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西北书画家殷宏昌正能量与艺术人生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然而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扎根的沃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根基一堂体验课也是一次中华文脉的传承。
▽▽▽
习拓之旅——偶遇一堂有趣的传统文化体验课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谭江琴从未想到会在寻常时光里遇见如此美好的传统技艺。——致高浮雕传拓技艺
初遇
说到“高浮雕传拓技艺”,相信你一定感到很陌生。此前,我对它也是陌生的。不过,最近的一次偶遇,给了我认识这一传统技艺的机会。说是偶遇,其实也可能是必然,只是过程有那么点曲折。今年秋季学期,我选修了一门名为《中国文化地理》的课,照例在晚上开设的选修课。那天晚上,如往常一样,我早早来到教室等待上课。给我们上课的卫丽老师也如往常一样,提前十几分钟走了进来,不过,这次不同的是,紧随其后的是一位身材有点矮但十分精悍的中年男子,左右手各提着行李袋。起初,我以为他是来听课的。没想到上课铃声响起,卫老师简单介绍之后,他竟然开始讲课了。原来,为了拓宽我们的视野,卫老师专门请来了著名的高浮雕传拓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闻名全国的金石家党乃军老师来为我们讲一节课。
在那堂课上,我第一次听说了“高浮雕传拓”这门传统技艺。原来,古人为了把刻在砖石、金属、木头等器皿上面的文字、图案保存下来,使用宣纸和墨汁将其进行拷贝,形成文字、图案都十分清晰的拓片。这是我国特有的一项保存金石文献的方式和技艺,也正是因为这项技艺,才使历史上因为各种原因被毁灭的金石文献得以流传后世,也使更多人得以一睹我们古代许许多多文化珍宝的芳容。党老师是我国北派传拓技艺的代表人物,由他创始的高浮雕传拓技艺驰名全国。党老师讲着,便从他带来的行李袋里拿出了制作拓片的各种工具——宣纸、墨包、墨板、刷子、浮雕方砖——一一开始介绍并示范,他带来的砖,据说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为建造“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而专门烧制的砖,上面有于右任老先生的“農专”亲笔题字和“于右任”三个字的落款。这块砖虽然不是党老师所说的典型高浮雕,但是文字浮凸,也属于浮雕的一种,而且也十分适合今天的课堂。“制作拓片是一个慢功夫,需要我们带着一颗对古人对历史的崇敬之心”,党老师一边举重若轻、慢条斯理地示范,一边与我们一起回顾西农的历史,同时,不断提醒我们实操的时候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细心。
党乃军老师在课堂上
终于盼来现场实操的时刻,由于党老师只带了一块砖,所以同学们只能一个一个体验。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个个跃跃欲试。我也奋勇争先,排在一个小姐姐后面,将成为第二位体验者。本以为仅是雕虫小技而已,没想到第一位小姐姐实操下来,半节课都过去了。小姐姐好厉害,慢得下来,也果然是慢工出细活儿,她的第一副作品就得到了党老师的夸赞。轮到我了,我抑制住内心的激动,搓搓手,正准备去拿工具上手操作时,一个晴天霹雳砸向了我,下课铃声响了!卫老师说:“今天时间太晚了,党老师家里还有小孩,得回家了。”好吧,住校的我完全没想到过这个重要的问题。不过,卫老师又补充说,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党老师的“高浮雕传拓技艺传习所”参观并体验拓片技艺。原来,作为杨陵区“高浮雕传拓技艺”非遗传承人,党老师还在政府的协助下成立了传习所,以便向更多热爱传统技艺的人们传授高浮雕传拓技艺,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技艺。我当即报了名,期待周末再去大显身手。
再会
何曾想,去传习所这件事,竟也出现了波折。周末前一天,卫老师转告我们,党老师的小孩生病住院,不便前往,以后再约。一周过去了,又一周过去了,我以为这件事可能就到此为止了,体验拓片的计划可能要泡汤了,一再失望的心情也随着紧张的期末复习而渐渐平静。就在这时,手机里再次传来卫老师的邀请,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来西农半年了,一直以为出了校门,都是农家和农田。这不,我们一行六人随着卫老师出了北门,沿着乡村公路向西走,很快就来到一个村庄,就是典型关中农村的样子。拐一个弯,来到一个有一小片竹林的巷口,便听卫老师说党老师家到了。那是一个有两层小楼的农家院子,一进大门便看到门廊两侧整齐地排列着很有历史感的石碑,前面的院子里是主人精心设计的小花坛,水流潺潺,花香袭人,小巧别致,很有雅韵。不及仔细欣赏,党老师就把我们请到二楼。说是二楼,其实是在原有一楼的基础上用新型轻便材料加盖起来的房子,十分清新雅致。走进大门,里面宽敞温暖,别有洞天,这便是党老师的“高浮雕传拓技艺传习所”了。
传习所大致呈正方形,迎面而来的是四周墙壁上的各种大幅拓片和几张间隔摆放着的横桌,另一侧一半空间是一张铺有毛毡的大长方桌,另一半则是用半透明毛玻璃隔开的半开放式空间。进门处的横桌上面分别摆放着石碑、汉砖,大长方桌上则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宣纸及各种工具,以及写着“高浮雕传拓技艺”的桌签。还有一侧靠墙的长条柜子上还摆放有各类书籍资料及荣誉证书。毛玻璃隔墙里面有办公桌、沙发、茶几及茶具,应是休息、喝茶、招待客人的地方。整个传习所空间布局简洁明快、整齐有序而又丰富多彩,既有设计美感,又不失传习教学及展览会客之功能。
党老师首先从门口墙上的第一幅名为“圯桥授书”的拓片讲起,讲汉高祖刘邦的谋臣张良早年如何接受黄石公的考验,拜师成功,并获赠《太公兵书》的故事。党老师从这幅拓片讲起,可谓意味深远,它不仅是党老师的一幅得意之作,更包含了党老师自己拜师学艺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藉此告诫我们青年学子应当学习张良虚心虔诚的学习态度。
党老师又让我们通过对比两幅特色鲜明的北魏造像拓片,来感受不同时期作品的差异。同为立体的高浮雕造像,前期的拓片作品线条粗糙立体感不强,甚至有些模糊,后期作品的线条则更加细密,人物刻画得更为细腻,同时立体感也更强,而且将以往人们无法拓到的佛龛内部都表现了出来。
党老师说,学习当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后期这种高达五六公分的高浮雕传拓技艺,就是他经过十几年的摸索才取得的突破。接着,党老师让我们看了朱雀图、平安富贵图及福禄寿喜图拓片,原来拓片技艺蕴含着如此深厚的艺术性。并通过明代康海所写的墓志和唐代颜真卿所写的墓志拓片,引导我们鉴别明楷与唐楷的不同。党老师说,做拓片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艺,每天与古代的艺术珍品打交道,需要了解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艺术门类,无形之中也就提升了审美力和艺术欣赏力。
参观党乃军老师“杨陵高浮雕传拓技艺传习所”
参观党乃军老师“杨陵高浮雕传拓技艺传习所”
体验
接下来,体验之旅开始啦!党老师再次使用“農专”之砖做示范。选了合适的宣纸后,先是把纸铺在砖上,接着均匀喷水,使宣纸与砖面上的字及边框紧密贴合。为了让砖上的字及边框的棱角线条更加突出,党老师用一块柔软潮湿的毛巾进一步把纸轻轻压实,以使二者更加紧密地贴合。为了尽快让宣纸变干以便上墨,党老师找来一个大蒲扇在宣纸上方轻轻扇风,直至宣纸泛白,完全变干。下一步就是上墨。墨是党老师自己配的墨,先在墨板上滴墨,用特制的大墨包在墨版上轻旋一圈后,在墨板上拍打,直到墨汁被大墨包完全吸收。紧接着便用小墨包按压大墨包蘸墨,最后才在宣纸上开始上墨。党老师一再强调,小墨包切不可直接落到字上,可先在边框试点,直到墨色均匀方可点字。上墨重在巧用力,点字时可用手腕力,手腕快速有节奏地点动既不累还可以着墨均匀,不过,初学者往往是整个手臂用力,那样很容易感到累而且往往着色过深(我的小伙伴的亲身经历)。整个上墨的过程应当一气呵成,不可左一下右一下,这样墨色才能均匀,拓出的作品也更美观。
党乃军老师示范
党乃军老师示范
“農专”之砖
党老师的作品
轮到我和小伙伴们进行实操了,这一过程可想而知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部分。但是,我想说的是,当我们静下心来真正动手操作时,才逐渐体会到制作拓片真不是一件easy的事,也真正领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意。党老师说,拓片的过程并不仅仅需要技艺,准确地说,它更应该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何尝不是如此呢?无论是书法、绘画亦或是造像,从书写描绘在纸上、到雕刻于金石上、再到传拓至纸上,哪一次不是一次重新的创作呢?否则再高的技艺也仅有其表,而失去了灵魂。我们几位同学所体验的恐怕还不及这项技艺的皮毛吧。
最令我感动的,还不止于此。当我把宣纸郑重其事地铺在砖上,当我把点点黛墨蘸在纸上,“農专”和“于右任”五个大字逐渐清晰凸显时,内心真的为之一振。是的,这的确是一件值得我们用一颗崇敬之心去认真对待的事。“農专”这块小小的石砖,它有历史赋予的厚重感,它上面有我们的首任校长于右任老先生的殷切期望。因为无数块“農专”的垒积,才成就了现在的西农,因为西农,才成就了杨凌,因为杨凌,我们才得以再次相聚,它啊,见证了西农的发展也见证了杨凌的历史。党老师在自己亲手制作的一张農专拓片旁提到:“一砖成就一座城”,不正是如此吗?
实操
感悟
这次得以亲手体验传拓“農专”之砖,真是一种幸运;得以和传拓技艺相识,真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在一点一拓一落之间,在石墨的清香之中,不仅触摸了历史,对话了古人,它还像是一场特殊的修行,更关照了内心。静下心来,不急不躁,让时间沉淀在四合之内,以工匠之心做事,以淡泊之心待人。那天下午做完两张小小的拓片,抬头一看,窗外不觉已是夜色朦胧。这是一次多么美好的遇见!
心里充满了感动与感谢!感谢《中国文化地理》这门课,感谢卫老师给我们介绍如此优秀的非遗传承人。当然,最要感谢的是党乃军老师,因为您,我才得以遇见人世间如此美好的技艺,也让我遇见了自己正在成长的内心!
合影
附录党乃军老师作品选
北魏郭伏安造像碑
隋代天王像拓片
唐代铜镜拓片
唐代铜镜拓片
一周盘点|人文12.23-12.29大事件基层就业榜样 | 金孙权:扎根基层,绽放青春元旦表彰 | 锦绣流光,昭彰少年!
素材来源 :谭江琴
本期编辑 :曹嘉怡
本期指导 :王思佳
责任编辑 :刘树宇
终审 :侯东丽
图文采集:殷宏昌
审核报道:都市头条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