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猎人金盆洗手的真相
作者/新宇
解放前,家乡有个叫蒙有福的人,七十三岁卧床时,我父亲去探望,他讲述了自己金盆洗手打猎行的离奇故事。
蒙有福是六姊妹中唯一的男丁,他三十多岁时,奉养着七十多岁的父母和五个儿女,家大口多,老的老小的小,他不能出远门挣钱,就给本村几户有地人家做短工养家糊口,日子过的特清贫。
有次他去集市,看到一个猎手卖狐皮,价格蛮好,就动了心眼儿,和猎手搭讪,讨教打猎方面的常识,最后托猎手给他弄了一支土枪和火药、砂弹等。从此,不论去谁家地里去干活,他都背着枪,发现有野兔、野鸡就练手。三个月后他会娴熟地打到猎物,这能吃着肉又能挣着钱,一举两得的差事儿可把他乐坏了,就一直以这种方式维持着家庭生活。
1951年,五十多岁的蒙有福在土改政策的惠顾下也分到了土地,从此生活逐年渐好,地里的活由孩子们去做,他成天背着猎枪满山遍野转悠,二十年的枪技,只要是他瞅着的猎物,没有一只能逃活命的,家里经济和生活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他沾沾自喜。
这年三月三,霜雾浓浓,蒙有福准备吃了早饭又去打猎,这时家里闯进来一位画缘道士。儿媳把饭端上炕桌,蒙有福招呼道士边吃边聊。
“你现在的日子过的不错啊,都能吃上白面片儿了。”道士吃着饭夸蒙有福日子过的好。
蒙有福说:“自从共产党分了土地,吃粮有指望了。我两三天里总能打到一只猎物,既能吃着肉,猎皮还能卖钱,比解放前好多了。”
道士说:“现在能吃饱饭就别打了,大小猎物都是一条命啊,说不定你打死一只猎物害几条命呢。你都五十多岁了,打猎也有些年头了。解放前,你家大口多,为了生活,害命也不少,现在日子能过了就洗手吧。”
蒙有福听罢“哈哈”大笑,说:“干农活也不行了,几十年山上也转习惯了,不打猎我心慌。现在日子好过了,猎皮价格也好,我为啥要洗手不干呢?”
道士无语,不再相劝。
这天,蒙有福在山上转了一天,没有见着猎物的踪影;第二天依旧两手空空;第三天一无所获,几天连只野鸡也没见着。第七天吃过早饭,他又背着猎枪上山了。在山路的一个拐弯处出现了一只狐狸,蒙有福大喜。

蒙有福从肩上拿下枪,那只狐狸返身藏到土墩后面。他三步并作两步轻脚轻手地跑过山嘴时,看到狐狸的尾巴尖。蒙有福放缓脚步,慢慢地朝狐狸侧面绕去, 狐狸身子藏在土墩下的凹坑里。
蒙有福扣动扳机, “砰”,那只狐狸“唰”一个纵身,窜出老远。蒙有福紧跟着狐狸,跑了有二三里路,看到狐狸蹲在一棵大树后,他也跑累了,边歇息边抓紧机会装枪,装好后他轻轻地向狐狸侧面绕去。
蒙有福看到狐狸,敏捷的扣动扳机,“砰”,只见狐狸尾巴一摆,精敏地绕树逃走。蒙有福跟着狐狸奔跑着,心里纳闷:没有他一枪打不准的猎物,这只狐狸怎么就没打着呢?他俩保持着四五十步的距离,跟它绕山头过崾岘,跑了总有四五里路,当他实在跑不动的时候,狐狸下了一个沟壕。蒙有福尾追到沟壕边时,狐狸藏在一个土坎下歇息,他赶紧装枪蛋,想:这次居高临下打不中才怪呢。“砰”,只见狐狸身子一晃,回过头看着他,慢慢倒下。
蒙有福兴奋地提枪冲下沟壕向狐狸跑去,映入眼帘的场景使他傻眼了;狐狸背向他躺着,倒下时回看他的头搭在前肩上,好像还看着他,肚皮裂开一条口子,露出一堆白面片儿。
蒙有福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一幕,两腿发抖,他不由跌坐地上……
蒙有福从此金盆洗手,讲完故事,他拉着我父亲的手泣不成声,他儿子也长长舒了一口气,明白他父亲为什么不打猎了,也不让他打猎的原因。


新宇,何保银,男,汉族。
宁夏泾源县人,自由职业,喜欢文学。
曾在《西部穆斯林》《梅花亭》
《花露文学》《黄土情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