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的思念(散文)
作者:驼铃叮咚
诵读:那 天
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含冤投汩罗江;伍子胥尸体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人们怀念忠臣英杰,定为端午节。端午节是一个毒日,是一个悲壮的日子,是一个祭祀的日子。

我记忆中的端午节,就是包粽子、龙舟、挂艾草、缝香囊、吃五黄。童年时,端午节的前几天,我和同院的小朋友就忙碌起来;到郊区去采芦苇叶子、拔菖蒲。回来后,我们用红绳子绑好艾草和菖蒲,挂在院子里各家的门框上,据说能有效杀蚊驱虫。母亲用艾草和菖蒲煮水,让我们洗脚、洗澡。还给我们的手腕上,系上五彩线避邪。端午节过后天气燥热,我们在节前把院子里的杂草除尽,把小水洼填上土,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五种毒虫闻到香草气吓得纷纷逃窜,看吧,毒蛇钻进了洞穴里,蜥蜴躲到了树枝上,蜈蚣和蝎子爬到了石板下,癞蛤蟆跳进了池塘。好痛快哟!
端午节这一天,母亲为我们包粽子,有豆沙馅的,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我们在旁边帮忙,生炉子烧开水,煮鸡蛋塗红色。粽子包得又紧又漂亮,左看右看都是三角形。粽子熟了,那一股新鲜苇叶的清香,沁人心脾。我们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听父亲讲端午节的故事。昔日端午节的情景,随着岁月的流逝渐行渐远;然而,那浓郁的过节氛围和文化传说,至今依然使我记忆犹新。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是唐代诗人文秀的佳作。端午节,亦称端阳、重五。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菖兰而沐"的习俗。光阴荏苒,现代端午节众多的纪念活动都与纪念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屈原紧密关联,让他的爱国精神和经典文化永世流芳。
战国时代,楚王听信奸臣靳尚的谗言,疏远忠臣屈原。至使秦攻占楚八座城池。秦王设骗局把楚王抓进牢房,不久楚王疒亡。楚被秦攻破吞并。此时,屈原被流放到汨罗江畔;他眷恋祖国,怜悯百姓,写下了《怀沙赋》,悲愤地沉江。滚滚的江水,吞没了一代巨星。而屈原博大的家国情怀,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流。

辛丑牛年的端午节,我们怀念屈原,缅怀巨星忧国忧民的情怀。当今世界,肆虐的疫情仍在一些国家泛滥成灾。然而,我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尊重科学,内防外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无私援助,为世界人民共同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我想,屈原如果有在天之灵,那么,他目睹今日之中国抗疫的现状,一定会感到无限的欣慰和自豪。
我们缅怀屈原,对他的不幸遭遇深感惋惜。经过这场世界级的疫情大流行,人们更加感悟到生命的可贵。只有联合抗疫,才能取得胜利。莲花,清洁高雅,却可以活在淤泥中;梅花,孤傲暗香,却可以活在严寒中;山花,朴实无华,却可以活在山崖上。活着,才是最大的力量;活着,才是最大的希望;活着,才是最大的幸福!让我们同心协力,战胜疫情,山河无恙,人民安康!

【作者简介】仝文雄,网名:驼铃叮咚。天津市人,现居新疆昌吉。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人民银行退休老干部。天马纯文学铜笔作家。退休后热衷于文学创作,讴歌新时代,绽放一束光。诗歌、散文300余首(篇)散见于各媒体、刊物及网络微刊平台。

【朗诵简介】那天,原名 那晓东,东莞市音乐协会副主席,热爱声乐、朗诵、摄影等艺术,用心工作,快乐生活。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世外桃源美文美声》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