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由惰生,败由傲起
……从“史上死得最冤的功臣”周亚夫说起
庸者,平常,不高明也。也可能就是平庸之辈,就是一个凡人呗。当然,你不想早起,不想晚睡,不愿多读书,不愿多劳作,不肯操心废神,不肯吃苦受罪,又想成为人上人、上等人,想成为贤人名士、伟人大儒,只能是懒人作梦、痴人说梦,那怎么可能成为现实呢!所以,惰生庸,这好理解,也容易认同。
对于傲,则不然。自古就有傲骨与傲气之说。有人说:男儿生于世,需一身傲骨,方可立于天地之间,无实力、无内涵、无原则,不可称傲骨。
亦说:“身负傲气,易自命不凡;身具傲骨,则百折不屈”。
曾国藩则在家书中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至于傲骨与傲气,从字面上,从理论上容易分得清,也没有争议。然而,在工作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到底怎么做才展现傲骨,怎么做才露出傲气呢?
①
追述周勃
那就让我们先看看西汉时期的周亚夫是怎么做的,也就是说史上“死的最冤的功臣”是怎么死的。
要说周亚夫,就不得不先从他爹,也是西汉的开国功勋周勃说起。
周家祖籍是卷县人(河南原阳),后徙到沛县(江苏丰县凤城镇周庙村),从事编织、吹箫,后来成为能拉硬弓的勇士。
公元前209年,以侍从的身份,跟随刘邦起兵反秦,因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候。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灭秦;参加楚汉之争,对峙项羽,杀死项梁;攻取曲逆等地,凡得22县。
历次战斗中,周勃勇猛顽强,冲锋陷阵,表现英勇,功勋卓著。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不要命的主儿,一个活活脱脱的“鬼见愁”,而且命还大,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始终没有死。
至少在打下下邑、攻啮桑、进攻开封三次战斗中,都是周勃第一个登上城门,摇旗呐喊,“我赢啦!”;至少在进攻槐里和好畤、攻击赵贲和内史保、进攻曲逆三次战斗中立“上等功”。
公元前201年,因功勋卓著周勃受封绛侯,也就是在绛县当侯,赐绛县8180户作为食邑。并且刘邦分剖符信保证周勃的爵位世代相传,永不断绝。功勋待遇,不可说不丰厚,也算对得起周勃拼命一生啦。
后又以将军身份,随从刘邦征讨反叛汉朝的韩王信,攻打叛将陈豨,屠杀马邑县城,捕获豨并杀死陈豨;平定燕王卢绾之叛,屠灭浑都城。
刘邦死后,吕雉专权,吕雉死后,周勃与陈平等合谋智夺吕禄军权,一举谋灭吕氏诸王,拥立文帝,后官至右丞相,官职又进一步。
至此,周勃完成他人生的上升期,也走上了属于他的高光时刻和巅峰时期。对于西汉的建立,对于辅佐汉高祖刘邦上位,周勃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可以说是功高震主;刘邦死后,吕雉执政时期,当然是功高盖主;文帝时期,难免就会对周勃存有几分忌惮和防范之心。
司马迁说周勃“不好文学”,常常诏见贤人儒士时向东而坐说“赶快对我说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周勃性格特点的一个侧面。
一天,汉文帝问周勃:“全国一年要产多少粮食?一年有多少刑狱?”
身为右丞相的周勃回答不上来,而左丞相陈平则劝慰文帝说:“产多少粮食,要问管粮食的司农;有多少刑狱,要问管这个的廷尉。”
言外之意,即便身为丞相,也是要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管,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不知道。而对于这些,对于出生入死的开国将领,特别是对一个“不好文学”的周勃来说,他并不擅长。
于是,周勃就辞相职回封地。或许周勃是告老还乡真心辞职,或许周勃是自我感觉力不从心无力干好工作辞职,也可能汉文帝认为,你这是不合作,不支我工作,给我样子看的。所以,即便这样,汉文帝也还不十分放心,还是有所忌惮和防范。
回到封地一年多后,由于家人持武器会见郡守,被以反叛罪投入监狱,最后还是儿媳妇出面跟亲家(汉文帝)说好话,才得以出狱,并于不久后去世。
其实,对刘邦的追随、辅佐远不同于文帝时期的赐予。平定吕氏之乱后,其本应避讳对皇权的威胁而主动远离权力中心,再加上其非擅长文治之官,示弱、让贤、尊上方是自我立身之道、守功之策,但其始终秉持一贯作风,既没有表现出对个人平凡能力的自省,更没洞察文帝的忌惮和防范之态。
周勃后期所受之祸,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其人生的必然,可以说他不能与时俱进;也可以说他不识时务;还可以说是他的“傲”招致的。
②
周亚夫之傲祸
周勃死后,大儿子胜之代侯,夫妻不和,又犯杀人罪,封地被废除。后来,汉文帝又从周勃的儿子中选河内郡守周夫,封为条侯,接续绛侯的爵位。
你不别说,到底是开国功勋周勃的儿子,周亚夫果然不负众望。
在公元前158年,为反抗匈奴的大举入侵,汉文帝任命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汉文帝尉劳军队,发现周亚夫的官兵都披持铠甲、兵刃锐利、弓弩张开、弓弦拉满,甚是满意,而且即使天子到了营门,也要将军同意才能进入;天子到了营区,也要遵守限速规定;见到天子,周亚夫也只行了个军礼。
对于周亚夫的带兵治军,汉文帝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也记在心里。
所以,在汉文帝死时告诫太子说:“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意思是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担当领兵重任的。换句话说,也只能在危急情况下才能使用周亚夫,或者不是危急时刻不能使用周亚夫。
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临危受命,英勇顽强,敢打善战,有勇有谋,不负众望。没有简单地直接救援梁国,而是采取断敌后路的方式,出奇制胜,只用3个月,就平定了七国之乱。为此,周亚夫升任了丞相,汉景帝非常器重他。
然而,就在此时的几件事,却害了他。
汉景帝想废了栗太子,周亚夫却不识眼色,极力争辩,结果景帝还是废了太子。
一天,窦太后说,我的哥哥该封侯了,周亚夫再次不识眼色,说高邦刘过“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汉景帝听了不说话。
汉景帝想封匈奴投降的5人为侯,以鼓励后来的人,周亚夫还是不识眼色,极力劝阻未果,汉景帝最终还是给这5个人封了侯。
于是,周亚夫告病回乡,也因“病”免职。
又一天,汉景帝召见周亚夫,赏赐酒食。席上只上了一大块肉,没有切开,也不放刀叉筷子等。周亚夫很自然地就叫服务员拿筷子来。汉景帝却笑着说“这些不能满足你的需要吗?”到了这时,周亚夫仍然执迷不悟不识眼色,只是脱帽谢罪,而且等汉景帝起身后就快步出去了,看着周亚夫的背影,很有厚德的汉景帝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此怏怏者非少帝主臣也!”
后来,借口周亚夫的儿子为自己买500件殉葬用的盔甲,诬告儿子造反,牵连周亚夫,周亚夫企图辩解,狱吏说:“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之后,因绝食也好,因饥饿也罢,反正是死了,而且司马迁说“条侯果饿死”。
如果只看功臣周亚夫之死,确实是莫需有有罪名,确实死的冤。然而,看看他做的这些事情,他冤吗?!似乎也不冤。
跟他爹有点儿像,不识时务,不懂得藏锋,不善于收敛,不会妥协,也是宁折不弯的“木疆敦厚”。
③
白起之傲死
如果还不是很明白,那就再看看秦国名将白起是怎么死的,可能就会更明白一点儿。
白起,今天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军,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名列武庙十哲。
公元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长,也就秦朝20层官阶中的第10级,相当于今天的中层军官吧,从那时开始辅佐秦昭王攻打韩国的新城。第二年,白起升任左更,在伊阙交战中斩敌24万,战后升为国尉;第三年,白起升为大良造,战败魏国,夺取大小城邑61座;第四年,攻下垣城;第五年,攻打赵国,夺下光狼城;第七年,攻打楚国,占领鄢、邓等5座城邑;第八年,再次攻楚,占领楚国都城,烧楚国先王的墓地,赶走了楚王,被封为历史上著名的武安君。
到了公元前263年,白起再次戟魏国,斩敌13万,与赵国交战将赵国2万士兵沉入黄河;公元前264年,进攻韩国的陉城,夺5座城邑,斩敌5万。
之后,在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国降兵共45万人。
按照商鞅时的秦律,斩杀1个敌人头,即可获得一级爵位、田一顷、宅一处、仆人一个。
要知道,在历次的战斗中,光是有记载的白起杀人就有89万,夺占的城邑近100座,用现在的话说简直可以叫做“双百”将军啦。
所有这些,都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奠定了基础和前提。
这是何的战功啊,作为军人,那时的光荣与梦想,怎么能不使人骄傲与自豪!可以说,香槟与美酒、香车与美女、荣誉与利益,走着红地毯,高唱迎宾曲,光彩四溢,俨然已经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巅峰时期。
然而,可能是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也可能是在一次一次的胜利之后自信心爆表。
长平之战后,白起从战术上分析认为秦国军队应该乘胜追击,一举歼灭赵国。然而,秦国却听信小人的谗言,从战略层面,中止了战争。为此,不知真假有病,反正自此白起就抱病不起。
同年九月,秦王再次攻赵,白起因病不能出征;次年正月,王陵进攻邯郸,不顺利,尔后增兵再攻,结果损失五个军营。此时,白起病好了,秦王想再次启用白起,他却分析战争形势后说:“不可”。
特别是秦王亲自下令,白起不肯赴任;秦王又托人,再次请他,他仍然推辞。
不奈之下秦王派一龁代替王陵再战,结果几个月没有攻下来,秦军损失惨重,伤亡很大。
更令人生气和不解的是,这时的白起却说:“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这一次彻底激怒了秦王。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秦王再次强令白起出征,再次称病;又托人请他,还是称病。
白起啊,白起。秦王,那是你王呀,是你的领导,也是当时最大的领导,是皇上啊。那能是你惹得起的吗,而是你还敢故意激怒他,你是真的活腻歪啦!历史到你这时,也是真是没有那谁谁啦!
秦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先是把白起降为普通士兵,感觉还不解恨、还不放心,就在贬往边疆的路上,又赐他一把剑。
就在执剑抹脖时,白起还不明白,还认为自己一心报国,一心为国好,一心为君好,怎么会落这么个下场呢!要不怎么会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他们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功高盖主、功高震主,持才自傲、持功自傲。其实,他们均身经百战,官拜相位,绝非以凡人的人情世故所能推测想象的。他们都不是一般的傲气,低级的傲气和简单的傲气,更不是真正的傲骨、合理的傲骨、科学的傲骨,至少他们的傲骨,没有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
所以,你以为的,其实不是你以为的;领导以为的,其实更不是你以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