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节日情怀
《忆端午》
文/郭栋
距端午
还有半个月
走进大张超市
首入眼帘的就是
一排很长的冰柜箱中
摆满了来自东南西北各地特色的粽子
大小不一
型态异样
枣粽肉粽花生粽
果粽蜜粽核桃粽
………
衣着整洁的售货员
和颜悦色耐心细致介绍话不停
不知是眼昏花
还是已回到对童年时代端午节的回忆中
俺心绪蒙胧难以平静!

童年时代盼过节
因为会有好吃的
记得天不亮就起床跟父亲来到荒野地头
割回还带有露水的艾草一筐
捎带一把青竹叶和带芒的小麦棵挂在墙上
凉干熬水可清热排毒治病
艾草凉得半干不湿拧成绳盘挂院中
待秋天奌燃熏蚊绳和害虫
早饭时
母亲煮了几个鸡蛋和大蒜头
蒸几个比平时好的镆
这就是过端午改善了生活
中午饭是用大蒜捣碎成汁浇在面条上盖严捂几分钟才让吃的蒜面条(无味道也好吃)
说这样消炎杀菌补胃少生病
中午时分
最要紧的事是
各家都要配好五色线
缠拴在小孩子的手和脚勃上
有心人家的还要用各色碎布头缝接成型似十二属像的小香包装上五谷杂粮系上尺把长五色线挂在孩子脖胫上(人称叫劳驴驼)
小孩子高兴的比谁的精致好看
而老人却说这是避邪驱魔保佑平安之物
三日内不可摘除丢掉
我那非常喜爱小孩的大伯娘总是用陶瓷碗底拌上熊黄酒拿棉球拈了
抹到院子里所有孩子们的鼻孔和耳廓上
说这能防止蚊虫钻往
村上一位年长的老奶奶还说:端午时大江大海的鬼怪恶魔要出来抓童男童女扔到江里去喂大虻!
吓得我们躲家里不敢出来乱逛。
还有
这一天村里信神的女人们
备些供品摆放到井台和水坑边
烧香祭拜龙王保佑祈祷免灾
嘴里还不停念叨求神保佑全村人都健康!
俺们的小乡村地处山岭旱田缺水不种稻
从没见过大米样
因而粽子对俺就是世上珍品
俺是长大到县城上中学时才偶尔吃上大米哟
真稀罕!
故当八十年代端午时节,
夫人曾托粮店熟人用粮本购来不少大米
俺俩又到苇园打来粽叶
包了许多粽子
自己享用解馋
还多送给乡下辛劳一生的老人和亲戚朋友
幸许也就是那几年对粽子的喜爱和海吃
过足了瘾
以至于现在对粽子亦不是多么稀罕了
现在物品丰富
想吃什么粽都能找到
太幸福了!
这些天
我在深思那位一字不识的老奶奶有关端午恶魔抓童孩的故事是不是与屈原投身汨罗江的史诗亦有什么联系吧!

叫不上名字知道冮,说不清原由知道怨,讲不出道理确要传。
质朴纯厚的老辈人虽没有文化
但世代相传都以执着诚实的言语和行动
祭祀悼念那位以身报国的屈尊先人吧!
屈原先人,
国之忠魂。
投冮昭示,
气节告民。
后辈敬仰,
莫忘初心。
传承万代,
不屈精神!
2021年5月25日

编者简介:笔名:婉莹,原名:张晚霞,陕西人渭南市,富平县人,自由职业,喜欢诗词歌赋,幽默风趣。喜欢阅读,搞笑人生。诗观:诗观:人生是一道风景,快乐是一种心境。春看桃,夏看柳,秋观菊,冬赏梅,愿幸福快乐伴随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