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会跟爱一起走之九 得之桑榆夕阳红(上)
文/邓连朝
“心会跟爱一起走”铃声响了起来,夏毓敏接到华振全的电话,说是过几天有人给她那死鬼的丈夫华老大扫墓来!
放下手机,夏毓敏心里百思不得其解,死鬼华老大都死了五十多年了,只是听人说替别人死的,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人说是替谁死的,到底是怎么一会事?这么多年过去了,别说有人过问她们娘几个,就是看也没人来看他们一眼。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吗?居然还会有人要给他扫墓。幸亏是文化大革命过去了,不然的话,坟头早成平地了!还扫墓呢,上哪一块地里给他扫去?
“恩人啊,恩人,没有当年你冒充我,哪里会有我的今天,哪里会有我这一大家子的人呢?”一个白发苍苍中等个白白胖胖的老头,领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儿媳、两个闺女女婿和八、九个孙子孙女、外甥外甥闺女虔诚地跪在华老大的坟前,连哭带说着。而在华老大坟头地边的路上,靠近一侧停着五、六辆高级小轿车。当然在华老大坟头周围站满了看热闹的人,以华振东为首的男人们分别拉拽着老头及其儿孙外甥们,华金梅为首的女眷拽着老头的闺女儿媳妇孙女外甥闺女。
“老嫂子,请受我和我全家人一拜,我来晚了!”在小华庄夏毓敏家里老者又带着子孙后代上演了一幕感恩的活剧。感恩仪式结束后,老者才说起了来龙去脉。
那是我们打下冀南明州南下途中,路过一个恶霸地主据守的一个村庄。护村墙又高又大,而且还修了很多明堡暗哨,成为了方圆百十里有名的堡垒村。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时候,勾结日本人,危害四邻八村,有着阎王殿的恶名。日本鬼子投降后,又跟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在一起,而且更加变本加厉,养着一千多人枪,轻重武器远胜于我们这些地方武装的。因此阎王殿的人,经常四处抢掠老百姓的粮食财产,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而且还到处攻打我地方武装,不断杀害共产党干部和革命群众,成了附近地主豪绅地痞流氓等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上级命令我们县大队的民兵武装摸清敌情,我带着几个人化妆进入这个村里。没想到,早有探子把我们的行踪告诉给了他们,因此我们一进村就被包围了。没想到,正当我这个大队长手足无措之际,大老王,不,应该是华老大,脱下衬衣,挥舞着双拳,高呼着:“县大队的跟我上,给他们拼了。”然后向大家使眼色,让大家想法逃跑。就这样本来是我这个大队长的事,他一力承担了。说起来,大老王,不,华老大还真厉害!拳脚功夫真不是盖的,拳打脚踢手扒拉,很快地上倒了七、八个人。但是好汉架不住人多,在人家村里,而且对方又有枪,华老大跟他们打成一团,没法开枪,我们这些外围的人,被人家用火力压的死死的,根本帮不上忙。最后华老大被打翻在地。绳捆索绑押到县城杀害了,我们这些人除了牺牲的,也全部被带到县城给杀害了。我为什么没死呢?这事还是多亏了华老大,他事先问过我的情况,从阎王殿到县城都坚持说他就是我。因此被敌人打晕了的我反而没人追究,被当做死人扔到村外的乱丧岗上后。野狗把我咬醒了,赶跑野狗后,我就悄悄地回到部队。后来我们打下这个阎王殿,追问华老大的事情,他们都说没这个人,只有我这个还活着的假烈士,才知道华老大闹了这么一出。后来我们上报烈士时,又因为华老大没用真名,只知道叫大老王,什么村的,到底叫什么名字,都不清楚!因此烈士证没发下去,当然我也没法找到恩人报答!去年我的孙女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隔离点的志愿服务,不想遇到了咱振全,我是按着孙女说的这个线索,用了大半年时间才弄清事实真相的……”
一个月后,冀南新县民政部门专门给死去多年的华老大立了“革命烈士碑”。碑身两米,刻着五星标志的烈士碑特立独群地傲然屹立在小华庄的田野上,仿佛向世人诉说着什么。
工作人员村里乡里帮忙招呼着立碑的工作人员和民工,华金梅华振东为首的华老大子孙后代及远道赶来的老者一家老小,给华老大焚化了纸钱,随风飘舞的纸灰纸屑落得满地都是。
他们小心翼翼的拿出各种纸钱,冥币,一张张一沓沓或多或少陆陆续续地烧化。那份虔诚,那份情感,绝不是语言可以描摹的。简单的烧纸,事实上就成为了一种隆重的仪式,一种亲子情感交流的特殊形式,是一种人神沟通,一种心灵共鸣,一种生命的新陈代谢,一种血脉相连的绵延和传承。跪拜乃国人之大礼,上跪天下归父母。那种生者的五体投地,把各种思念恭敬孝顺万般情思,通过跪拜这种大礼,借助敦厚敦厚的黄土地,全部传递给逝去的亲人,同时也是通过这种跪拜大礼,把逝去亲人的种种希望和寄托反馈给生者。每每上坟归来,生者将带着失去亲人的千叮咛万嘱咐投入到今后的生活中。人们或者生儿育女延续生命告慰逝去的亲人,满足他们人丁兴旺的良好愿望。人们或者寻仇报恩,演绎着因果报应的一幕幕真实的人生大戏。他们或者发愤图强,经商求学从政,完成逝去亲人的未竟之愿。总之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社会就这样在家庭伦理的规范下有序发展高速运转着。

作者简介
邓连朝,河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邢台市读书达人,邢台市邓连朝创新工作室创始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教师。目前正在致力于打造自信教育和家庭教育。临西县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小说《队长》荣获第二届华夏青少年写作大奖赛优秀奖。2017年8月13日以来《父亲您走好》等五篇文章发表在《牛城晚报》。在《邢台教研》《邢台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拉萨教育》《河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向日葵云雨,不要微名,于灵云,滨海县作协会员,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编辑,2020年6月6日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盛夏诗典》。受邀《剑鸿的诗意人生》专栏作家、编辑;《可爱小池塘》高产作家、编辑;《季风的草塘》编辑;《凤凰诗社西北诗社》副社长;《三湘四水》专栏作家;《盐城头条》认证编辑;《雪域阳春文苑》执行主编、专栏诗人、宣传部长。

