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颂 党 十 二 阕
——写在建党一百年周年
文/夏成华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喜迎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华诞之际,用十二阕颂词抒发心中爱党、爱国、爱民之情。
——题记

沁园春•红船
风起神州,潮涌南湖,义举红船。看沧桑风雨,叠叠高浪;峥嵘岁月,猎猎云帆。万里艰程,百年苦奋,旨在为民谋富安。终不负,小康生活现,美梦真圆。
今朝华夏同欢。复兴路、启航更向前。有徽光耀照,红旗漫卷;民心共向,重振何难。争抢朝夕,斗战寒暑,万水千山敢跃攀。图伟业,我济情天下,奋勇争先。
水调歌头•百年
风雨百年路,万里征途艰。不知多少英烈,革命把躯捐。反抗外戚奴役,推倒独裁统治,经历万千难。人民共和建,真正始当权。
旧制废,新政立,祖国安。待兴重建,群众和党共肩担。携手解除贫困,同力追寻富裕,伟业史无前。实现中国梦,天下敢争先。
江城子•艰路
红船聚义启艰航,路曲长,志如刚。万众同心,携手向前方。血雨腥风拦不住,求正道,尽沧桑。
天安门上锦旗扬。蒋家亡,共和强。新政为民,建美县村乡。攻困克贫福祉至,摘穷冒,筑康庄。

念奴娇•小康路上
九州今日,小康现、华夏千秋圆梦。数代图强,艰苦奋、情尽为民所用。伟业兴难,攻坚路慢,但使同心共。佳期如至,百年倾力相奉。
回想烽火当年,数英雄志士,为成国统。撒血抛颅,求解放、多少豪杰威猛。万里征程,沧桑济正道,感思潮涌。激情当记,一阙词语相颂。
沁园春•初心
百年追逐,千秋功绩,万世梦真。看神州上下,普天同庆;大江南北,遍地皆春。沐物朝阳;润田细雨,总是东风到处欣。感时日,心有千万语,情满诗馨。
往惜奋斗艰辛,求正道,数英雄志贞。忆长征路险,驱倭战烈;立新废旧,勤政亲民。抱朴求实;励精图治。为党忠诚执守勤。新阶段,更向高致远,不忘初心。
江城子•圆梦
泱泱中华缔同心,党恩深,惠泽民。奋力攻坚,解困万千人。振兴乡村开百业,摘穷冒,治贫根。
而今万里焕然新,沁园春,禧临门。绿水青山,百姓见精神。奔向幸福希望路,中国梦,筑成真

沁园春•复兴
巍巍群山,辽辽平原,绵绵海疆。我九州天地,风正气旺;举国上下,发奋图强。修路修桥,建房建厂,振兴乡村到处忙。解贫困,俱雄心万丈,奔赴康庄。
百年理想标航,同给劲,工农兵学商。看中央举帜,先锋领路;干群合力,百姓担当。美梦成真,祗福临至。伟业千秋复兴邦。时代幸。有英雄无数,缔造辉煌。
行香子•神州去贫
天下无贫,圆梦成真。斟杯酒庆贺欢欣。百年路慢,举步艰辛。克难攻坚,摘穷冒,富乡民。
千秋伟业,神州又奋。并肩行万众同心。大潮搏浪,舍我何人。立党唯公,与民系,最情深。
江城子•中国梦
泱泱神州缔同心,党恩深,惠泽民。奋力攻坚,解困万千人。振兴乡村开百业,摘穷冒,治贫根。
而今万里焕然新。醉花阴,沁园春。词赋今朝,歌咏见精神。田野种载希望树,中国梦,筑成真。

行香子•神州去贫
华夏已无穷。国富民丰。雄关慢道尽成通。喜看人民真做主,谁与得同。
高举大旗红。我党唯公。初心未忘俱先锋。铸就千秋宏伟业。万世垂功。
水调歌头•盛世
华诞一百岁,上下五千年。追寻真道,征途风火与硝烟。经历沧桑岁月,走过存亡艰险,生死不禁寒。推翻旧专制,换了美人间。
民族梦,国家兴,指日圆。神州华夏,一带一路领航先。到处欣欣气象,更有成城众志,克难又攻坚。盛世今犹到,激越赋新篇。
行香子•强国
天下无贫,民众图殷。携相助,力满十分。帮难入户,助困蹲村。党群携手,一丝力,万倾心。
民族强盛,家国同体。梦圆时,举世欢欣。大同世界,华夏独尊,且看今日,雄狮醒,巨龙吟。

【作者简介】
夏成华,紫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原紫阳县工商局党组书记。陕西省诗词学会、楹联学会会员,安康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紫阳县诗词楹联协会主席。爱好古典诗词文化,勤于古典诗词创作,作品散见于《陕西诗词》《陕西楹联》《安康诗词》《安康日报》等。
【热评精选】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大好河山被蹂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一艘革命的红船从南湖启航。这艘红色航船乘风破浪,历经惊涛骇浪,终于在2021年的夏天靠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繁荣富强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让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的重任,率领广大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爬雪山过草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当家做主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的中国一日千里地变化着。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突飞猛进。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防实力不断增强,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作为中国人无不感到自豪,无不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而骄傲。怀着这样的思想感情,夏成华老师以一组华美的词章《颂党十二阕》来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歌颂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这一组词语言凝练,情感真挚,风格豪放,值得细细品味。(点评:杨山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