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391期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1472期
欢迎做客中华诗经阁
作家简介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者,《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等多个平台的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中国青年报》、《作家驿站》、《作家前线》、《世界作家》、《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湖南写作》、《当代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及各文学公众号发过诗、文二千余篇、首。

不驱心魔,难成大业
铁裕
何谓心魔?佛家认为:心魔是人精神上的一种缺陷,平常会有一些虚妄、丑陋、阴毒的东西来阻碍人们的布施、修行,会滋生贪念、妄念、执念、怨念,会出现恶心、仇心、忧心、恨心。
人有身外之魔,心内之魔两者。然而驱身外之魔易,除心内之魔难。细想一下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当感到事业无望,路途坎坷时,就会感到人生毫无意义,丧失了前进的动力,整天浑浑噩噩、麻木不仁。
在心魔作怪时,若能进行自我反思,清除心中的陋习、阴暗,就能看到光明。
人生于世,有两条路让人去走。一条是我们苦难的历程,另一条是我们繁复的心路。也许我们走到哪里,就会将心路引向哪里,但这是被动式的引领。若是心历在前,经历在后,由心历而引领经历,那将是一种快乐、智慧、美好而富有意义的人生。
心若纯净,纵然生活艰难,也会天不荒,地不老;若是心黯然,虽然富甲天下,或是高高在上,其实己是荒芜了人生。人生并非是在岁月的苦磨中才变得衰老,而是一旦心灵枯萎,就已随心死。虽然活着,早已万事黯然;若是心如朝阳,则人生之路永无穷尽。
在人生路上,学会吃苦耐劳,那是求生的本根;
在生活中严于律己,那是做人的本份;
一个人能在物欲横流中严格要求自己,说明他有很好的修;
一个人如果在逆境中勇于奋起拼搏,说明他战胜了心魔;
一个人如果不为酒色诱惑,说明他早已超然物外,成为世外高人。
只因人有七情六欲,因而才会有灵、有肉、有思、有念。只因人是凡夫俗子,也就离不开亲情与友情,摆脱不了物欲的诱惑。一些人只因一味放纵心魔,因而毁了前程。

有人说,心中有两个贼,一个是惑,一个是欲。而我认为还有两魔,一个是贪,一个是险。
人只因有情,因而被惑;
人只因思欲,因而被迷;
人只因会贪,因而被蒙;
人之因太阴,因而被恨。
而想擒此四贼,可谓难、难、难。因此,人生需要历练,更需要修行。
心稳,一切皆稳;心乱,一切皆乱。如果我们不能将心魔降服,那么爱和恨、悲和喜、苦和乐,都将败给岁月,输掉人生。
诗云: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邪退听。
驭横者先驭自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在痛苦的时候学会微笑,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只要心中充满快乐,那就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路,再坎坷也要走下去,心,还是要如天空那样放晴。
吴承恩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若要成就大业,必须驱逐心魔。要心无魔,则须净心。心净则无尘;心正则无虞;心觉则无邪;心宽则无恨。
寒山诗日: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无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所以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调心不调身,愚者调身不调心”。

中华诗经阁
荣誉顾问 韩博石 毛恒昌
总 编 瀛洲居士(王连社)
古风部 在水一方(师静斋)
格律部 循规蹈矩(金唐松)
词曲赋 百家争鸣(宋远行)
新诗部 顺其自然(王佑德)
散文部 钟灵毓秀(李江涛)
小说部 源远流长(钟国富)
杂文部 心有灵犀(章自然)
音频部 先声夺人(古月仙)
美编部 桃之夭夭(任静好)
—————————————————————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