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袁照:教师读书不是第一位的
原创 柳袁照
提倡教师读书我赞成,提倡教师多读书,我更赞成。学校里充满书香更是我喜欢的,到处是读书的身影,到处都是风景。教师是教书人,不读书怎么能教书?不多读书怎么能教好书?
不过,前几天我看了温儒敏关于读书的一段话后,对读书这个问题又深入地想了想,感觉教师读书不是简单的一件事。不是书越读得多越好,还要看读什么书?怎么读?
温儒敏不是直接说的老师,说的是中文系的同学,他说中文系的不少学生,读了许多书,读傻了,越读越傻。温儒敏是北大中文系教授,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他的话是有分量的。于是,联想到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中,有人除了教材以及教材参考之外基本不读书;有人读书,等于不读,像漏斗,上面灌进去,下面出来;有人读书会吸收,能结合实际用书;有人确实越读越傻,越读越死板,越读越教条、越读越不开窍。
所以,书不是读得越多越好,关键是不能把自己读傻了。读傻了,比不读还差。现在,许多有识之士,倡导并推进“书香校园”,因此,我以为书香校园重要,又不重要。为何这么说?
当下教师最缺的是什么?读书少是不是教师存在的最大问题?读书少,读书的人不多,是问题,但不是最大的问题。
我以为比“书香”重要的是“思香(思想)”校园,什么叫“思香”校园?闪耀着“思想的芬芳”,教师太缺少思想了,有的人连想法都没有,何况思想?满足于“流水线”上操作,一切按程序办。不会质疑、不敢质疑,按部就班,周而复始。有的老师仅仅拘泥于教学方法、办法等细枝末节,精神贫瘠,眼光仅仅停留在职称追求上,缺乏一颗高贵的灵魂。
如何让学校成为“思香校园”?我们校长、老师想过吗?胸怀、胸襟、视野很重要,读书是一方面,仅仅读书还是不够的。要鼓励老师直接读世界。达到了一定的阅读量,直接面对社会更重要。读书是“接受”,读了书更要“输出”,结合实际输出,——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与思想。学校是社会精神的高地,教师是这个高地上精神的导师,肩负着引进学生以及其他人前行的重大责任。
所以,我坚定地认为:教师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是首先必须要做到的,思香校园比书香校园更重要。
2021年6月10日

柳袁照个人简介:
柳袁照,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苏州市首届教坛新秀、苏州市十杰校长。曾在农村、城市的普通中学任教师;曾任苏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政策法规处处长、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曾在百年名校苏州十中校长;苏州市振华双语实验学校校长;曾任三届江苏省政协委员,曾为上海市、福建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苏州市教育管理学会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领航班导师。曾任北大教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北大培文学校总校长。现任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总校长、兼任教育研究院院长。
2008年第1期《人民教育》以《“最中国”的学校》为题,盛赞了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园的文化建设。该篇报道入选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33件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最中国的学校”不仅成为苏州十中引以为豪的标志性美誉,而且成为一大批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学校的办学追求。同时,作为“诗性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柳袁照提出了“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的十中精神和办学理念,表达了在功利之风日盛的社会中,学校教育对神圣理想的坚守。
先后出版《旧雨来今雨亦来》《感恩蔡元培》《图像的独白》《我在最中国的学校》《在这个园子里,遇见你》《老什物》《教育是什么》《学校是美的》《教育是美的》《学校应该是一个有诗意的地方》《读书是美的》等散文、教育随笔10余部,以及《柳袁照诗选》、《星星降临》、《流连》、《走入荒原,越发美丽》4部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