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飞 顾春晖)6月7日,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体通报三门峡市检察机关开展公开听证工作情况,河南法制报,三门峡日报,黄河时报,三门峡广播电视台以及法治网,凤凰网等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笔者注意到,在实际工作中三门峡市检察机关开展公开听证工作以来,由于上下一心,规范运行,公开听证工作己成为让老百姓感受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的“利器”。
——公开听证,意义重大
据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杨森介绍,公开听证工作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推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对实现司法为民初心、厚植党的执政之基具有重要深远意义。
他说,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期盼司法公开和公正,对检察机关履职办案也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听证方式审查案件工作正是检察机关积极回应人民关切、满足人民期待的有力举措。
笔者曾参加该院组织的一次公开听证会,现场感受到通过公开听证,确实改变了过去“自办自说”的办案模式,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司法氛围中,充分听取来自社会各界代表的评议意见,起到了以法论事,以理服人,充分体现“情、理、法”的交融,让案件当事人既感受到司法刚性又感受到司法温度,让广大人民群众以亲历性的方式既参与办案活动又接受普法教育,以更加平和的方式修复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实现案件办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典型案例,彰显正义
湖滨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房某东执行监督申请案件公开听证中,围绕焦点对当事人双方展开释法说理,讲清当事人的生活困境及企业不履行判决的法律后果,讲明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化解心结,达成共识,签署书面和解,一场长达三年的纠纷得以化解,该案被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并作为全国检察机关第二届公开听证宣传周典型宣传案例推送至最高人民检察院。
渑池县人尼检察院在张某子不服刑事判决案公开听证过程中,了解到张某子因案致贫、生活困难,该院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张某子申请3000元国家救助金,解决信访人的燃眉之急,信访人对检察机关的做法予以感谢并表示息诉罢访。
陕州区人民检察院针对一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召开公开听证,在广泛邀请听证员的基础上主动邀请30多名群众代表旁听,借助个案加强普法宣传效果。在公开听证中锻造能力素质,通过驾驭公开听证会复杂局面,有针对性地加强群众工作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培养,引导干警克服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把法理、情理、事理说清说透,在各方观点交汇、开展释法说理、促进矛盾化解中提升干警素能、提升检察形象。
——整体推进,成效显著
2020年以来,三门峡市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高检院、省检察院的决策部署,将公开听证作为健全完善涉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的有效探索,切实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赢公信。
他们重点对在案件事实和证据采信、法律适用、定性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的案件,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当事人对司法机关处理决定不服,长期信访的案件适用公开听证程序,以“自我加压”来为“群众减压”。目前,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共组织听证案件50件,其中拟不起诉案件17件、审查逮捕案件5件、羁押必要性审查1件,刑事申诉7件,民事诉讼监督6件,行政诉讼监督4件、司法救助7件,公益诉讼2件,“四大检察”全部覆盖。
工作中,他们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人民监督员及涉案领域专家、群众代表等参与听证,确保听证活动全程接受监督。注重借助“专家外脑”“群众智慧”“第三方力量”参与听证,提高检察监督精准度,保证检察办案质量效果。从实践看,邀请的院外专家站在专业的角度,邀请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社会价值的层面,邀请的人民监督员以普通公众的视角遵从内心的朴素正义感,对案件处理发表意见,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为案件准确定性、顺利办结奠定基础,实现案件办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2020年以来,听证活动共邀请人大代表58人次、政协委员41人次、人民监督员28人次、当事人所在单位代表及居委会、村委会代表21人次及其他群众代表136人次,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凝聚社会各界力量。
在公开听证中,两级检察机关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坚持示范引领,坚持领导带头,做到听证工作亲自统筹部署、亲自参与办理、亲自主持会议、亲自反馈答复,以上率下带头办理公开听证案件,带头听证疑难复杂、有影响案件。两级院检察长、副检察长主持听证案件33件,占全部听证案件的三分之二。
笔者谈及公开听证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该院研究室主任雷燕说,在公开听证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则》的规定,规范、有序、合法开展听证活动。必须在分析研判案件质效的基础上,精心选取案件,在深入调查论证争议焦点的前提下,周密制定听证方案,以严谨规范的工作流程、有理有据的释法说理、诚恳接受监督的工作态度,高质量做好公开听证组织工作。听证活动中,必须充分尊重当事人的知情权和表达权,高度重视听证员的评议意见,让参与听证参与各方把想说的话说清、说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开听证工作行稳致远,砥砺前行。
【编辑 赵萌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