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妻从汶川地震到广州抗疫的故事
文/肖金

“疫情下,我们夫妻为广州防疫尽自己一份力量,当年汶川地震时,他正在为患者手术,随后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灾中,而今面对广州疫情,我参加核酸检测,他在医院值班。”在广州工作的山东人成方静说。
成方静是学习临床医学的,是暨南大学附属穗华口腔医院天河院区医务科负责人,丈夫孙鹏是暨穗华口腔医院天河院区种植科副主任医师。
从同学到夫妻的他们夫唱妇随,当年他们到山东到四川,去年10月来到广州,成为暨南大学附属穗华口腔医院技术骨干。眼下的广州疫情,他们又投入到参加核酸检测的医疗大军中。
广州防疫,她始终走在前列
作为暨南大学附属穗华口腔医院天河院区医务人员成方静讲述了参加疫苗注射、核酸检测感受。5月27日,她作为第一批派出去参加支援的医务人员,一天忙碌下来,全身衣服都成了两种颜色,出过汗水的地方会留下一条盐白的线条。在体育中心天河区集中疫苗注射点,几个小时下来,成方静累得连衣服都脱不下来,脱下防护衣,倒出了半碗的水。
6月1日,暨南大学附属穗华口腔医院天河院区作为石牌街防护核酸检测点,当天上午十点开始接受任务,作为医务科负责人,成方静从容接受任务,有条不紊,原来安排8名医务人员和5名志愿者进行现场秩序维护的,没有想到检测点一开张,排队的人就有数百人,现场志愿者根本不够用。
当天上午原本受领400人次的任务,他们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分为两个场地,及时调整12名医务人员参加保障,20多名志愿者现场指导有序排队,还针对天气炎热,他们及时调来喇叭,进行叫号检测。加快了进度,还减少了炎热天气的暴晒,当天下午四点多,这个检测点就完成了1600多人次的检测,活动中成方静始终率先垂范。随后,6月5日成方静又带队来到天河区前进街进行核酸检测。
2020年初,原本准备回山东老家过年的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夫妻二人穿着一次性雨衣代替防护服进行社区防疫,走在前列。
地震来了,患者手术一半怎么办?成方静快人快言地说,这次我们孙主任在医院值班,我在外面参加核酸检测,上次汶川地震时他可是大忙人了。
时间回到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当年研究生快毕业时的孙鹏与导师正在四川泸州医学附属医]院手术室为病人手术。突然,护士说:“医生,我们的手术床在动!”这时,孙鹏也感觉到了,但他并没有惊慌失措。事后,看到被地震破坏的院区,他坦言有些后怕!
“患者手术做了一半,能因为地震走开呢?”孙鹏说“没法撇下病人!
“护士见状,就赶紧将输液瓶倒立放置在地上,然后告诉他们,如果瓶子倒了,你们就赶紧往外跑。但是,不管房屋如何摇晃,孙鹏他们坚持把手术做完。回到宿舍,孙鹏主任才得知地震程度如此强烈,让他有点后怕。但经过这次事件,他变得更加沉稳了。
随后,孙鹏和同一批医护人员被分配到地震程度受到破坏比较大的乡镇,负责消毒防疫,受灾群众治疗和义诊,一干就是几个月。
成方静坦诚:“我们感受作为医疗人员,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挺身而出,也是职责所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