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灵均,都是临水的楚人(端午组诗)
文 | 杨景龙
屈大夫,你如果感到环境太脏,而今,恐怕已难觅得可堪寄身的清净水面,作为你那有洁癖的灵与肉的永恒归宿。 污染的江水,已不再大量繁殖鱼虾。所以今天的人,也不必在你跳江的那个日子,再拿大把的粽子喂饱水族们,而只管自己果腹就是了。 粽子越包越讲究了,讲究得忘记这一天是为谁包粽子的。 遥想当年,南楚的父老们听到你跳江的消息,一定是等不及灶上的糯米煮熟,就急忙裹上苇叶投进江水的。彼时如丧亲子般扑向江边,唱着魂兮归来哀江南的南楚父老,决没有后人们过端午节时的那一团高兴。他们手捧的粽子,决不会有过节的后人们包得那般精致。至于他们的胃口,也决不会有大嚼制作精美的粽子的后人们那么好。 还有龙舟竞渡,本是为打捞你的。不知怎的,后来就变成了披红挂彩、万人围观的娱乐活动,人们玩的好开心呀!而后又变成比赛项目,追赶征逐,众皆竞进,人们争夺得好起劲呀! 就这样,一桩历史最揪心的往事,被忙于吃粽子和赛龙舟的后人们遗忘了。 屈大夫,你跳江时怀抱的石头,是你清醒而沉重的绝望。不肖的楚怀王和他那更不肖的子孙们,最终还是把个好端端的楚国给弄完了。 你的自沉,并没能唤醒你的祖国和你的人民。只徒然地为日历,又增添一个好吃和好玩的日子。
杨景龙(1962.12-)笔名扬子、西鲁,河南鲁山人。二级教授,安阳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年度人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成果鉴定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