云,滨海县作协会员,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编辑,2020年6月6日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盛夏诗典》。受邀《剑鸿的诗意人生》专栏作家、编辑;《可爱小池塘》高产作家、编辑;《季风的草塘》编辑;《凤凰诗社西北诗社》副社长;《三湘四水》专栏作家;《盐城头条》认证编辑;《雪域阳春文苑》执行主编、专栏诗人、宣传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