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3年6月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7次会议作出决议,决定于1933年12月11日(广州暴动纪念日)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简称“二苏大会”),并要求中央各级苏维埃政府在11月15日前改选完毕。

瑞金沙洲坝“二苏大会”旧址

《斗争》中央通知不列号——关于召集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列宁青年》拥护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红旗周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召集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言
从叶坪搬迁到沙洲坝的时间距离1931年11月7日“一苏大会”召开的时间已经过去快两年了,为了加强全国革命的领导,总结苏维埃政府成立两年来的工作经验,确定新的方针以及改选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1933年的6月8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就做出了决议,必须要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并且对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任务以及主要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1933年7月,大会进入了筹备阶段。为了解决大型集会的场所,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建造一座气势恢宏的大礼堂。经过充分酝酿和周密策划,大礼堂工程由中央政府总务厅厅长赵宝成全权负责,“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担任工程设计。8月1日破土动工,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从江西和福建两省选调了400多名工人进行建筑比赛,历时4个月就已经建成人民大会堂前身——“二苏大会”大礼堂。

原定1933年的12月11日(广州暴动的纪念日)召开的大会,因当时湘赣和湘鄂赣两省苏区的选举工作没有完成,加上1933年的9月蒋介石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导致“二苏大会”的时间被推迟到了1934年的1月。

1934年1月22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中央政府大礼堂开幕,来自全国15个苏区的正式代表700多人,以及中央政府和中央机关组织的旁听者1500多人参加了会议。
毛泽东同志在“二苏大会”阅兵典礼发表了演讲,在大会开幕式上致了开幕辞,由大会主席团推举向大会作《关于紧急动员的报告》,向扩红运动优胜单位授奖。还用两天时间作了长篇(4万字)政府工作报告,又就代表讨论报告的情况作了结论,大会闭幕时,还致了闭幕辞。这一切,使得毛主席确立了他在党内和工农群众以至共产国际心目中的中国苏维埃运动代表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