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语:1986年3月至1987年4月,工兵十四团奉命参加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战役工程保障任务。先后被成都军区云南前线指挥部授予“阵地建设、阵地管理先进单位""作风纪律先进单位"、"全优工程团"。24个单位、376名官兵荣立战功;108人被云南前指、陆军47集团军树为各类战地标兵模范;100多名同志火线入党。有6名战士阵亡,50余名官兵负伤。为工兵十四团历史写出了最为辉煌的一页。



《火线入党》
┈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文/李启峰
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工兵十四团一营政治教导员刘洪升,在老山主峰组织新党员入党仪式暨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并领誓。珍贵的照片,记录下了那个难忘的地点,难忘的日子和共和国卫士的情怀……


一面鲜红的党旗,
一尊厚重的石碑,
一只只有力的拳头,
一顶顶沉稳的钢盔,
一副副铁样的肩背。


虽然看不到你们的脸庞,
可我知道你们是谁。
你们,
默唱着《再见吧妈妈》,
走向硝烟弥漫的云南边陲。
你们,
默唱着《血染的风采》,
在历次战斗中英勇无畏。
火线入党,
此一生弥足珍贵。
伴随着炮声的入党誓言,
永鸣在共和国卫士的心扉。


一顶钢盔,
就是一座堡垒。
一只拳头,
就是一柄铁锤。
每一个肩头,
都重负着家国安危。
明天,
也许还会有人倒下,
我们仍将从容面对。
流血牺牲,
无怨无悔。
因为,
在我们的背后,
是国家安宁,
是人民幸福,
是万里江山无限壮美!




作者简介:笔名高原红,原名李启峰,男,1951年生,陕西省武功县人。1970年入伍,一直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兵第十四团服役。历任战士、文书、排长、作训参谋、股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1986年3月至1987年4月,参加老山地区对越作战。1989年转业咸阳彩虹集团,一直从事党群工作,历任二级单位党群办主任、工会主席、纪委书记等。现退休。

编者简介:笔名汉上沙,原名陈大清,出生于一九五八年十一月,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人,中共党员,一九七六年入伍,服役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兵第十四团,一九八O年退伍。乡镇正科级公务员退休,现为汉中百利原盛财税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居住地陕西汉中。饮酒花树下,诗自成两行。

编审简介:张富贵,男,汉族,1955年8月8日出生,甘肃省泾川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先后从事教育、军旅、公安和青海石油党群、职业技能鉴定、人事服务等工作,退休后定居西安。作品见《中国培训》《中国石油》《青海石油报》等纸刊及网络平台。诗观:抒心志,言真情,以诗歌为载体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编后语:本文作者李启峰,时任工兵十四团参谋长,他协同王友德等团首长率领团司、政、后机关,一、二、三营,特务连、汽车连、卫生队等直属分队计1073人参加了老山对越防御作战。作者本人亲身经历和目睹了那场生与死、血与火的战斗,才写出了如此魂牵梦绕、荡气回肠的诗文,真实记录了火线入党的情景,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