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裸局(7)
作者 彭太光
03--劳模之花
从那时起,罗洪天就象是变了一个人。
他在工作之间,帮着为人们做好事。
如哪家需要在乡里面买些什么日常用品,只要跟他说,他第二天就一定帮你带来。
谁家的汇票到了,只要钱不是他罗洪天垫付不出,他就一定会帮你先垫上,待办好领取款项手续,他再在所里取出。
罗洪天参加邮政工作纯属偶然。那是一九六九年末的事。
那年,罗洪天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
他所在的学校停课了,停课了的罗洪天就没有去学校了,就常常到乡邮电所来玩。
罗洪天所在的地区是望江市的莲蓬县江湾乡。他是江湾乡地道的农民。
因他没事的时候喜欢到乡邮电所去找报纸看,就这样跟邮电所的人就都混熟悉了,特别是所长都成了罗洪天的好朋友。
有时候所里面聚餐,都少不了把罗洪天也叫来一起吃。
那年的十二月份的一天,路面上铺着一层厚厚的雪,雪面上已经结了冰,人走在上面显得很滑。
乡邮员张家星骑着自行车在外出送报刊邮件时为了抢救一个小孩遭遇车祸不幸身亡。
县邮电局没有人能派过来接张家星的班,要求乡邮电所所长就地选聘人员接班,确保邮路畅通。
江湾乡邮电所是一个小所,加上所长才七个人。两个话务员,两个乡邮员,一个机线员,一个营业员,所长兼营业替班。
所长周瑾晨是当地人,也是干乡邮员出身。
他比罗洪天大七八岁,显得老成、世故。但他很愿意跟罗洪天交往,所以跟罗洪天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现在所里面需要人,他想到了罗洪天。
按说,做邮电工作虽然工钱不高,但待遇不低,在当地也还是很让人羡慕的。要是把邮电所招人的事说出去,来找周所长的人肯定很多。
周所长没有把这招人的事对外说,而是把这一喜讯告知了罗洪天,问他愿不愿到邮电所来上班。
听到这个消息,罗洪天还以为周所长在跟他开玩笑,逗乐玩呢,就说,周所,要是有这等好事,你还会找上我,你不早就把你家里的这个亲那个戚安排去了,还会想到我呀!要有这好事,我现在就请你去喝几杯!
罗洪天是不相信有这等好事,就是有这等好事也不会落在他的身上。
周所长知道,这个罗洪天是不会相信他会把这等好事给他罗洪天的。可周所长就认了罗洪天这个朋友,就真的是想把这等好事给罗洪天。
就说,你不相信吧,不相信就别后悔哟,我可是真的给你这机会哟。
罗洪天见周所没有开玩笑,说的又那么的认真,就相信周所不是说着玩的,是认真的,就说,周所,你把我当兄弟,我也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今天我请兄弟你喝几杯!
罗洪天按照要求,填写了邮电招聘用工登记表,把自己的相片、初中毕业证书(没有初中毕业的罗洪天在学校居然拿到了毕业证书)就都交给了周所长。
在县邮电局还没有接到通知这乡邮电所又需要人顶班的时候,周所长就通知罗洪天先上班顶上了张家星这条邮路。
罗洪天是本地人,加上他经常到邮电所来,也就对邮政业务多少有了一些熟悉和了解,加上周所长言传身教,罗洪天很快就熟悉了大部分的邮政业务,收订报刊、收寄邮件、投递报刊邮件,就得心应手。
自那后,江湾乡的邮路上就经常能看到罗洪天的身影。这时间一长,江湾乡的大人小孩就都熟悉了邮递员罗洪天,罗洪天也就认识了很多以前不认识的这些乡里乡亲。
江湾乡有一个青年林场,有一个电瓷厂,有一个水力发电厂,有一个养路队。
这几个单位是有些报刊邮件的,而这几个单位又都是分散在乡所在地的周边,有的还离乡政府很远,有十七八里路程。
特别是养路队,不仅离乡里面远,这养路队的人就都还是湖东省人。
这湖东省的人到浙京省来工作,就是跨省跨地区了。
这跨省跨地区的,就邮件更加多,所以罗洪天跟他们接触的就更频繁。
那个时候,银行业还不怎么放开,在乡一级是没有银行的。
人们办理汇款,大都要到邮电局去办理。
那个时候,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人们吃什么都是靠政府供给。
一个邮电局的职工,一个月才十几二十来块工资,但有得吃,有得穿。
那时,买只鸡蛋只要几分钱,买斤肉只要几毛钱。
没有家电,没有电视,只有收音机和广播,但人们生活得很安逸。
这个养路队的十来个人都是自己起伙做饭,所以他们队一位做饭的阿姨就差不多天天要去一趟乡政府所在地买菜。
买菜的时候,就顺带把养路队要寄回家的邮件给帮办了。
因为到乡里面的邮车来得比较晚,买菜的阿姨就没有时间等,所以,当天队里面的报刊邮件就都是罗洪天送下去的。
养路队的工人干的都是修路的体力活,每个月的供给粮食是不够的,所以就都要家里在黑市买些全国粮票寄来,在老家去买黑市粮票要比在浙京省买便宜多了。
这样,他们从老家寄过来的特挂邮件就多,每个月每个人都最少会有一次特挂邮件。
特挂邮件比挂号邮件收费要贵许多,因为里面放的是最紧俏的全国粮票,怕寄递中丢失,所以多花些邮寄费也认为值得。
养路队的叔叔阿姨们跟罗洪天熟了后,就都把罗洪天当成了好朋友,有的就把小罗当成自己家里面的人,在邮电所有什么要办的就都直接交给罗洪天去办。
而罗洪天也没让他们失望,凡是他们交他办的事,就只管放心交给他。有一回,罗洪天见艾师傅当着他的面开拆了一封平常信件。
从平常信件里面他看到了夹带在信封里面的全国粮票,是五十斤。
他是无意中发现的,他也就装做没有看到。
但是在后来凡是到养路队的平信,他感觉里面夹带了东西,他就会把信件带到家里去,用水将封口刷湿,然后慢慢揭开封口,当看到里面有全国粮票,他就会特别的兴奋。他就想把这些粮票全部据为己有。
因为邮政规定,平常邮件不得夹寄有价物品,如果夹寄,丢失后果自负。
罗洪天就是全部拿了这些粮票,收件人是没有办法到邮政部门去投诉的。
罗洪天家里本就是不富裕的。一个弟弟、三个妹妹,全家七口人全靠父母亲务农,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好得罗洪天这里一个月能拿回十几二十块钱,否则日子就真的更难过。
罗洪天望着这些崭新的全国粮票,心里面就痒痒的了,就有些爱不释手了。
他试着抽出了二十斤,又原样把信封封好。
第二天当他把信件送到养路队,收件人艾师傅看了信后并没有什么反应。
他也知道,艾师傅丢失了粮票,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肚里咽。
就这样,罗洪天瞅住这一他才知晓的秘密,在养路队进来的平常函件中,他时不时地窃取信件中的粮票。
窃取了粮票的罗洪天并没有被谁投诉过,他在人们的印象中,仍是那么的好。
丢了粮票的收件人,看从平常邮件中夹带的粮票老是会少一些,但又找不出是那里丢失的,看来,为了省几块钱邮寄费,反而吃了大亏。
吃了亏的养路队的这些外地人,就不敢要家里省邮寄费了,在后来寄出的粮票就又改为特别挂号邮寄。
这样,每个月进来的平常邮件就少了,特挂邮件就又多了。
原来罗洪天能从信件中捞取好处的路子就这样被堵住了。他不甘心,他不想就这样被断绝了财路。
有一天,罗洪天收到两封从湖东省寄过来的特挂,一封是艾师傅艾承运的,一封是江师傅江建明的。
罗洪天在送这两件邮件时就想一个人收一件邮件签上收了两件邮件的名。只要有人签了名,他就可以把其中的一件邮件私吞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