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子状元传奇》小序
文/陈守印
东原传奇事,状元父与子
原著毕长代,享誉载史籍
才女雷道菊,连载作分期
吾辈皆有幸,寻踪赴故里

第五回 深山苦读
上回说到梁灏到城内赵员外家借书满载而归。回家后向叔婶述说了借书经过,叔婶听后也不胜欢喜。
当谈起去仙人洞读书之事,叔婶却不免面露为难之色,极不赞同。叔叔说道:“仙人洞我们去过,如果是几个人结伙游玩倒还可以,山高林密、谷深兰馨、素静幽雅、景色别致,山间有野果可充饥,附近有山泉可解渴,十分宜人。但要一人常住就不行了,一是洞口高出地面五六丈,只能靠野生藤条上下,非常危险。另外,山间还有豺狼野兽出没,把你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放在那里,让乡亲们如何看法、如何说法,叫我们如何放得下心啊!”说着说着,婶婶竟然失声痛哭了起来,好像生离死别似的。
见叔婶如此,梁颢心中亦是十分动情,劝道:“叔叔婶婶不要悲伤,那仙人洞虽然荒僻,但离家只不过十几里路,十分方便,我可时常回家探望二老,顺便带些粮饭;叔婶如若想念我时,也可带弟弟妹妹前去玩耍,我也可以摘些野果子给他们吃,岂不快活?再说附近还有寺院、道观为邻,书中疑难还可向他们请教、求助,岂不更好?”
叔婶见梁灏竟是如此地懂事执着,也只好依他,给他准备了被褥炊具等一应用品。同时为预防万一,还专门准备了一把砍柴用的利斧。
收拾停当,叔叔借了邻家一头毛驴,将一应物件放在驴背上,叔叔赶着驴,把梁灏送于山中洞之外。将东西从驴背上卸下后,叔叔让梁灏在下面等着,自己则先抓着野滕攀进到洞里,然后让梁灏在下面帮忙,把一应物品逐一提入到洞中,最后把梁灏也拉了上来。叔侄二人齐心协力,把洞内打扫得干干净净,支起锅灶,架起石床,铺好被褥,又用一块大石头当作书桌。叔叔又反复教会梁灏如何使用火镰取火,如何用艾草防备蚊虫蛇蝎,如何利用野滕进出洞口等等。千叮咛万嘱咐,眼看着时间不早、天色渐暗,叔叔才在梁灏的再三催促下,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山洞回家去了。
从此以后,梁灏就在山洞中住了下来,每天早起晚睡,用心读书。叔叔每隔几天就送一些饭菜、米、粮、油、盐。赵员外得知梁灏真的住进了山洞,更是喜出望外,连声说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并不时派人送来书籍,笔墨、纸张及生活用品;同时又分别通知寺院智真长老与道观玄清道长,请二人暗中多加照顾等等。
再说梁灏在山洞中读书极其认真,从不计较吃喝,不愿浪费时间去做饭,常常是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喝几口山泉,有时候馋了也去摘些野果换换口味。空闲之际,亦常到寺院听僧人诵经、去道观内看道人布阵,每逢遇到书中不懂的文字事例也经常前去请教,两位高人因受赵员外所托,无论何时何事,总是耐心施教,让梁灏受益匪浅。
却说寺院之内有一小和尚法名慧原,与梁灏年龄相仿,常借空暇时光与梁灏聊天。梁灏得知慧原和尚原来与自己出身经历也有些相似之处,也十分喜欢他,时间一长,二人竟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好友。寺院住持智真长老早已测算出梁灏前程远大,对梁灏自然是另眼相待,并悄悄嘱托慧原多多照顾梁灏。慧原得到长老许可,常常将寺中熟热饭菜送与梁灏,有时也请梁灏到寺内用斋,避免了梁灏经常吃凉食喝生水的苦楚。
然而,智真长老与慧原和尚对梁灏的关照,却引起寺院监寺智能和尚的妒忌。这智能和尚生得身材雄壮,满脸横肉,看人时两眼凶光外露,令人不寒而栗。他仗着自己是建寺的元老,除了对智真长老还算客气以外,将寺院里的其他和尚们丝毫不放在眼里,动辄训斥责骂,如同凶神恶煞一般。然而,却经常对那些出手不凡的香客们格外客气,对他们吹嘘自己深谙天文晓地理,精通易经辨阴阳,善看风水选宅基,能知前生测后世,并以此骗取钱财。见梁灏年幼且不买账,便对梁灏说些尖酸刻薄的风凉话,进行讽刺挖苦:“梁公子,就凭您这个学法,将来怎么着也得混个二三十品的大官当当,到时候,可不要忘了我们这些穷和尚哟!”“梁公子,这方圆几百里的施主要是都像您这样来蹭吃骗喝,那我们这些吃斋念经的和尚还不都得饿死呀!”“哎哟,梁公子吃咱们寺院的斋饭这才几天呀,就吃得小脸白里透红的,可比刚来的时候水灵多了,像个大姑娘似的,人见人爱!”……
梁灏当时心里那个气愤与委屈就不用说了,只是碍于智真长老和慧原和尚的面子,既不愿意也不能与他一般计较,对他说的话也就只当作是耳旁风,后来连着好几天没去寺院吃饭。
智真长老对此亦是心知肚明,只是自己不便出面调解,就让慧原和尚劝说梁灏不要与那智能和尚一般见识。后经慧原和尚多次介绍,梁灏才知道这智能和尚的确不是善良之辈。
这智能和尚原是安徽六安州监狱的牢头,姓于双字化甲。酒色财气无不精通,与看守女监的女狱卒孙氏勾搭成奸,长期鬼混。原本想着休了家中的黄脸婆再娶孙氏,可他老婆死活不肯,加上其娘家在当地很是有些势力,儿子也很有出息,让他也有些割舍不得。无奈那女狱卒已经身怀有孕,成天寻死觅活地以死相逼,于化甲无计可施,只得狠下心来丢弃了官差与瞎眼的老娘以及老婆孩子,带着那女狱卒孙氏私奔到了中都,投靠本家一个远房的姑母。
于化甲的姑父原本是一个破落地主,因一味吃喝嫖赌,将祖宗留下的偌大家业挥霍一空,已于前年去世,只剩下姑母与一个尚未出嫁的表妹相依为命。那姑母见侄儿领着一个怀孕的女子前来投奔,又带着若干礼物,只以为是正当夫妻。想着女儿即便是出嫁以后自己也好有个依靠,便高高兴兴地将其收留了下来,并请来村里保正(村长)做个见证。那保正年过半百,年轻时曾在衙门当过公差,一眼便看出二人来路不正,只是碍于自己与这寡妇姑母有些不明不白,不好拒绝,便与其写了文约,算是过继到姑母膝下的儿子,落下了户口。未料到那于化甲色心不改,看到表妹有些姿色,便用些花言巧语、小恩小惠进行勾引。那表妹因是破落户女子,原本水性扬花,如何经得起于化甲的多番引诱,时间不长,便上了于化甲的贼船。二人刚开始时还能避一避人眼,后来竟然公开喧淫。那女狱卒孙氏常因自己一时不慎看错了人而后悔不已,现在又见于化甲越来越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更是气愤难忍。于是,在于化甲与其表妹又一次公开通奸的过程中便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扭打二人。那于化甲与表妹二人正在颠鸾倒凤、欲罢不能的兴头上,此时被人搅乱,怎肯善罢甘休,百忙之中飞起一脚,踹得女狱卒摔了个仰面朝天,后脑勺正巧撞在了桌子角上。由于用力过大,孙氏的后脑勺立马被撞出了一个大窟窿,红白色混合的粘稠物立马就流了出来。这一幕让表妹看了个清清楚楚,顿时吓了个目瞪口呆、灵魂出窍,猛力掀开于化甲,顾不得穿衣服,尖声叫着从屋子里跑了出去。
再说那姑母正在房内午休,被厢房里的闹声吵醒,情知不妙,急忙起身出门观看,却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光着身子大声尖叫着跑出大门去了。情急之下,顾不得穿鞋,便紧跟着追了出去。众所周知,这上了岁数的老太婆如何追得上一个年轻疯狂的女子,只见女儿跑到村外井台边上,竟然没有丝毫的犹豫就一头栽了下去。老太婆顿时傻了眼,只好又连忙跑回村里喊人。当保正得到消息带人赶到后,急忙用钩子打捞。却又因落水者身上没穿衣服挂不住捞不上来。最后只好找了个水性好且胆大心细的小伙子下到井里用绳子拴住女人身体,上边几个人喊着号子一齐用力,才将人拉了上来。
听说有人跳井自杀,村子里男女老少都跑来看热闹。老太婆连忙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女儿身上,半跪半趴地伏在女儿身边,一手拉着女儿的手,一手拍打女儿的胸口,高声呼喊着女儿的名字,半天却没动静。有位老郎中闻讯赶到,翻开眼皮看了看说道:“不行了,已经没救了,定然是跳井时头朝下,一口水就给呛死了。”
眼看着如花似玉的女儿顷刻之间命丧黄泉,又听着围观的人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情知是自己那好侄子所为。老太婆心中更是懊悔不已,后悔当初不该贪图那蝇头小利而引狼入室,如今白白赔了女儿的性命不说,自己的风烛残年如何在乡亲们的闲言碎语中度过。于是趁人们不注意,从地上猛然起身,一头撞向井台楞角,自尽而亡。
保正见此情景,不由心中慌忙,便连忙派人到其家中去找于化甲前来收拾尸体。然而派去的人却回来说已经不见于化甲的踪影,家中还有一具女尸。保正一听,估计是于化甲作案后畏罪潜逃,不由心中暗暗叫苦,随即匆匆忙忙地赶到县衙门报案。县太爷一听说是三条人命,也不敢怠慢,急忙带了忤作(法医)及衙役赶到现场。经勘察检验及走访查证,认定三尸四命之案均是由于化甲引起。其中室内一尸两命是因孕妇死亡而导致腹内胎儿窒息而死,认定皆系于化甲所为。于是立即请来画匠,按保正及乡邻描述,绘画出于化甲图像,将告示传往各地,悬赏捉拿。
再说那于化甲,自知犯下滔天大罪,不敢停留,急急忙忙地收拾了一些金银细软之物,趁人们尚未发觉之时,便逃之夭夭了。一路上,只怕被官府捉拿,不敢投店住宿、吃饭。只是往偏僻小道、深山老林处行走,带着许多金钱却连顿饱饭也吃不上,只能摘些林中野果子或田内庄稼充饥,好不狼狈。一日傍晚来到六工山建福寺,竟然饿得晕倒在门外。被当值的小和尚发现后告诉了方丈智空大师,智空大师就让人把他抬到了寺内。看他面黄肌瘦、饥肠辘辘,就给他灌了一些稀汤,才慢慢醒来。面对众僧询问,于化甲对大家谎称自己是南方客商,因折了本钱又迷失了道路而来到此处。并称自己已经看破红尘,情愿落发为僧,恳求方丈收留,并将随身携带的钱物悉数献出。这时,外出化缘归来的慧全和尚见到了于化甲,便悄悄地告诉方丈,说自己已经见到官府告示,这个人就是那个牵连四条人命的案犯。其他和尚见他相貌凶恶,面带奸诈,不像是善良之辈,也纷纷劝说方丈不要收留他,以免将来为害寺院、后患无穷。方丈摆摆手说道:“阿弥陀佛,出家人慈悲为怀,怎能将穷途末路之人拒之门外。此人虽然相貌丑恶,且作恶多端,却与佛家有着二十年之缘。有道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家以后便是同门师兄弟,就不要过于计较了。”说罢,便向于化甲交待了佛门的清规戒律,而后高声问道:“汝今能持否?”于化甲此时已经走投无路,只能回答:“弟子能持!”于是方丈便将其须发一刀剃去,摩顶受戒,赐予法号“智能”。
这智能开始还能循规蹈矩,与寺院众僧相安无事,且有小才能,诵读经书过目不忘。可是过了不到半年,他的劣根性就又暴露无遗了:经常哗众取宠,讥笑众僧无知。看到前来烧香拜佛的贫寒之人便冷嘲热讽、百般挖苦;而对穿着阔绰、出手大方的财主及官家眷属,则是笑脸相迎,美言奉承,借机骗取钱财。有一次竟然调戏一位独自上香的女子,声称自己有专治不孕不育的秘方。正所谓无巧不成书,那女子果真是为此事而来。因婚后多年未能怀孕,婆婆时常指桑骂槐,比鸡骂狗,便心中不安,唯恐要被夫家休弃,以后难以做人,不得已前来烧香拜佛,以求得佛祖保佑,生下一儿半女,保得自家平安。作为农家女子,只以为凡是身穿袈裟的和尚便都是佛家弟子,哪里辨得真假,遂将智能的话信以为真,再三恳求智能定要大发慈悲予以帮助,让其能够怀孕,为丈夫传宗接代。智能见那女子轻易上钩,不由心中窃喜,便将那女子引至寺外山洞内奸淫。完事后又进一步欺骗那女子,说自己是西天如来佛祖驾前金刚下凡,专为诊治民间不孕不育女子而来,百日内定能使其怀孕。同时威胁那女子必定心诚,百日之内每天都要准时到此处与他幽会苟合,不然就不能怀孕。那女子本就求孕心切,如今又受他蛊惑,竟然如同走火入魔一般,每天按时前来供其淫乐。时间一长,其丈夫感到蹊跷,便远远地跟随那女子来到山洞之外,却又见一个和尚跟了进去。情知大事不好,便跑回村子里喊人,将二人当场捉奸,问出口供,得知是智能引诱良家妇女。那丈夫只怪自己盼子心切,逼得妻子出此下策;更恨智能披着佛家外衣却干出这伤天害理的勾当,欲将其押到寺院交长老处置,或送到官府问罪,却又怕坏了自家名声,让妻子难以做人。便与几个同乡一商量,把这色胆包天的淫贼打了个体无完肤。同时也为了免除后患,防止这个秃驴再殃及他人,又替他割除了那惹事的祸根。
那智能和尚见事情败露,尽管是丢了命根子,疼痛难忍,却又不敢声张。他自知作孽沉重、再无脸面回寺,只好忍辱偷生、漫无边际地在山中流荡,不知怎的却来到了这幽静之处。当时寺院初建,正是缺人之际。智真长老虽然看出其决非善类,但见他粗通经文,还有些用处,便将其留下。那智能开始时老实了半年,时间一久,便又以元老自居,虽不能再沾花惹草,却也是盛气凌人,恶语伤人,全不将寺内僧人放在眼中。僧人们因碍于长老面子,谁也不与其一般见识。
听完慧原介绍,梁灏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这佛家净地,怎能任由此等败类胡作非为,岂不玷污了佛家名声!”
慧原和尚亦叹息道:“开始的时候,我们也很看不惯,可长老经常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就好像人身上会长疮得病,生虱子虼蚤一样,不用少见多怪。时间长了,大家也就都习以为常了,谁都不和他计较长短,但也不再将他放在眼里。请梁施主也不要放在心上。”
梁灏听罢,连忙对慧原和尚致谢道:“难得长老用心良苦,既然如此,小生当以诸位师傅为榜样,视而不见、不予理睬也就是了。”
慧原和尚见梁灏心中无有症结芥蒂,自然十分高兴,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难得梁施主是非分明、宽宏大度,善哉善哉。”

几天后的中午,梁灏看罢书,简单吃了点东西,正准备休息一会。却见慧原和尚攀进洞来,兴高采烈地对梁灏说道:“梁施主,好消息,好消息,真是大快人心哪!”
梁灏见慧原和尚如此高兴,连忙问道:“什么好消息,值得师傅如此高兴?”
慧原和尚说道:“说来也巧,今日上午,建福寺的一个师兄外出化缘途经此地,进寺院歇息时一眼便认出了智能,遂将其老底揭了个淋漓尽致、点滴不留。那智能见事不妙,没等长老发话,就立即屎壳郎搬家——滚蛋爬开啦!您说这算不算好消息,值不值得如此高兴啊!”
梁灏听到这里,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本应幽雅的寺院终于又恢复了平静。
一日傍晚,慧原和尚约梁灏次日清晨到山顶同观日出。可是第二天清晨慧原在山顶等了好长时间,却不见梁灏到来,还以为梁灏贪睡误了钟点,便去洞口喊他。谁知喊了好长时间,也未能听到回声。慧原情知不好,连忙抓住野滕攀登进到洞内,只见梁灏正在铺上裹着棉被,浑身抖个不停。慧原上前用手一摸梁灏的额头,竟然热得烫手。慧原不由大吃一惊,赶快回到寺中告知长老。
长老听慧原说后,估计是受凉引起的感冒发烧。便吩咐慧原立即去挖几棵柴胡,煎汤后送去。自己则立即带了一小罐泉水来到洞内,先让梁灏喝了一碗泉水,而后用毛巾浸了凉水放在梁灏额头上进行冷敷降温。就在此时,慧原也煎好了药汤及时送来让梁灏服下。
不大功夫,就见梁灏慢慢清醒过来,看到长老与慧原服侍在身边,已然知道了事情原委,便想起身致谢,却被长老按住了肩膀动弹不得,只得顺从长老意思躺下。长老轻轻叹息道:“阿弥陀佛,小施主先不要动,暂时休息一下,什么话都不要说,没事便好。”
梁灏见状,不由热泪盈眶,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是在口中轻轻念叨:“谢谢长老、谢谢慧原师傅,给您们添麻烦了。”
智真长老对梁灏说道:“阿弥陀佛,小施主休要说麻烦二字。你一人在此居住,阴暗寒冷、出入不便,让老衲十分不安,如不嫌弃,就请到寺内安歇,早晚间也好有个照应,只是不知小施主意下如何?”
梁灏听后连忙谢绝道:“小生多谢长老美意,只是小生到此读书并非贪图安逸,一是为了磨炼人生意志毅力,不为坎坷挫折而低头;二是为学到更多知识,以便将来能够效力于国家及百姓。如若一味贪图安逸而去寺内安身,岂不违背了原意?”
长老见梁灏态度坚决,便又换了种说法:“既然小施主不肯进寺,那就让慧原来洞中陪伴于你,相互之间也好有个照应,你看可好?”
梁灏再次致谢道:“多谢长老美意,小生终生难忘。尽管三教本是一家,但释儒毕竟有别。如在一起,难免互相掣肘。小生与慧原师傅各修其道,还是各行其是为好。”
见梁灏小小年纪却有如此见识,智真长老心中也不由暗自佩服,便不再坚持,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既然如此,那老衲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只是请小施主善自珍重为好,近日还须让慧原多加照料才是。”说罢,又嘱咐了慧原几句就告辞回寺了。
慧原和尚遵照师命,又细心照顾了梁灏数日,待梁灏身体完全康复之后,方才回到寺院之中。
经过此事后,为增强梁灏的身体素质,智真长老还让慧原约梁灏每日清晨共同到山顶练习强身健体的五禽戏(一说是太极拳)。
与此同时,道观的玄清道长也非常关心梁灏的学业及身体状况,除了经常询问了解梁灏的学习进度外,还亲手教于梁灏一套按摩身体各部位关节的健身操,每天数次按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年秋季,阴雨连绵,一连十几日没有晴天,山洞内自然较为潮湿,致使梁灏患了轻度皮炎,皮肤上起了许多小红点,经常感到奇痒无比。看到梁灏挠痒不止、痛苦不堪的样子,玄清道长便找了一把蚕茧递给梁灏,并告诉梁灏说:“白天用来泡水代茶饮用,晚上临睡前,再用来擦拭患处,一次两三个即可,不出几日即可痊愈。”梁灏半信半疑拿回去试用,没几天功夫,皮炎果真渐渐地好了。这让梁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的同时,更是体会到了玄清道长的关爱之情。
有一次,梁灏又到道观去请教玄清道长。走进院内,却见道长正在往一位老者头上扎针,不禁吃了一惊。只见那老者年约六旬开外,须发皆白,盘腿而坐,面部表情坦然淡定,头皮上密密麻麻地插着十几根银色的细针。再看那银针,长约六七寸,细若发丝,在玄清道长的拇指、食指和中指的轻轻捻动之下,将那银针缓缓地刺入皮肤之中。而此时的老者,脸上不仅没有痛苦的表现,竟然渐露喜色。这神奇的一幕,让梁灏感到不可思议,呆若木鸡地站了将近半个时辰。
这时,玄清道长逐一把银针全部拨出,对老者说道:“好啦,赵兄,请起身试一试感觉如何啊?”
那老者站起身来,微微活动了一下腿脚,舒展了一下臂膀,扭转了几下腰肢,而后哈哈大笑不止。笑罢,方才对玄清道长说道:“道兄妙手回春,扭转乾坤,果然名不虚传,老朽真是受益匪浅啊!”
梁灏听得声音熟悉,再仔细一看,原来是恩公赵老员外,格外惊喜,连忙上前施礼道:“恩公别来无恙,晚生梁灏这厢有礼了。”
赵员外与玄清道长见是梁灏,便招呼坐下说话。梁灏还没有从刚才的情景中回过神来,便先开口问道:“不知恩公所患何疾,竟至于头顶之上扎了这许多银针?让晚生空添了许多担忧。”
赵员外笑道:“老朽于早年间曾被小人诬陷,吃过冤枉官司,坐牢房、受酷刑,心中难免郁闷、愤懑,因此落下了头痛脑涨的毛病。数十年来求医无数,久治不愈。每犯起来,都是疼痛欲裂、如同针扎枪刺,简直就是痛不欲生哪!幸亏玄清道兄的针灸之术,仅过半月,未花一文钱,未吃一粒药,便已然痊愈,真个是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啊!”说罢,又大笑起来,那声音格外地洪亮,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梁灏听罢,既为赵员外康复而高兴,又为玄清道长的神奇医术所折服。再次施礼道:“晚生一来恭贺恩公贵体康复;二来想拜道长为师,学习这治病之术,以救治患病的黎民百姓,敢请道长收晚生为徒,不吝赐教。”说完,便跪下给玄清道长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拜师头。
“这个…… 公子前程无量,却为何还要学这针灸之术?”很显然,梁灏这个要求,让玄清道长感到非常为难。因为道家规矩森严,这针灸之术是不允许外传的。
赵员外看出了玄清道长的心思,不等梁灏回答,便对玄清道长劝说道:“道兄不必见外,这梁公子不同于他人,不仅志向极其远大,而且心地极为善良。既要报效国家于疆场朝堂之上,又思拯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此技若传于梁公子手中,必将是大有用武之地啊!”
道长听赵员外说完,亦是深有感触地说道:“赵兄说得极是,贫道又何尝不是如此想法呢!只是这道规……”
赵员外笑道:“道兄多虑了,梁公子将来以天下为己任,自然不会说出今日之奥秘。道兄自己不讲,谁人能知。此乃是上上之善也,如春风化雨,似清泉润物,无声无息,功德无量,道兄何乐而不为哉!”
玄清道长又沉思默想一会之后,双手拍膝道:“也罢,既然梁公子有此善学之意,贫道只当你是观内挂名的徒弟,教你就是。”
梁灏听后,更加欢天喜地。从此以后,每天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又多了一份学练针灸的营生。先是将人体穴位图用树枝悬挂于山洞之内,又从山沟之间找来野生瓜果练习下针,稍微熟练之后,再从自己身上寻找感觉。如此半个月后,每当有山下的患者前来求医时,玄清道长就让梁灏穿上道袍在一旁观摩,自己则是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又过了五六天,便开始指导梁灏自行下针。未出半年,梁灏已经是手法娴熟、随意操作了。一时间,道观里面又多了一个会针灸的小道士,消息便不胫而走,不仅前来求医的人多了起来,道观里的香火也比以前更加旺盛。其他的道士们见梁灏做事如此执著认真,更是事事处处以梁灏为榜样,自觉地诵经、练功,这让玄清道长感到格外地欣慰。
时光荏苒,如此不觉之间度过了六七个春夏秋冬,梁灏不仅学业大为长进,而且身体素质也大有提高,已经由当初的黄毛孺子成长为身材魁梧、细腰乍背、充满活力的青年小伙子。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公元九八二)年初春的一天,叔叔梁文昭喜气洋洋地来到山洞,笑逐颜开地对梁灏说道:“孩子,好消息,好消息!真是天公作美、双喜临门哪!”
梁灏一听忙问道:“什么好消息?叔叔,是不是我哥哥来信啦?”
“真是兄弟情深,一猜就中。还有一个,看你是否还能猜得中?”
“还有一个?是不是快要科考啦?叔叔!”
“两个好消息,被你猜中了一双。难怪爷爷在时常说你聪明过人呢,看来是什么好事也瞒不过你呀!”叔叔高兴地说道:“一来是你两个哥哥都来信啦!两个人都中了进士、做了大官。你大哥现在是青州府通判;你二哥在益州做知县。都非常关心你,再三嘱咐要你发奋努力,力争金榜题名。再就是东京汴梁开科举贤,公文已下至各州县,天下学子群情振奋、无不跃跃一试。”
一听到这两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梁灏更是激动不已,心花怒放,不顾山洞狭窄,竟然连着翻了好几个跟头,头顶差一点碰到石头上。叔叔看着兴奋不已的梁灏,两眼不由有些湿润,待梁灏平静下来之后,用手轻轻地拍着梁灏的肩膀,激动地说道:“孩子,你今年已满二十(虚)岁,成大人啦。这十几年熬寒窗、宿山洞,历经苦难、饱读经书,终于到了可以出去闯荡的时候啦!”
梁灏激动地对叔叔说道:“为了小侄,叔婶日夜操劳,小侄没齿难忘。此一去若能金榜题名,小侄定将二老接至京都,同享荣华富贵。”
叔叔闻听梁灏如此说法,竟然情不自禁地掉下几滴老泪:“傻孩子,一家人还用得着这么客气吗?赶快收拾东西,咱们回家。”

收拾好东西后,梁灏又到寺院、道观与智真长老、玄清道长以及僧道众人一一告别,感谢大家多年来的照顾之情,教诲之谊。
慧原和尚此时也已经成长为大和尚,担任了监寺一职。闻听梁灏即将赴京赶考,亦是异常高兴,单独将梁灏叔侄送至山下,依然是恋恋不舍。梁灏不忍,劝说慧原和尚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师傅到此止步,七载情谊,梁某将牢记终生。”
听到梁灏如此说法,慧原和尚只好停下脚步,双眼满含泪水,对梁灏双手合十致贺道:“阿弥陀佛,贫僧愿梁施主此去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光宗耀祖、造福于民。”
梁灏见状,亦难以自控,七年来患难与共的情景历历在目,不由泪流满面,连连回礼道:“梁某多谢慧原师傅吉言,多谢师傅多年来对梁某无微不至的关照,祝寺院香火兴盛、普渡众生。师傅多多保重,梁灏告辞了。”
家中,婶婶早已为梁灏备下进京用的行李、雨伞、盘缠、干粮。梁灏又专程进城拜别赵员外,感谢老人家七年来借书资助之大恩厚德以及教诲之情;告别叔父婶娘以及前来送行的张先生和众位乡亲,踏上赴京赶考的路途。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都市头条因您而精彩!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头条号】【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共赏好诗词头条号】【河头店不忘初心文学社】老师们!【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下设14个编辑窗口!如下:【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儒子叟国娇】【一片冰心在玉壶】【蓝天白云】【影子】【真心对你】【荷塘月色】【香】【乡愁】【姜海修】【品墨竹】【你安好我安心】【西门吹雪】【雪冰心】本团队下设26个专题!如下:【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河头店不忘初心文学社】【文学范耕净土】【中医中药益寿延年】【共赏好诗词】【美声主播乐园】【专注原创字画】【专注原创歌曲】【专注原创摄影作品】【专注原创对联作品】【唐风宋雨寄君情】【千里与君同】【同醉唐风宋雨中】【有缘千里来相会】【唐诗宋词知多少】【东风送情笛声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蓝天白云书屋】【都市茅棚】【温馨书苑】【月湖草堂】【闲庭竹韵】【真心诗苑】【月色荷塘】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老师们!自2021.2.22日起本编辑部将免费为身边有团队精神的、有困难的、有利于大众的人和事做宣传!《用行动传递爱,用爱将心相连》本作品图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