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 裸局(3)
作者 彭太光
闭着眼睛的人别以为他什么都看不到,其实他什么都看到,那是一片沼泽地,而且有很多人涉足进去了,只是他不能说出来而已。
睁开眼睛的人什么都能看到,明明有很多人涉足进了沼泽地,其实也许他什么都等于没看到,因为他看到的东西他不敢说。
01--突遭车祸
一辆满载炉灰的汽车不知什么原因,前右胎突然就爆了。
爆了胎的汽车就不听话了,整个车身就朝前右侧倾斜,车辆里的炉灰也就随着车身的倾斜而倾斜。
车速可能偏快,没有能及时控制住,整个车体就这样倒在了路面上,车上十几吨的炉灰就这样全部倒翻在路面上。
二0一0年五月。江南市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
江南的五月,阳光明媚,气候宜人。
绿化的街道、广场、公园到处是鲜花灿烂,到处是树影婆娑。
江樟树上的新枝绿叶青翠欲滴。
枫树、榕树、柳树随处可见。
月月红开在公路隔离带的四季青里面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太阳光照在人们的身上,显得特别的温暖。
大街上车来人往,商场里人头攒动。
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
江南,是浙京省一个唯一保存了秦朝、宋朝、唐朝三个朝代古城的城市。秦城、宋村、唐街吸引了国内外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这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是战国时期兵家必争之地。
自民国起,地方政府官员就很有意识地把江南的古城保护了起来,把秦城、宋村、唐街列入了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新中国成立后,对古城投入了大量的财力进行修缮,纳入了世界保护的故城,列入了世界遗产。
江南,一条江穿城而过。
江的南面就是故城所在地。
秦朝时期留下来的东西南北城门仍然原汁原味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秦城里面的街道、房屋、路面仍然是秦期风格。
街道只有不到十米宽,路面有的是石板路,有的是沙石路,有的是泥土路。
房屋墙壁是用的窑砖、石砖、沙石土混合材料筑的墙,屋顶用的是泥巴烧制的瓦,象祠堂、庙宇、大户人家用的就都是红色、绿色、蓝色和金黄色的琉璃瓦,房脊就都是用的江樟木料,窗也是江樟木窗,门也是江樟木门。
你只要到近处看,你就不难发现,所有的建筑材料表面都是雕梁画栋,就是一片瓦一块砖的正面都是有图可寻,有字可辩。
江南市志记载:江南出产的江樟,不论做成什么家什,均万年不朽,是历代皇室在建造房屋时必选产品。
难怪,因为江南有了江樟树,所以千年古城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这样的建筑你看不到钢筋水泥。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对那些已经倒塌的古建筑的恢复,用的所有材料都是按原来的工艺制造复建,仍然保留原来的韵味。
因为是旅游区,秦城的大街小巷便到处是店铺、旅社、古迹古物参观点。
这里原住的居民大都搬迁到新城区去了。属于自己的故城的房产,要么自己做生意,要么出租给别人做生意。
主要街道上不时有车辆经过,自行车摩托车黄包车游人本地人川流不息。
宋村在秦城的西部。离秦城有上十公里路程。
这实际是一个原始部落的保存地。整个村庄就是一派宋朝时期的田园风光。
村落的房屋全部是宋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
村民用的农俱、家里使用的家具、吃饭用的碗筷、村民的穿着打扮都是纯真的宋朝村人。这里的发现,比湖南桃花园古村要早三百年。
十里唐街已经开发成了步行街。
步行街两边的建筑,全部是清一色的唐朝风味。
整条步行街,除了少数的房屋进行了修缮,除了地面铺成了花岗岩,其它依旧。
这些房屋建筑就是唐朝时期的,就这样一直保存了下来。
历经风霜雪雨,历经炮火战祸,历经朝代更替,这些唐朝的建筑竟然神话般地保留了下来,成了现代人倾慕的地方,向往的地方,一睹唐时建筑风采的地方。
江北是江南的新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伫立在江的北岸。
银行、保险、邮电、供电、税务、工商、石油、烟草、盐业、部队、酒店、商场、写字楼、汽车总站、五金百货、新华书店、医院、体育场馆、学校等等省属中央单位地属各局级单位全部集中到了江北。
因为是新区,主要公路大道宽五十米,可以同时并行八辆机动车。
而市委市政府则在江北与江东之间,江东就是江南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江南市的所有工业企业加工业生产业都全部集中在了这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伊甸园工业风景区。
上午九点来钟的时候,在去新搬迁不久的江南市委市政府的机动车大道上,摩托车、汽车川流不息。少量的几辆自行车也在机动车辆的队伍中穿行。
一辆满载报刊邮件的自行车在机动车右行道路边上吃力地行进着。
骑在这辆自行车上的邮递员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罗洪天同志。
罗洪天已经是五十好几再过两年就是六十的人了,按说是不能做外勤工作了。但因为他是全国劳模,又是全国人大代表,罗洪天就不愿意从邮递员岗位上下来去做内勤工作。
江南市邮政公司的总经理是考虑到罗洪天年纪大了,要人事上给他换个岗位,可人事上无论怎样做工作,罗洪天就是不愿意从投递员岗位上下来。
他说他没有什么文化,从投递员岗位上下来后他就没得事做,没事做的他,企业就得养着他。
他说他能做好投递员工作,他不能吃闲饭。到他确实是不能做了,他再下来。罗洪天不愿从投递员岗位上下来,市公司也没办法,就只有同意罗洪天的意见,继续让他在投递员岗位上做。
考虑到罗洪天的年龄,考虑到他在市里面的影响,让他只负责市委市政府部分范围的部分邮件报刊投送。
现在不一样了,市委市政府大院已经设了邮政营业厅,邮递员的工作量大大减轻了。
罗洪天身高一米七,皮肤梧桐色。浓眉细眼,牙齿很白。眼角已有深深的皱纹,头发已有些许斑白。
他一年四季都是穿着邮政制服,脚蹬一双黑色皮鞋,更多的时候,他脚上穿的就是一双解放鞋。
他不是江南市人,他是从另一个市调入江南市邮政公司的。
在进入江南市邮政公司之前,他也不是劳模,也算不上是先进。
是因为为了女儿的就业事,跟市邮政公司的主要领导闹意见了,不仅闹意见了,还吵了架了,罗洪天还发神经病地动手打领导了。
罗洪天没有想到他会动手打领导,他认为这绝对不是他的本意。
但他的手是伸出了的,是把领导的嘴角打出血了的。
现在想想,他认为当时好像有一股身外的力量在指挥他做这样一件愚蠢的事。做了这件蠢事的罗洪天就想离开这个公司,他认为他一天都呆不下去了。
正好调入在江南市当市委书记的刘方平是他很早就认识的一位老领导。
他试着与刘书记联系,并说了自己想到江南市邮政公司工作的想法。
刘书记是在乡里面工作的时候就认识了罗洪天。
那个时候,罗洪天在工作上给了刘书记很多方便,罗洪天在刘书记这里就有很好印象。
罗洪天向刘书记提了这么一个请求,刘书记就在一个跟市邮政公司一把手见面的机会,说了罗洪天想调入江南市邮政公司工作的事,要邮政崔总帮一下这个忙。
刘书记没有要秘书去说,他怕市邮政公司的崔总不同意。他自己亲自说,市邮政公司老总就不可能不同意。
这虽是件小事,但省属企业这些老总是有时不给你面子的。
有市委书记打招呼,又是一个普通职工的调动,江南市邮政公司的领导就同意了罗洪天的调动,罗洪天就这样来到了江南市邮政公司工作。
市邮政公司的崔跃华总经理并没有把罗洪天放在市公司,而是安排在县里面下面的一个乡邮政营业所。
按当时市邮政公司总经理的说法,罗洪天是一个很喜欢找茬的人,把他一家子安排到乡里面的邮政营业所去,他就不会有时间来找领导说事。
罗洪天要求调入到江南市邮政公司来工作,他自然有他的想法。
他的第一想法就是离开原地方原单位。在原地方原单位跟上面的领导搞僵了关系,再呆下去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他的第二想法就是在江南市起码有一个跟他关系好的市委书记会关照他,这是他在江南市立足的靠山,有了这个靠山,他就可以有把握把大女儿的工作解决好。
他的第三个想法就是在江南市好好干,干出成绩来,干出影响来,这样,在江南市邮政公司的领导干部职工中就有一个好的印象,给刘书记脸上添面子,也给自己争脸。
罗洪天的第一个想法实现了。
他从望江市来到了江南市,离开了他曾有过骄傲也有过伤感的地方。
他的第二个想法也差不多有了落脚点。
他女儿的工作很快就能解决。浙京省邮政报上已发了消息,要解决一百个临时工转B类合同职工。
现在用工也种类繁多,老合同工为A类职工,新合同工为B类职工。凡是从临时工转入的全部为B类合同工。
实际上B类合同工跟A类是看不出有什么差别的。
他女儿在望江市邮政公司就已经做了四年多临时工,他女儿工作表现是没说的,到江南市后,她在九龙山乡邮政营业所同样也做得很好。
刘书记已帮他说了话,市公司领导已安排县公司要把他女儿的名报上去,这就说明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现在只差他的第三个想法的实现。
他所在的向东县,离江南市有九十几公里远。他所在的乡邮政营业所,离向东县又有十几公里路程。
罗洪天一家子到了向东县的九龙山乡邮政营业所,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这个乡邮政营业所是近几年建的,有三层楼高,砖混结构,院子也较宽敞,还有一块原来开垦过的菜地。
一层是营业和生产生房,二层一间值班室,一间所长办公室,一间放用品用具,其他房子都是空着的,就好像是专留着给罗洪天一家子住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