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花巷杂谈
作者:杨明熹
大隐隐于巷,福州的三坊七巷闻名遐迩,便是一例,一听这名字便觉有故事可寻。然而今天我要说的是福州另一巷,名曰“花巷”。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一定以为“花巷”是种花植草之地或售卖花草之肆,其实不然。据《闽都记》载:“名使旌坊,巷以宋李任漳郡守,乡人荣之,故名。”说明望文生义之可怕。人家是以李姓大宅出了郡守,荣耀乡里而取“花”为巷名。古汉语“花”、“华”同义,这里取荣华之意也!不过,这只是一说。还有一说是宋末在这里设“百花务”(收税署),民间亦称“花巷”,言“百花务”所在地也。清代叶观国的《榕城杂咏》中,专门为花巷写了一首诗“百花务名种种强,不知茉莉十分香。棕篮满贮楼前过,尽上奁台助晚妆。”

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福建革命军在此设立总指挥部,现存遗址,土木结构,坐南朝北,英气尚存。另有基督教徒创建的尚友堂,中西风格,坐东向西,面阔18米,进深36米,可容纳上千人。历经近百年风雨磨蚀,极富沧桑感且为百年风云变幻之历史见证! 在花巷的另一侧则是充满现代化风格的福州大洋百货。 临到傍晚时分,巷内摊点齐出, 巷陌如烟,流光溢彩,让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别开生面!
当然,任何一座城市除了美景,美食更是必不可少的,花巷也不例外。比如花生汤以及手工制作的花生糕、芋泥、藕粉……更有那声名远播的肉松,其味道清醇鲜美,入口自溶,油而不腻,尝之唇齿留香,勘称一绝!据传,清末肉松制作工坊大都麇集于此。此外,还有许多数不胜数说不上名的美食吸引着无数吃货流连忘返......
时光荏苒,岁月如斯。“花巷”的传说与故事传颂千年,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这应该就是文化传承的魅力所在吧。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累积成一个个根深蒂固的文化符号。而长居于此的人们,不断用勤劳智慧,把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编织成特殊永恒的记忆流芳不息!
城市在快速膨胀中走向超级繁华,同时,城市也被钢筋水泥包裹,被喧嚣笼罩,人烟的快速离散与集结每天都在以各种形式加速。过度追名逐利的疲劳冲淡了人性最应该保留最本真的纯粹,心灵废墟的产生让时间进入一个异常庞大的魔魇,不希望伟大的精神文明在与物质世界的博弈中从兴而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个远离历史文明,头脑中失去这方面知识的人是贫穷的”!足见其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如果空洞地谈精神文明让人感觉乏味,那么我期望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引领大众精神思潮,让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甚幸,在福州这座城市,依然保留着很多古坊小巷,它是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我们心灵休憩的庇护所!无论是喜悦或者悲戚,都可以去小巷走一走转一转,它可以使你的灵魂得到别样的升腾,进入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杨明熹,女,重庆人,国际诗歌协会会员。自幼酷爱文学,尤喜诗歌与歌词创作。有诗作及文章见于《重庆日报》、《重庆晚报》、《乐清日报》、《几江诗刊》等报刊杂志,并于2014年出版诗歌合集《时间流水的深处》。作词的歌曲《爱在我梦里》、《守望那一天》、《恋秋》、《心莲》、《蝶心》、《姑娘》、《金陵旧事》、《策马奔腾追红袖》、《想说那句话》、《信笺上的故事》等发布于QQ音乐、酷狗音乐等各大主流音乐平台。其中,歌曲《爱在我梦里》荣获向经典致敬全国声乐原创作词金奖;《恋秋》荣获北京公卿杯最佳原创歌曲作词奖金奖;《守望那一天》荣获首届华艺杯原创歌曲作词奖银奖等。2020年11月8日受邀参加第二届香港国际青年电影节暨首届亚洲华语电影节。2020年3月16日被世界诗人文学院特聘为世界诗人文学院院士;在“走进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笔会暨大明湖(国际)诗歌节”活动中被评为“中国诗坛桂冠诗人”;在第三届中国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活动中所作诗歌《醉美心间》荣获优秀奖。在全国首届“无量杯”诗酒融合文学作品大奖赛中所作诗歌《再来一杯》荣获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