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一喜迎建党百年,重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文:于献龙||诵:林海
毛主席诗词我都非常喜爱,不知读了多少遍,《沁园春·雪》尤其喜爱。在长春师专读书时就能顺畅地背下来。毕业后买了一部公木先生著的《毛泽东诗词鉴赏》,不时阅读老先生的讲解。有时还在朋友集会时诵读。前年春天,去双阳旅游,回来的车上“百岁老人基地”的许贺然总经理让我讲讲《沁园春·雪》,讲开来,收不住了,一直讲到长春。如今将其整理成文,以志留念。
毛主席老师的点评。
此词写于1936年2月陕西清询县高杰村袁家沟。主席看到银装素裹的陕北高原,命笔而成。当时已结束了空前壮举的长征,一连粉碎了蒋介石三次围剿,正要挥师东渡黄河抗日之际。1945年8月,毛主席将墨宝带到重庆。第一个得到墨宝的是他长沙一师的老师孙俍工先生(诗人,书法家),孙充分肯定地说:“好,好,仿古而不泥于古,尽得古人神髓,而又能以己之志出之,非基础厚实者非能如此,况你由行而草,竟能卓然创一体,真不简单,你笔底自由了。"这是孙俍工老师对自己学生的作品客观、科学、高度的评价。“仿古而不泥古"、“得神髓,又以己之志出之。”正是毛主席撰写诗词所遵循的原则,和走过的道路。“不泥古",“以己之志出之”指出了毛主席为现代诗人做出了榜样。老师的评价很珍贵,毛主席撰写诗词的实践为中华诗词的创作,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沁园春·雪》是咏物诗的典范。
雪是物,毛主席在狭北高原,怀着长征结束,击败蒋介石。三次围剿的胜利心情在观雪。雪的形象、神态,在诗人眼里熔铸为诗的形象,融入了诗人的胸怀,诗人的抱负,诗人的理想。在诗篇中我们看到的雪,具有了一定的特质,一定的性格,“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极言雪域的地域之广,严冬寒威之烈。诗人置身高处,极目眼望,只见“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更妙的是“银蛇”、“蜡象”的比喻。在诗人眼里雪原变成了银蛇舞动,蜡象奔驰,色彩鲜明,神态生动。诗人把“雪”这个物融入自己的情理了。“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设想出红日白雪交辉互映的奇丽景色,使人仿佛看到了溶溶漾漾的一片晴光,纵情歌颂祖国的伟大山河,直赋与它的美的性灵以人的形象。一句“江山如此多娇”承上启下,引出下段诗人宏论英雄、文采、风流的绝美诗意。咏物词历来公认难作。宋。张炎说:“诗难于咏物,词尤为难”。清.彭孙遹说:“咏物词极不易工。”现代大诗人公木先生说:咏物“不只是要有个我,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个什么样的我……雪是个极俗的题目,咏雪之作,在诗赋里,名章俊语,的确很多。……写景而不落入前人巢臼,实大不易……,上段写北国景色,工丽而又阔大,……下段由江山谈到人物,旨深而又气豪,……不但壮物写景,形肖神圆,逼真如画;而且述怀言志,理状情浓,意气风发。”公木先生说,在咏物词中这是上上乘。好词寓情与物,物情融合。南开大学中国古典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说:“大自然景物是大家所共见的,可你只是将对外界景物写下来,不见得是好诗。是要你同时将心中感动的情意也表达出来才算好诗。”可我们的诗坛上“只是将外界景物写下来”的相片诗到处可见。我们应该很好地学习毛主席的《沁园春.丰富·雪》,应物斯感,感物成吟,将形神与情理融合起来。
深入理解“文采”、“风骚”、“风流"的内含。
毛主席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颂扬英雄之后,吟道;“惜秦皇汉武,略疏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对毛主席这“文采”我过去一直理解为,这些帝王是武略超过文攻,他们的短板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缺少文化积累和文学修养。近几年在学习我们党“人民至上”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封建帝王的思想是“我是天子,你们都是我的子民,归我统治。”他们的缺项是不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的历史唯物论。而中国共产党第一面旗帜上绣的是“工农”二字,党徽上是镰刀斧头在闪烁光茫。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为唯一宗旨。所以,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程途中,到处彰显着“不怕牺性,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风采。英雄们身上闪动着耀眼的光茫,动人的风骚,毛主席把他们称为风流人物。1945年的重庆由于《沁园春·雪》的发表,引起了一场“雪战”。蒋介石为了把毛主席的声誉压下去,下令国民党文人骚客都来写雪,可是没有一篇像样的“雪"词写出来。我看到这个资料,暗暗发笑。国民党的“三观"里没有“人民"二字,他们怎能象毛主席那样以革命领袖的胸怀,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颂扬伟大的祖国呢?所以,我的结论是风流人物是指一代一代的共产党人。他们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及其领导下的共产党人和为革命奋斗的同盟军。世界上没有比他们更风流的人了。也只有这些人的领袖毛主席才能写出举世无双的巜沁园春·雪》来。读诗表面上是读诗人的嵌词造句,实际上是读诗人的胸怀。我读毛主席的诗词和论文中,悟出了一个认识,毛泽东思想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理论新的高峰,毛主席的诗词是世界诗坛上的一个新高峰。理论高峰是魂,没有理论高峰是登不上诗的高峰的。望着《沁园春.·雪》的高峰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于献龙简介:1939年11月生。研究员,曾任长春社科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长春市社科联驻会副主席、党组书记。退休后从事散文、诗歌创作。任中华散文网特约作家,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春汉俳学会副会长。出版散文集两部,诗集6部。180首诗词被收进《诗词家》杂志编辑的《中华诗词十二家》,部分作品被收进《2015全国诗书画年选》、《全国诗书画精品集》、《相约北京·全国中老年文学艺术精品集》、《中外当代诗歌散文精品集》。2020年9月5日春之声朗诵艺术团为其举行了《战役情·国魂在心中》个人空中诗会。其诗歌、散文作品在网上十八个平台上多次发表。
主播林海:天津生人,长春长大,经历过知青,工人,播音,编辑,业余主持等多种工作的转换,最爱的还是话筒前的感觉。喜欢用声音演绎情感,用声音传递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